《从出生到独立》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你的孩子?

十一放假期间,想着和闺蜜已经有小半年没聚了,就打了个电话,想着很久没见大家小聚一下。谁知闺蜜们却在电话里说:“宝宝开始认人了,平时我一个人带得多,宝宝只让我抱,其他的人抱都不行”。还有闺蜜说:“没人帮着带孩子,把孩子带去聚会孩子害羞,也会影 响气氛。”还有闺蜜说:“孩子虽然大了,但是自己不在家看着,孩子就上网玩游戏。”等等理由,最后大家也没有聚上。

相信很多妈妈们都有过类似的“甜蜜的负担”。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黏人”“害羞”“沉迷”……这样的事情呢?最近在《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

本书是由多位专业人士共同撰写而成,作者团队囊括了多行多业的精英人士,有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惠在为家长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建议。

本书是一本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书籍。分别从婴幼儿篇、学龄前儿童篇、学龄儿童篇、青春期篇、独立离家篇进行阐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了不同阶段父母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情境和冲突,针对每种状况都给出了指导,是一本适合家长、教师、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心理学爱好者阅读的好书。

《从出生到独立》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你的孩子?

001 如何应对孩子“黏人”

朋友的女儿刚满6个月。我们有次聊天时他说,6个月的女儿开始认人了,在家里只认妻子和丈母娘,只让她们两人抱。自己和老丈人抱都不行,一抱女儿就哭。如果是丈母娘在卫生间洗澡,一定要抱着女儿站在卫生间门口才行。接着他说,可能是平时在家里妻子和丈母娘带孩子时间长,自己平时出差多,没怎么抱过孩子,所以孩子现在认人认得厉害。

孩子在6个月时就会产生分离焦虑,这种焦虑在12-18个月的时候变得更为强烈,孩子会经常看照顾者是否在身边。孩子经历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行为。分离焦虑是让孩子变得独立的安全手段。

《从出生到独立》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你的孩子?

可以玩的小游戏:

把一个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然后用一块布盖住,接下来再把布拿开,让孩子看见这个玩具依然存在。这样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道,经常照顾自己的人即便一时看不见,但他们依旧是存在的。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

3岁的小林上幼儿园了,可是他几乎每天都是哭着去的。每当妈妈要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小林总是抱着妈妈哭,不愿意松手。进了幼儿园之后,小林的情绪整天都很糟糕。他极易哭闹,即使不哭不闹,他也一直显得很紧张,不跟他人说话,独自安静地坐着。

针对大一些的孩子,孩子的分离焦虑可能是对家长自身焦虑情绪的反应。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恋恋不舍,更甚者泪眼汪汪,这样的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家长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可能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使孩子更难以被安抚,更难以平静下来。

可以如何做呢?

首先:可以提前帮助孩子建立对幼儿园的积极预期。讲一些幼儿园吸引人的地方:有小朋友一起玩,有活动区,有新玩具等等。

其次,可以提前练习分离,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比如给妈妈安排短期的出差,或者安排孩子去外婆家或者奶奶家等等。

最后,送孩子时家长注意情绪,微笑和孩子说再见。

002 如何应对孩子“害羞”

记得我儿子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幼儿园老师让他去元旦晚会表演,我欣然同意,想着孩子在家又能说又能跳的,表演一个节目不算什么,可能晚会当天,孩子就是不肯上台,怎么哄怎么说都不行,最后还“哇哇”大哭,老师只好取消了他的节目,当时的我真的非常生气,
心想一个男孩子这么害羞,以后可怎么办呀?还好当时的我只是想想,没有再逼迫孩子。

《从出生到独立》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你的孩子?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害羞也是大人造成的。有时遇到孩子没有及时和外人打招呼时,父母为了自己的面子,会当着外人给自己孩子贴标签“这孩子就害羞,不爱说话”,“这孩子就是内向,见人害怕”……长此以往,造就了孩子“害羞”。还有就是家长太过强势,非要逼孩子进入令他们害羞的场景来锻炼孩子的胆量,这往往都会适得其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害羞,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害羞并不是缺点,有的孩子天生就害羞,甚至有研究表明,害羞的孩子可能更聪明。

可以如何做呢?:

做为父母,我们不要大包大揽地当孩子的“老板”,而要多看看孩子“创业”的雄心,多看看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往往害羞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我不够好”“我不行”的感觉,总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不被人接受。作为父母要做的是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可以在父母这里获得“你很不错”信息。

003 如何应对孩子“沉迷”

老许最近正在为儿子打游戏的事发愁。儿子今年读高二了,正是应该专心学业,为高考做准备的时候,但他偏偏在这时候迷上了手机游戏,成天抱着手机不放,连学校也不去了,说自己要当职业电竞选手无独有偶,老丁也遇到了类似的困扰,女儿今年读初三,其他同学都在为中考努力,她却一天到晚刷各类直播和小视频,说自己不想读书了,要当时尚主播和UP主。

为什么孩子会爱上游戏和网络,更甚者“沉迷”其中呢?那是因为现实世界让孩子的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的缺乏,而游戏和网络可以给孩子归属感,认同感,所以孩子才会喜欢游戏。

《从出生到独立》如何更准确地理解你的孩子?

面对游戏和网络,父母可以如何做呢?:

1. 多角度看待游戏,尊重孩子和它的连接。
不要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其实游戏与成长并不矛盾,只要能够科学引导,游戏甚至可能带来巨大的成长红利。而如果家长们用强硬的手段约束和管理孩子玩游戏,最终只会激化亲子矛盾,阻碍孩子的成长。
2. 帮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切记”以成绩论英雄",但是也不是说成绩不重要。父母可以把关注点放到除了成绩以外的一些事情上,比如孩子的某些特长,及时、真诚地不带目的地给予孩子反馈、鼓励,但是不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功利心,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3. 必要时给孩子体验真实的电竞行业。
比如:王者荣耀。让孩子真实的去感受一位电竞选手的不容易,不是只要会玩游戏就可以成为电竞选手。

004 小结

《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系统地讲述了人生当中的每一个阶段,其实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学会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还提升了自我的认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我们让自己变成了更优秀的人。
这也许就是传承,是孩子的出现带给我们最伟大的意义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独立   孩子   都会   丈母娘   竞选   焦虑   心理学   害羞   幼儿园   情绪   家长   父母   女儿   妈妈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