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但因为爱的理念变形、爱的能力欠缺、爱的表达方式有误,不声不响把爱转化为伤害。”

这部纪录片《镜子》是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和制作才最终完成。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这是中国首部深刻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张钊,今年17岁,早恋。

他在学校里几乎把学校的每条高压线都触碰了,打架、玩手机、交女朋友,他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典型的问题少年。

这个时候张钊已经上高三了,因为谈恋爱已经辍学近四个月了,期间还曾经把自己的女朋友带回自己的家里,甚至把父母赶出家门,直接还手打父亲。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在跟父母发生冲突的过程里,他多次想要自杀,想要跳楼。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家明(化名),15岁,刚参加完中考,沉迷网游。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家明的父亲干着急,“就是不能提上学,一提上学就烦了,他说我要唱歌要画画,要做一个自由的人,我说那怎么行呢?”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当机构去接家明时,他极为抗拒,指着自己手腕的伤疤嘶吼,想要逼退来者:“你知道这个伤疤是怎么来的?怎么弄的?”“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因为我也控制不了我自己…”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泽清14岁退学。

在记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泽清一直特别的文明礼貌,本以为泽清只不过一个略微有一些叛逆的孩子,却真没想到,在“乖孩子”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暴力狂”。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在家中,泽清常常显露出来自己的暴力因素。面对母亲的关心,泽清却说成“贱”。在失控时,他曾拽着母亲的头发,拼命地打,用指甲抓,甚至拿起刀……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我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

为什么?他们的家庭教育模式上都存在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切以学习为目标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和反抗隐患;有的家庭母亲的忍让妥协、父亲的冷暴力,让孩子产生了只有做出一些过格的事情才能得到关注的错误想法……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片中出现的几个孩子有辍学的,有早恋的,有网瘾的,所展现出的“问题”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厌学”。

厌学”是青春期孩子们最常见的心理问题。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一、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

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厌学呢?

(一)个体因素

1、学习动机不足

①物质的过度富足、精神的相对匮乏,让孩子们感觉不用努力学习今后的生活也会很好,因此, 对学习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采取放任的态度;

②受家庭或者社会错误思想的影响,认为读书是苦差事,没有读书照样可以赚大钱,缺乏学习的原动力。

2、学习兴趣缺乏

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

厌学的孩子有大多数是将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如一些学生迷恋游戏;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

3、学习策略不当

有项调查中显示,60%的学生觉得“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我似懂非懂”,25.9%的学生“常常走神”,或“根本听不懂”,并且课后也不想弄懂,经常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29.4%的学生认为“本人基础差,学习吃力,即使努力了也不会有多大进步。”缺乏有效学习策略导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差。

4、抗挫折能力较弱

许多孩子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父母的溺爱让很多孩子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的学习环境等都会对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重利轻智,驱使孩子过早步入社会;家庭的不良环境,如父母离异,经常争吵,致使孩子心灵得不到健康发展,无法安心学习发展到失去学习兴趣;父母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水平差距太大,孩子因心理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就用消极对抗来发泄自己的不满等。

(三)学校教育方面

教师的信念,师生关系,教学技巧等方面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在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机械的学习、频繁的考试和过重的学业负担,剥夺了他们的自由时间,客观上剥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感觉听课枯燥乏味,毫无兴趣。

(四)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倾向和一些不良风气及读书无用论;学历与就业水平并不一定成正比等,都是造成孩子厌学的社会诱因。这种状况使部分在校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和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认可性产生怀疑。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二、厌学心理的调整


(一)认知调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1、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但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发展健全,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认清这些厌学的原因,并进一步进行合理归因,既不要一味地归因于外,敌视他人,也不要完全归因于内,全盘否定自己,甚至极度自卑。比如:帮助孩子认识学习的现状及困难;分析厌学的根本原因;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合理自我评价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意识,避免其厌学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2、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干预。

对于厌学孩子,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需要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治疗)。

①家庭治疗。如果孩子的厌学情绪与家庭有关,如家庭气氛紧张或父母给予的学习压力过大、期望过高,那么就应该使用家庭治疗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可以对这个家庭进行父母关系或亲子关系治疗,找出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及时调适。

②合理宣泄。如果孩子的厌学心理与紧张情绪或消极心理有关,那么可以让他们进行适当的宣泄,如将过重的学习负担暂放一边,彻底地放松一下,或是对父母或者朋友彻底宣泄自己的不满绪等。

③强化治疗。对孩子的厌学心理还可以使用积极的强化方式进行治疗。例如,让厌学的孩子将自己的优点加以罗列,并不时给以肯定和赞许,或是在他取得了些许学习进步时进行表扬和奖励,并及时制定下一步努力目标等。


(二)行为塑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

事实证明,高成就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积极的影响。我们要引导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设计完成学业的步骤,让孩子明白从大方向、长远来看,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未来工作和生活水平是成正比的。这是一个过程,要持续进行,并且通过多渠道逐步实现。

2、培养学习兴趣

①营造家庭书香环境:至于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是书香环境,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标准,跟贫富无关。不是给孩子一间独立的书房,购满屋的书籍,就是书香环境。也不是一间草屋就不能有书香气息。关键是父母怎么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方便和跟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同时,利用空闲的时间交流、讨论一些见闻或问题。答案不求对错,也不要求孩子必须接受,讨论完以后,让孩子自己去查找资料,判断对错等等。

②学习是孩子的责任:努力学习,是孩子的责任,把这个权利和义务还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给予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

③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老师与学习的关系。当孩子对老师有了意见和情绪,充分的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找到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寻找,碰到这样的老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看到事情背后的积极意义。


3、运用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学习策略不当,不适合课程学习。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和运用适合自己的、适合课程的学习策略。有效的策略,提高了学习成绩,孩子会坚持使用,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给学生带来良性循环。

(三)意志锻炼——提高学生的挫折容忍力


厌学始于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有些厌学的青少年也知道厌学不好,想摆脱厌学情绪,振奋精神,但往往浅尝辄止,主要是抗挫折能力低,缺乏必要的意志性格锻炼。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

二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等)减轻心理紧张;

三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我们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孩子得到锻炼。


「心理科普」看央视纪录片《镜子》,了解青春期孩子“厌学”心理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作为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让人重新审视当今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等情感问题,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中国人自古有重“早教”、重家教的传统,至今依然如此,可以说更为重视。但是,有些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家长,往往是在孩子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的时候,才开始反思自己和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而这时再来解决问题常常是事倍功半、甚至为时已晚。

正如《镜子》这部影片中说:“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好的家庭教育必然来自好的家长。做家长也需要知识和经验,而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一个试错纠错的过程,因此,合格的家长需要提前接受教育,教育家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家庭教育应从教育家长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厌学   孩子   心理   书香   纪录片   青春期   挫折   央视   镜子   情绪   家长   父母   策略   老师   环境   家庭   情感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