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继《你好,李焕英》后,《我的姐姐》大热!

《你好,李焕英》告诉我们父母和孩子如何相处,让人窒息的《我的姐姐》则道尽了中国二胎家庭的“矛与盾”,两者关系就是在这样的“矛与盾”中攻防转换,最终得以升华的微妙亲情链接。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这电影讲的是父母意外去世后,和父母关系不好且已经工作了的姐姐,接管了和自己不熟的年仅6岁的弟弟,在养他和不养他之间反复纠结的一个故事。

女主安然原本是一个独生女,但她的父母重男轻女并不满足只有一个女儿。为了要儿子,他们让安然装成残疾人;为了要儿子,父母也曾经想要把她丢弃。

她的成长过程并不好,弟弟能吃上爸爸亲手做的红烧肉,而安然只吃过爸爸的“笋子炒肉”(打屁股);借住在姑妈家,从小就是表姐和表哥的“出气筒”。

在人际关系上,没有被爱经验的她显得自私,不会来事。弟弟出生后,安然便很少回家了,在外上大学那几年,安然都是自己挣学费、生活费。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弟弟安子恒受宠了六年,突然来的意外父母并没有安排好一切便匆匆而去。

姐姐把对父母的怨恨转移到自己身上,6岁的自己还不懂“父母去世”是什么意思,就被亲戚和姐姐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更惨的是,姐姐各种的嫌弃他,急着给他找收养家庭,并安排他和收养家庭见面。生命如浮萍,而安子恒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啊。

这部独特视角的影片,感动了很多人,它可能是你成长的痛,可能是二胎家庭的痛。在现实生活中,二胎家庭越来越多,一些二胎里的养育难题,也慢慢浮现。

电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生活中这样极端冲突和矛盾很少见。日常中二胎家庭,最怕的就是,父母无法公正对待两个孩子,孩子之间矛盾重重,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化解和引导,最终会毁掉手足亲情。


01

二胎家庭的同胞竞争障碍


中国式姐(兄)弟关系的“矛”与“盾”,“你是姐姐(哥哥),要让着弟弟(妹妹)”往往成为很多人脱口而出的话,特别是年纪相差较大的大孩和二孩,她(他)们在不断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可能还要承担起“半个爸妈”的责任。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同胞竞争障碍”,它指的是在家庭关系中,年长的容易把“多了弟弟妹妹”与“父母不再爱我”的想法画上等号,产生嫉妒的情绪。

简单来说,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这是大孩的“羡慕嫉妒恨”,他们难以接受父母的爱被弟弟妹妹分走,又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途径争取回来,只能发发莫名火,用哭喊来发泄。

如果家长不及时关注其情绪变化,一味责骂或置之不理,会导致孩子的情绪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更难以控制。还有的孩子对弟弟妹妹表现出强烈的敌意,甚至明显的攻击性,出现残害别人或自残的行为。

其实,每一个有心理上存在同胞竞争障碍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 “我想被爱!”“我想被重视!”

对于二胎家庭的父母而言,孕育第二个生命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两个孩子相互友爱、相互扶持、幸福快乐。

但往往事与愿违,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些父母,在两个孩子之间爱的“天平”
无法保持平衡。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02

同胞竞争障碍的主要表现


同胞竞争障碍常起病于弟弟或妹妹出生后几个月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但大年龄的孩子反应更激烈。主要表现为患儿迫切要求得到父母的关注,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竞争和/或嫉妒: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争夺父母的重视和疼爱。有的要求把弟/妹送回医院、送给别人或送回母亲的肚子去;不愿和弟/妹分享, 对弟/妹缺乏关心。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敌意、攻击, 如在弟/妹睡觉时大吵大闹, 打、推、咬、踢弟/妹或故意暗中打弟/妹, 有的儿童甚至出现对弟/妹的残害行为。


二、退化行为:很常见,孩子丧失以前学到的技能。

1、吃饭要喂、用奶瓶喝奶、要母亲把尿、吮吸拇指。

2、模仿婴儿的举动;用幼儿的语言说话。

3、要求母亲陪着睡或拒绝上床,整日缠着母亲不放。


三、情绪问题。

表现为焦虑、抑郁或社会退缩,变得爱哭、孤僻、不和小朋友玩。有的出现躯体化症状, 头痛、腹痛等, 可有睡眠障碍。较大的儿童会诉说烦恼、痛苦、不开心, 感觉父母不爱自己了, 甚至出现自伤行为 (撞头、打自己) 及自杀意念。


四、行为问题。

1、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

2、好发脾气,不服从父母的指令,与父母对立乃至冲突

3、破坏家里或弟/妹的东西

4、说谎或找借口逃避学习及其他活动,甚至离家出走

五、社会功能受损

自己学习成绩下降,厌学,同学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等各种问题。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03

孩子为什么会有同胞竞争障碍


大孩对二孩普遍抱有的敌意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

1. 父母先斩后奏

很多父母为了避免和大孩沟通受阻,通常会选择实在瞒不住了才“通知”大孩,甚至等到二孩出生了大孩才突然知道。

这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隐瞒不报会让大孩觉得父母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想法,家里的事情自己好像没有知情权,被排挤在外了。

这样只会让大孩更加抵触二胎这件事。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2. 父母忽视大孩的需要

十月怀胎,时间不短。期间妈妈要进行各样的孕期准备,还要同时兼顾生活和工作,可是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难免会因此忽略大孩的感受。

尤其是如果大孩也处在需要被关注的年龄段,被忽视后必然会情绪受挫,误以为是二孩夺走了父母的爱,也就必然会怨恨起弟弟妹妹。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3. 任由亲戚开无良玩笑

很多家长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常会喜欢开关于二胎的无良玩笑,最多的就是故意骗大孩说“爸妈要生弟弟了,弟弟出生后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以此想要逗哭大孩。

殊不知对孩子来说,尤其是低龄的孩子,他们是分不清玩笑和真话的,当听到亲近的大人这样说时,会本能地相信。

如果父母不及时阻止并澄清,大孩必然会当真并伤心。


03

出现问题,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两个孩子犹如手心手背,都是父母的最爱,那么究竟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才更智慧呢?

1. 提前告知大孩关于二孩的事情

不管大孩年纪多大,都是一位特别重要的家庭成员,父母需要重视大孩的感受。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场合告知二胎的所有信息,切记不要一边做着家务一边随口通知,会让大孩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对于年级稍长已经比较懂事的孩子,一般来说4岁以上,父母就可以用比较直接的方式告诉孩子,并认真引导孩子说出对于增加弟妹的感受。

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则可以选择用一些道具辅助,比如讲一个的童话故事,或者用图画的方式表达。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2、父母的接纳、陪伴:当第二胎出生后, 要做好分工, 母亲抱弟弟时, 父亲要把时间分给较大儿童, 告诉他父母的爱不会变。要像过去一样关心他在幼儿园/学校的生活, 陪他游戏。注意不要比较两个儿童的优缺点, 尽量少说:“你已经长大了, 要让着弟/妹”之类的话。在睡前陪他聊聊天,谈谈一天发生的事,使其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孤单,苦恼慢慢就减轻、消失。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3、培养和弟/妹的感情:经常让较大儿童摸摸、亲亲弟/妹, 鼓励他和父母一起照顾弟/妹, 陪弟/妹玩,培养对弟/妹的感情,并及时鼓励、表扬。给弟/妹买的玩具, 让较大儿童拆开包装交给小的,让他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各方面对儿童进行引导,列举有弟/妹的好处等, 让他们成为朋友。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4、忽视退化行为:对于子女的退化行为, 不要直接讲大道理、批评、惩罚,会引起其反感。可以采取忽视的办法, 待其自然消退。也可以宽容已出现的退化行为, 满足他当“小宝宝“的愿望, 和他一起商量怎么当“小宝宝“, 一段时间后, 较大儿童会觉得天天让母亲把尿、喝奶瓶并不好玩, 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让自己更成熟的方面去了。


5、对于子女的多动、发脾气、对立违抗、攻击行为, 不要屈从于其威胁而给予满足, 这样只会强化儿童的不良行为;也不要打骂、惩罚, 使儿童更加委屈。可以采取忽视、转移的办法缓解情绪,多带他参加娱乐、文体活动, 情绪改善, 行为问题也就自然消退。对于严重的破坏、攻击行为, 可以暂时和弟/妹分开一段时间。


「心理观影」从《我的姐姐》看二胎家庭的教养方式

6、心理咨询:沙盘游戏是幼儿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采用认知行为咨询、家庭系统治疗。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协助,如果您遇到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孩子厌学等等訫之旅心理将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服务,潘老师:1361640057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姐姐   家庭   教养   安然   同胞   障碍   弟弟   较大   情绪   父母   母亲   妹妹   竞争   关系   儿童   方式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