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之日寄哀思

中元之日寄哀思

文/罗建云


中元之日寄哀思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但中元节往往只在平民百姓的祭祀中度过,极少上升到政府层面举行。归根结蒂,是中元节传承的文化太特殊一一鬼,以致文学作品中极少写中元,而我,也是思索再三才写这篇文章的。

中国与“鬼”相关的传统节日有四个,一是除夕,二是清明,三是中元,四是重阳。

除夕与新年连在一起,加上历年来的文化演变,除夕早已由悲伤演变成喜庆。如果不查典籍,能有几人知道除夕竟然与鬼相关。其实,不只是鬼,而是魔鬼,除夕除的是魔,而非尘埃。清明是上坟祭祖,是阳人主导,所以,大家不感恐惧。但中元不一样,地狱之门打开,孤魂野鬼出来览食,自然令人不寒而栗。有子孙后代的鬼魂,可以回家,子孙后代也会热情款待,让先祖酒醉饭饱,腰缠万贯方离开。重阳到今天,已经成为敬老节,鲜有人说祭拜祖仙与鬼魂了。

中元之日寄哀思

早些年,我是不相信鬼魂的,总感觉那是唬人的。特别我学马克思主义长大,内心深处早已植入无神论的种子。何况陆游还写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近些年,与很多朋友聊天,发现年龄越大的人越相信鬼魂,令我有些疑惑。

普遍的观点是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躯体,二是灵魂,当二者完好结合时,就是健康的人;如果二者出现差异,躯体不能支撑灵魂的存在,人便会死亡,躯体腐烂或焚烧,又成为大自然的有机化合物,而灵魂去另一个适合生存的地方继续活动。

中元之日寄哀思

很多人不相信,我也将信将疑,但世界上90%以上的诺贝尔奖得主最终研究神学,似乎又佐证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我的母亲去世早,在我九岁时,母亲因病与世长辞。母亲刚去世时,我期望奇迹发生,希望母亲回来看望我们兄妹。可盼了一年又一年,依旧没有盼到。只是在梦里,偶尔梦见。早期,发现母亲不开心,而到我结婚育女后,每次发现母亲在梦中笑眯眯的。我搬到现在新房入住的第二天清晨,发现母亲一袭青衣,来到我床前,说我给她争气了,她很开心,特意来看看……我使劲睁开眼睛,想拉住母亲的手,转眼,却不见了。我马上给二哥打电话,说我梦见妈妈了,让他在老家多烧些纸钱,告慰母亲九泉之下安息,儿女会给她争气的。

中元节,在我老家并不隆重,但每年中元节前,我会寄些钱回家,让二哥二嫂多买些香、蜡烛和纸纸,烧给母亲,也烧给远逝的曾祖父、曾祖母、爷爷、奶奶、大伯。他们其实很可怜,生活在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通常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花?

我在想,如果天地有灵,真期望鬼魂存在,至少在中元节这天,他们可以吃得好、喝得饱,离家时可以携带足够盘缠,到了阴曹地府,也不必为缺衣少食、缺钱少米忧虑。

今天,又是中元节,抬头遥望天上的月亮,期望二元世界生存的母亲能够在今天看到我们兄妹及其子孙,如今,以父母为纽带,已发展到二十一口之家的大家庭,母亲岂不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中元   酒醉饭饱   中元节   哀思   子孙后代   传统节日   鬼魂   重阳   除夕   兄妹   躯体   中国   争气   灵魂   母亲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