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会活着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倒不如对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做人不可过于较真 大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对此不理解,毕加索说:“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穷画家混口饭吃不容易,我也不能为难老朋友,还有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况且我也没吃什么亏。”

意大利的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阿雷蒂诺说:“人如果太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较真既是盾,刀枪不入;不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如果说官场上的“不较真”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的话,那么在与人交往中的“不较真”就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较真的时候,我们就得装模作样、装聋作哑,甚至是装疯卖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在为人处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装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桌面,大发脾气:“洛克菲勒,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样注视着他,对发生的事似乎毫无知觉,就如同被骂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大闹一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会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不开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几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趣地离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聪明,就比如洛克菲勒。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斤斤计较、咄咄逼人,看似聪明绝顶但最后往往是机关算尽,聪明反

读《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被聪明误,这才是真正的傻瓜。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怎样才能做到不较真呢?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作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泄郁闷。第三,遇到难受、挫折、失败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第四,欲望少一点、心胸宽一点,这样更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该糊涂时就糊涂,这是历来被推崇的高明的处世之道。一个人如果真能如此的“不较真”: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知足常乐……那么这辈子就会过得自在洒脱!


读《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

不为面子找罪受 说到面子,大概每个人都有说不清的感受。一方面大家对面子问题很敏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任何时候都会想方设法保全面子。只要有面子,就会精神倍增,信心百倍,心情好得不得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为要面子、挣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让自己身心疲倦,活得很累。

比如请朋友吃饭,老婆如果热情招待、能呼来喝去的话,自己在朋友面前就觉得有面子。但如果老婆不理不睬,就觉得丢了面子。甚至为了争回这点面子,和老婆大吵一番,闹得不欢而散。再比如大学生就业时,看见同学应聘上了一好职位,就会想,那小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和我差不多,我再怎么也得找一个与他等同的职位吧?不然今后有什么脸面见同学?因此高不成低不就,只好不停地找工作。

从前,有一个穷人,每日三餐都吃不上。但为了在人前显得有面子,就常常带着蘸油的棉球,每次吃罢粗糠青菜,都会在嘴上涂一层油。然后逢人便讲:“今天吃的又是大鱼大肉。” 还有一个书生,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一天晚上,小偷来到他家中,搜寻之后,没有发现值得一偷的东西,便跺脚叹道:“晦气,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穷鬼!”书生听了,赶紧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塞给小偷,说:“您来得不巧,请将就把这点钱带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张扬,给我留点面子啊!”

更绝的是两千年前孟子讲的这个故事:一个要面子的齐人,看到别人常常下馆子,认为很有面子。于是,便到别人祭祖的坟地,讨些酒饭吃。回到家里,像得胜还朝似的告诉妻妾说:“实在没办法,今天又被几个哥们请去,喝多了!”


读《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从这么几个小笑话中不难看出,面子是中国人保护自尊心的盾牌。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爱国主义者杜重远先生对此大声疾呼:“要面子不要脸这几个字,囊括尽了中国的劣根性。政治腐败、经济破产,都是由于要面子不要脸这种人生观的缘故,所以要拯救中国先要革除这种人生哲学。”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东西,鲁迅先生就说过“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据说在英文中就没有“面子”一词,在中文翻译英文时,好多人把“面子”翻译成“名誉”,这显然是不确切的。因为“名誉”是由于个人的杰出才能、伟大贡献所赢得的荣誉。而中国人所谓的“面子”应该是介于“荣誉”与“虚荣心”之间的一种内心的情感因素。

本来,爱面子是人对自身形象的一种维护,也是人羞耻心理的一种行为表现,如果人不要面子不要脸,会是一个众人所厌恶的家伙。“不怕不要命的,只怕不要脸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太顾及脸面,很多时候只能是让自己有苦说不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正是对此种心态的极佳写照。

爱面子、好面子本身没有错,也不是什么恶行,但是面子思想会导致很多恶行。人如果过分爱面子,常常会引发虚荣、虚伪、贪婪的毛病,有时候还会导致悲剧。

崇祯皇帝对朝务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简朴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鸡鸣就起床直至夜晚都不睡觉,往往积劳成疾。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但崇祯有一个重大的性格缺陷,就是过于自尊,也就是死要面子,下面这两件事就能看出来。

一是与后金议和。崇祯十四年年底,崇祯接受了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建议,与后金私下议和,然而没想到此事不慎外泄,一时间舆论大哗。面对群臣的指责,视面子如生命的崇祯为了表明清白,将一切责任都推到陈新甲身上,冤杀了陈新甲。本来已和皇太极达成的友好停战协议就此不了了之,使得之后明军一直在“攘外”与“安内”两条线上作战,疲于奔命。

二是南迁。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对京城已经形成包围之势,崇祯知道大势已去,就谋划南迁。本来南迁之事,只要崇祯一人拍案定夺就可以实行,但他死要面子,怕南迁会遭后世耻笑,非要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崇祯的意思是希望大臣合力恳请他南迁,给他一个台阶下,让他体面地离开京城。可这层意思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说,群臣还以为皇上真的是让他们讨论留京与南迁哪种战略好呢。结果讨论来讨论去耽误了时间,最后想跑也来不及了。爱民勤政的崇祯因为死要面子而落得个亡国下场,实在令人叹息。


读《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有人将面子理解成自尊,这是不对的。自尊是什么?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而面子思想却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虚荣心,它是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脚布,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与行动。在现实中,有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留给自己的却是烦恼一堆。其实,他们输的不是个人的能力,也不是他们的行为技巧,而是这个不名一文的薄薄的脸面。

为什么国内成功的企业家学历不高的占有很大比例,而学历很高的专家教授却少有人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归根到底还是面子思想在作祟。学历不高的人较早进入了社会,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把面子收起来,不断地闯,不断地试,结果闯出一条路来。而学历较高的人呢?碍于面子不愿从事求人的事情,也不愿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岗位,结果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怎么可能做成大企业呢?

世界上80%的人都是顾忌面子的,只有20%的人觉得面子无所谓。非常有意思的是,这20%的人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碍于面子的80%的人只掌握世界20%的财富。这个数据说明,只要抛弃虚无又虚伪的面子思想,用不生气之心来看待名利得失,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过日子,不仅自己会活得快乐,而且还会出乎意料地成功。


如果太顾及脸面的话,很多时候只能是让自己有苦说不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正是对此种心态的极佳写照。

不钻牛角尖,别为失败沮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百战百胜,没有谁是常胜将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到艰难困苦、挫折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读《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较真   洛克菲勒   崇祯   毕加索   群臣   卯是卯   爱面子   脸面   丁是丁   不要脸   身心   面子   学历   现实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