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代计谋之~韬光养晦,隐忍克制②》

2.“好死”不如“赖活” 最高明的生存之道莫过于在顺境能发达,而在逆境中也能求生。当你的力量还不能击败对手的时候,与其悲壮地死去,不如巧用妥协术暂时苟且地活着。当年孙膑也曾虎落平阳遇犬欺,龙困浅水遭虾戏,但他却能从容地面对,并成了大军事家,真是不简单。 中国有句话叫:“不学孙庞斗智,要学管鲍之交。”这里的孙庞是指孙膑和庞涓,二人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孙膑也因此成了以忍而成名的大军事家。事实的确如此,这位军事天才,没有他的先人孙武那样幸运,被诸侯王所赏识,而是遭遇了小人,受到了一番非人的折磨和迫害,但孙膑却恰恰忍受住了这番苦难,终于使自己名扬天下。

《读古代计谋之~韬光养晦,隐忍克制②》

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虽然并称,但一般说来是在三家分晋以后才进入战国时期的。当时,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分掉,晋国灭亡,而三家兴起,其中数魏国的势力最强大,魏惠王野心勃勃,也想学秦国收拢人才,找个商鞅一类的人物来替他治理国家,于是花了许多钱来招纳贤士,后来来了一位名叫庞涓的人,声称是当世高人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在当时十分著名,著有《鬼谷子》一书,专门论述纵横家如何说服君主的技巧。从《鬼谷子》来看,其作者的确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但他是个隐士,并不出来做官。庞涓的确是他的学生,不过是个半罐水,没学多久便说要下山取功名,而鬼谷子的另一个学生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是个少见的人才,他德才兼备,尤其是从老师鬼谷子那里得知了先人孙子的十三篇兵法,更是智谋非凡。孙膑为人质朴,学习也刻苦。庞涓当时走时曾对孙膑说,一旦自己取了功名便回来邀孙膑一起共享荣华。

庞涓到了魏国,魏王见他是鬼谷子的学生,又是魏国人,现在自己还急需人才,于是便拜他为大将。庞涓当了大将,他的儿子庞英,侄子庞葱、庞茅全都当了将军,“庞家军”倒也确实卖力,训练好兵马就向卫、宋、鲁等国进攻,连打胜仗,弄得三国齐来拜服。东方的大国齐国派兵来攻,也被庞涓打了回去。从此魏王就更信任他了。但庞涓并未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承诺。 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墨家也是很有影响的一派。墨子不仅坚决反对战争,还有很多弟子,都是技能人,他们纪律十分严明,为了反对战争都可以死不旋踵,因此,墨子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他曾凭着自己的一张嘴吓得强大的楚国不敢去进攻宋国,所以,每到一个国家,国君都会把他待为上宾。 一次,墨子的门生禽滑厘来拜访鬼谷子,见识了孙膑,就想让他下山,帮助各国国君守卫城池,减少战争。孙膑说:“我的同学庞涓已下山去了,他当初说一旦有了出路,就来告诉我的。”禽滑厘说:“听说庞涓已在魏国做了大官,不知为什么没写信给你,等我到了魏国,替你打听一下。” 等禽滑厘到了魏国,他就对魏王说了孙膑和庞涓的事。魏王一听,立即找来庞涓,问他何以不邀孙膑同来,庞涓说:“孙膑是齐国人,我们如今正与齐国为敌,他若来了,也要先为齐国打算,所以没有写信让他来。”魏王说:“如此说来,外国人就不能用了吗?”庞涓无奈,只得写信让孙膑前来。 孙膑来到魏国,一谈之下,魏王就觉得孙膑是个人才,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就想拜他做副军师,协助军师庞涓行事。庞涓听了忙说:“孙膑是我的兄长,才能又比我强,岂可在我的手下?不如先让他做个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让位于他。”表面上看庞涓是在为孙膑着想,实际上,这是庞涓的一个计谋,是为了不让孙膑与他争权的缓兵之计,然后再伺机陷害他。

《读古代计谋之~韬光养晦,隐忍克制②》

庞涓原以为孙膑一家人都在齐国,孙膑不会在魏国久留,就试探着问他:“你怎么不把家里人接来同住呢?”孙膑说:“家里的人都被齐君害死了,剩下的几个也已被冲散,不知何处寻找,哪里还能接来呢?”庞涓一听傻了眼,如果孙膑不打算回去真在魏国呆下去,自己的位子可真要让给他了。 半年以后,一个自称从齐国来的人捎来了孙膑的家书,大意是哥哥让他回去。孙膑对来人说:“我已在魏国做了客卿,不能随便就走。”并写了一封信,让他带回去交给哥哥。 但是孙膑的回信被庞涓篡改为自己很想念齐国,然后庞涓又设法把改后的信传到魏王手里,魏王便找来庞涓说:“孙膑想念齐国,怎么办呢?”庞涓不失时机地对魏王说:“孙膑是在有才能之人,如果回到了齐国,对魏国十分不利。我先去劝劝他,如果他愿意留在魏国,那就罢了。如果不愿意,他是我举荐来的人,那就交给我来处理吧。”魏王答应了。 庞涓当然没有劝孙膑。他假惺惺地对孙膑说:“听说你收到了一封家信,怎么不回去看看呢?”孙膑说:“哥哥让我回去看看的,我觉得不妥,没有回去。”庞涓说:“你离家多年了,一直和家人没有联系,如今哥哥找到了你,你应当回去看看,见见亲人,再给先人上上坟,然后再回来,岂不是两全其美吗?”孙膑怕魏王不同意,庞涓一力承揽,孙膑十分感激。第二天,孙膑就向魏王请两个月的假。

魏王一听他要回去,更确信了庞涓的话,以为他真私通齐国,便把他抓了起来。庞涓知道后,故作惊讶,先放了孙膑,再跑去向魏王求情。但宠涓并不是真正想救孙膑。而是心怀私欲。原来他还不想孙膑这么快就死了,他想得到孙膑的兵法。过了许久,庞涓才又神色慌张地跑回来对孙膑说:“大王发怒,一定要杀了你,经我再三恳求,大王总算给了点面子,保住了你的性命,但必须处以黥刑和膑刑。”孙膑突然从座上客变成了阶下囚,虽非常愤怒,但觉得庞涓为自己出力,还是十分感激他。 后来,孙膑的脸上被刺了字又被剔去了膝盖骨,从此只能爬着走路,成了终身残废。庞涓倒是对孙膑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孙膑觉得靠庞涓生活,想为他做点什么以示报答,有一天,孙膑就主动提出要替庞涓做点什么,庞涓说:“你那祖传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写下来,咱们共同琢磨,也好流传后世。”孙膑想了想,便答应了。孙膑自从被剔了膝盖骨后只能躺在那里用刀往竹简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刻,他虽背得滚瓜烂熟,但若想写下来,却不容易,再加上孙膑对受刑极为愤慨,所以每天只能刻十几个字。这样一来,庞涓沉不住气了,就让手下一个叫诚儿的小厮催孙膑快写。诚儿见孙膑可怜,便把真情告诉了孙膑。 孙膑听了后,大吃一惊,前后一想,恍然大悟,他愤怒地把刚写成的几卷兵书销毁,并很快想到一条脱身之计,于是他便开始装疯。

只见孙膑捶胸拔发,两眼呆滞,一忽儿把东西推倒,一忽儿又嘀嘀咕咕地不知说些什么,还把地下的脏东西往嘴里塞。看管的人连忙奔告庞涓说:“孙先生疯了!” 庞涓急忙来看,只见孙膑一会伏地大笑,一会又仰面大哭,庞涓叫他,他就冲庞涓一个劲地叩头,连叫:“鬼谷子老师救命!鬼谷子老师救命!”庞涓见他神智不清,但怀疑他是装疯,就把他关在猪圈里,孙膑依然哭笑无常,累了就爬在猪圈中呼呼大睡。过了许久还是如此,庞涓仍不放心,就派人前去探测。一天,送饭人端来了酒菜,低声对他说:“孙先生,我知道你蒙受了奇耻大辱,现在我瞒着军师,送些酒菜来,有机会我设法救你。”说完还流下了泪水。孙膑显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怪样子说:“谁吃你的烂东西,我自己做的好吃多了!”一边说,一边把酒菜倒在地下,随手抓起一把猪粪,塞进嘴里。 那人回报了庞涓,庞涓心想,孙膑受刑之后气恼不过,可能是真的疯了。从此,他只是派人监视孙膑,不再过问。但孙膑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安全了,于是他仍然每天装疯。 孙膑白天躺在街上,晚上就又爬回猪圈,有时街上的人给他点吃的,他就哈哈而笑,而又嘟嘟嚷嚷,也听不清他说些什么。这样久了,魏国的都城大梁内外都知道有个孙疯子,也没有人怀疑他了。这件事很快被禽滑厘知道了。 有一天夜里,有个衣着破烂的人坐在他的身边,过了一会,那人揪揪他的衣服,轻声对他说:“我是禽滑厘,先生还认得我吗?”孙膑大吃一惊,经过仔细辨认,确认是禽滑厘,便泪如雨下,激动地说:“我自以为早晚要死在这里了。”禽滑厘说:“我已经把你的冤屈告诉了齐王,齐王让淳于髡来魏国聘问,我们全都安排好了,到时你藏在淳于髡的车里离开齐国,我让人先装成你的样子在这里呆两天,等你们出了魏国,我再逃走。”于是禽滑厘把孙膑的衣服脱下来,给他手下的一个相貌与孙膑相近的人穿上,躺在那里装作孙膑,然后就把孙膑藏到了车上。第二天,魏王叫庞涓护送齐国的使者淳于髡出境,过了两天,躺在街上的孙疯子忽然不见,庞涓让人查找,井里河里找遍了,也未见踪影,庞涓又怕魏王追问,就撒个谎说孙膑淹死了。 齐国的大将田忌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人非常的正直和厚道,他经人介绍,知道孙膑入齐,便亲自出迎孙膑,将孙膑请进自己的官邸,用上宾的礼节款待他。一经谈论,田忌更加佩服孙膑的才能,并暗暗庆幸自己喜遇良才,朝夕与他相处,并经常向他请教。 当时,田忌经常跟齐国的王族们赛马打赌,田忌马力不足,屡次失败,并因此输了许多钱。有一次,孙膑见田忌的马力与王族们的马力相距不远,便对田忌说:“来日比赛,您尽管下最大的赌注,我定会设谋使您取胜。”田忌虽然不理解,但他十分信服孙膑,便回答说:“闻先生言,我当请于齐王,以千金为赌。”临近比赛,孙膑对田忌说:“齐之良马,聚于王廷,您若按马的等级,依次与王族们决赌,恐难取胜。现在请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这样一来,你虽然肯定要输一场,但可能会赢两场。” 赛毕,齐威王及王族们只胜了一场,田忌却胜了两场,赢了齐威王千金。齐威王大为惊奇,询问田忌取胜的原因,田忌便以实相告,齐王对孙膑敬佩不已,田忌乘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见孙膑才智出众,愉快地接见了孙膑,并向孙膑询问兵法军旅之事,孙膑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孙膑对战争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分析使齐王折服,齐威王认为孙膑乃是争霸天下、兴邦定国的栋梁之材,便毕恭毕敬地拜孙膑为老师,不久,又拜孙膑为齐国的军师,将军国大事委以孙膑。 孙膑在齐国受到重用后,也陆续打听到自己的几位堂哥都已无音讯,才知道原来送信的人也是庞涓派人装的。前前后后,这一场冤屈全由庞涓一人导演而成,心中更是愤怒。 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十月,魏军经过与赵军长时间的鏖战,终于攻下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此时的形势已对魏军十分不利,秦国的军队乘魏国后方空虚,已攻占了魏国的少梁,楚国的军队乘机攻占了魏国的南部睢等地,攻打赵国的魏军实力已大大消耗,军力也疲惫懈怠。齐威王见攻打魏军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派遣大军去救赵。 孙膑因在魏国时遭到庞涓的陷害,被魏惠王处以刖刑,失去了双脚,便乘坐在有篷帐的车子里,随军出征,为大将军田忌出谋划策。他提出“直亢捣虚,围魏救赵”的策略在“桂陵之战”中大败庞涓。庞涓侥幸地保住了小命。但在十余年后的“马陵之战”中,他就呜呼哀哉了。 魏惠王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经过休整,见魏军兵力又日渐强盛,于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又派遣庞涓统率大军去攻打赵国。赵国便联合韩国共同攻打魏国,但首战失利,韩国急忙派遣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便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询问群臣说:“是早救韩国好还是晚救好呢?”有人主张坐山观虎斗。田忌说:“如果不赶快发兵救韩,韩国兵败便会屈服于魏国,魏国的势力强大,就会直接威胁齐国,所以不如及早发兵救韩。”诸大臣各持己见,争执不下。齐威王便征求孙膑的意见,他对孙膑说:“军师一言不发,您是什么看法呢?”孙膑说:“魏国以强凌弱,攻打韩国,韩国受挫,便会屈服于魏国,这样对齐国不利,所以不可不救韩。但现在魏、韩两国仅是刚刚交锋,士气正盛,如果在魏、韩两国的军队都没有疲惫的情况下去救韩,就等于是齐国代替韩国来承受魏军的攻击,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不是齐军指挥韩军,反而是韩军指挥齐军,所以过早发兵救韩,也是不好。”齐威王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进一步询问孙膑说:“依军师的意见应该怎么办呢?”孙膑回答说:“魏国自恃其强,早就有攻破赵、韩两国的意图。我们可以先答应发兵救韩的请求,但暂不出兵,韩国恃有齐国的救援,必然会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削弱魏国的军队。魏军见韩军顽强抵抗,也会尽全力向韩军猛攻,韩国必然再次向齐国求救,我们可以趁机与韩国结盟,韩国就会依附齐国。魏军经过与韩军的激烈拼杀,实力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去救韩,既可减少损失,也可以乘势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最终战胜魏军,达到救韩的目的。这样,齐国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获得最好的名声。”齐威王听后,大有豁然开朗之感,采纳了孙膑的意见。齐威王暗地里派人将发兵救韩的打算告诉给韩国使者,然后送使者回国。韩国恃有齐国的支持,便拼命地抵抗魏军,先后五次与魏军激战,均遭失败,便火速向齐国告急,投靠齐国。

《读古代计谋之~韬光养晦,隐忍克制②》

齐威王乘势起兵,派田忌、田婴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统率齐军去救韩。 孙膑早已筹划得当,大将田忌按照孙膑的计谋,并不直接去救韩,而是统帅大军逼向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只得放弃攻韩,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回救魏国。 这时魏国的军队还有强大的实力,由于打败了韩国,士气也很高涨,所以,庞涓似乎并不惧怕齐军。孙膑获悉庞涓回师魏国的情报,并不主动迎击魏军。孙膑对田忌说:“魏军强悍勇猛,一向轻齐,齐军被号称为胆小怕事,善于用兵的人就要利用这样形势,使其有利于自己。兵书上说:‘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阵的样子来引诱魏军。”田忌问孙膑说:“如何引诱魏军呢?”孙膑说:“利用魏军自恃骁勇,轻视齐军,急于与齐军决战的心理,采用“退兵减灶”来引诱、消耗敌军,在马陵设伏。”田忌于是命令齐军在魏境先筑十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五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三万人煮饭用的灶,而庞涓如果见到齐军锅灶顿减,必定会认为齐军胆怯,士兵逃亡众多,就会趾高气扬,盲目自傲,拼命地追击齐军。 果然庞涓统率大军回到魏国,本想与齐军决一死战,不料齐军掉头东撤,便命令全军紧紧追赶。庞涓追踪了三天,发现了齐军锅灶的数目倍减,非常高兴,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怕事,进入魏境仅仅三天,齐军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了。”于是命令放弃步兵,丢下辎重,只率领轻车锐骑,将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走,马不停蹄地拼命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晚上当到达马陵。又见马陵道路狭窄,地势险要,两旁是山,林多树密,恰可以伏击魏军。便命令士兵伐木塞路,留下一棵大树,剥去大树的外皮,并在白色的树干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又派遣一万名射箭高手,埋伏在山路两旁,对他们说:“夜里看见火光亮起,就一齐放箭。” 当天夜晚,庞涓果然率领魏军赶到马陵,军士向庞涓报告:“有断木塞路,难以前进。”庞涓一面上前察看,一面指挥军士搬木开路,忽然见到前面有一棵大树,上面白木显露,隐约有字,便令人点起火把,亲自来到大树下察看,在火光的照耀下,庞涓看到上面的那行字,大吃一惊,急忙命令魏军撤退,但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山路两旁的齐兵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四散奔逃。庞涓身负重伤,自知智穷兵败,便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魏军,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回国。 孙膑的大智慧不仅表现在军事上,还表现在生存之道上。面对庞涓的非人迫害,他能战胜自我,作践自己“赖活”下去。在与庞涓的决战中,不为庞涓的嚣张所动,然后出奇兵而破之。如此,孙膑甘心受辱、颠疯用诈而成大事被传为美谈,最终成为一个名扬天下的军事家。

[点评] 在顺境中生存需要智慧,在逆境中生存更需要谋略。孙膑能成为大军事家,就在于其能身处逆境却并不因为劣势而屈服于命运,而是运用策略保住了性命,才有了后来复仇的机会。当然我们这里不排除孙膑确有军事家的才能,但他的这种生存之道的确值得我们借鉴。

《读古代计谋之~韬光养晦,隐忍克制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晋国   鬼谷子   魏国   国君   秦国   墨子   都城   王族   韬光养晦   齐国   军事家   军师   韩国   计谋   大将   大军   古代   孙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