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焦虑的父母

7月24日,国家"双减"政策出台,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我相信这一政策出来之后,打乱了不少家长给孩子报班的计划,也包括我自己。

同时我也在思考,想想之后的学习规划。

近几年来,中国父母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很多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为的就是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校外培训机构,正是看到了父母对于教育的重视,不断制造焦虑。

父母的焦虑在于,当我看见别人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那我的孩子也去上。就像看一场电影,第一排的观众站起来看,后面的观众也只能站起来看。

父母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为的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曾经,我也是一位焦虑的妈妈。

不做焦虑的父母

在想想1岁多的时候,我关注了育儿公众号。每天打开公众号看育儿大V会讲些什么。

我买了育儿书籍,对照着书里的标准,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从一开始的大运动发展,到后面的精细运动,再到后来孩子的语言表达与性格养成,就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人。

后来想想上了幼儿园。我加入一个家长群,群里的孩子,有的能跟外教无障碍交流,有的孩子英语分级读物刷到G级,有的在提前学小学的奥数。

我又开始焦虑了,思考着给孩子报哪些培训班。

想爸曾经就对我说,你是在跟风。

我还理直气壮地说:“别人都在学,我们不学,那是输在起跑线上了。”

正是作为家长的这种焦虑,曾一度让我们认为上好的学校,上校外培训班,考上好的大学,就能赢得好的人生。

可是我们忽略了,人这一生很长。不管未来孩子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

现在孩子的表现刚刚合格,不代表以后就不能成为优秀的人。如果我们从时间的维度去思考,就不会对现在的好与坏,太过计较。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我在思考,教会孩子哪些技能,才是让她受益终身?

现在我们一度认为的好工作,也许20年后,会是另外一种情景。我们无法知道,20年后会出现哪些新兴行业。就像20年前,我也无法想象,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也是要历经大浪淘沙的。

现在,相对于孩子的考试成绩,我更看重的是这三方面。


01

养成好习惯


想想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我希望在一年级能培养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复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我不会当孩子做作业的监督者,我会当她学习的陪伴者。

不做焦虑的父母


02

注重阅读


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其他学科的成绩差不到哪里去。

我在想想2岁多的时候,就和她开始亲子阅读,这个习惯坚持到现在。想想将要上小学,我也在考虑要入手一些桥梁书,从亲子阅读引导她到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与表达。

不做焦虑的父母

03

发现孩子心中的热爱

我们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其实并不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很多是因为家长认为这是有用的。

兴趣班,就该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的。发现孩子心中的热爱,并且能持之以恒。


不做焦虑的父母

更大程度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让孩子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敢于进入各个不同的领域,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未来。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不做焦虑的父母,因为我们知道,好的教育是来自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焦虑   贝尔   监督者   父母   培训班   校外   上好   亲子   公众   年后   观众   家长   兴趣   政策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