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结出爱的果实

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做一次完美的碰撞,亦能迸发出绚丽的教育之光

—题记

小帅,名如其人,在我们班里,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帅小伙,大大咧咧,无忧无虑。在新班级第一次家访中,我才了解到:由于家庭的原因,在小帅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抛弃了他和爸爸,一个人走了。陪小帅一起长大的是高龄的奶奶和以四处打零工为生的爸爸。妈妈的离去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爸爸要一边在县城务工,一边照顾小帅跟奶奶,加之高额的房贷,生活更加拮据。

家校共育结出爱的果实


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经过审批,小帅自然了成了学校贫困补助资助的对象。也正因如此,小帅爸爸比任何一个父亲更希望孩子能成材,改变目前家庭的窘迫的状况,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走出困境,踏上一条光明大道。可是往往天不随人愿,小帅并没有顺着爸爸的意愿去成长,他不但不努力学习反而一身毛病:凡事以我为中心,从不顾虑别人的感受。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这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状况就满不在乎呢?目睹着父亲的艰难,他应该比别的孩子懂事才对呀?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我,是我对这个“阳光”的大男孩既心疼又气愤。

家校共育结出爱的果实


作为班主任,对小帅的表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决定趁晚上的空余时间,亲自去孩子家和孩子的爸爸做一次深入的交流,力争找出问题的源头。

推开小帅家的大门已是晚饭时间了,孩子的爸爸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听到我来了忙出来迎接。他一身皱巴巴的衣服上泥痕未干,显然刚从工地回来没来得及休息就赶着做饭了,我刚坐下便看见小帅风风火火地从门外三步一跳地窜了进来。“做好饭了吗,饿死我了!饿死我了!你快点!”他边跑边喊。见我们在家里,低低头叫了声“老师!”“就做好了。”爸爸说,“洗洗手去桌边等着吧。老师也一起吃吧!”“不了,我刚吃过了。”我客套道。

趁小帅吃饭的时间,我和孩子的爸爸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原来,小帅爸爸总觉得孩子从小没有妈妈疼爱,特别可怜,所以凡事都尽量满足他,再苦再累也不能缺着孩子,别的孩子有的小帅都有,别的孩子没有的只要小帅喜欢,爸爸和奶奶也会尽量满足他,奶奶对小帅更是疼爱有加。奶奶常说:“帅帅,爸爸跟奶奶不图你的回报,只要你快乐!”

通过这次交流,我立刻感觉到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大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小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图回报的思想更是让小帅坦然地享受着爸爸辛苦为他创造的一切。不用感恩,不用感谢,一切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就这样小帅在失去母爱的同时被蒙蔽了发现爱的眼睛,失去了感恩的心。这就不难理解小帅为什么会冷酷、任性、不懂事了。

家校共育结出爱的果实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曾风靡一时的流行语片面地影响了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俗话说得好:“子不孝父之过。”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无穷的力量,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做人之本,是成才之基!我结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小帅的爸爸作了深入的交流,孩子的爸爸恍然大悟。临走时,小帅爸爸动情地说:“老师,你这次给俺送来的及时良药啊!俺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太谢谢你了!”

回校以后,我趁热打铁,连续召开了五次“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孩子们听感恩故事、讲感恩体会,观感恩影片,写感恩经历。一次次的感恩实践,让孩子的眼里噙满泪水,触动孩子柔弱的心灵。慢慢我发现:小帅真的改变了。从这个阳光、自信、善良的男子汉身上,我看到了家校结合的巨大力量。

家校共育结出爱的果实


一腔情愫膏春泥,十年树木成栋梁。

从教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从中学到小学,从乡村到城镇,通过一个个孩子,我看到了一个个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我也一次次地向他们传递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当我们把幼稚酿成成熟,把胆怯炼成勇敢,把愚昧与无知铸成文明与智慧,帮助学生和家庭绕过曲折崎岖,携一路惊人的啼鸣,振翅高飞,作为师者,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孩子家   家庭教育   果实   疼爱   奶奶   眼里   爸爸   父亲   状况   力量   妈妈   老师   孩子   家庭   时间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