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了,又生病了,你是如何跟医生沟通的?

怀孕了,又生病了,你是如何跟医生沟通的?

这篇文章一定会引来喷子。因为标题首先就有明确的倾向性,不是医生跟你沟通,而是你怎么去跟医生沟通。换句话说,医生没能解决你的困惑不是医生不好,而是怪你自己不会说话!

本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妊娠期疾病vs用药vs胎儿安全的问题。(跟我一样存在认字困难的盆友,可以跳过只看黑体。)

在天朝怀个孕还真是得谨小慎微,你千万千万不能生病,因为你一旦生病将无医可就,无药可用!这一切一切万恶的根源,都来自的如履薄冰的医患关系。前段时间深圳医生被逼下跪的事情都听说了吧,对于普通老百姓,肯定都各有各的说法,我没必要给医生辩解什么。无论网路喷子们怎么说,我相信老百姓肯定会有自己的判断立场,而医生也会有自己的判断立场。无论大家以什么样的立场去对待这个问题,我只相信一点,这种事情的发生,最终还是更多老百姓吃亏。

“你这个症状不重,可以先观察!”

——“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

“如果症状加重还是需要用药。”

——“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

“你现在必须住院手术!”

——“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

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先是心头一紧,然后哽咽几次才能把话说清楚。回答完,背心依然会有一阵凉意。我相信有同样感受的一定不止我一个妇产科医生。

产科是个高危职业,高危的原因在于产科病情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在我国产科的高危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大家怀的不是“孩子”,怀的都是“宝”,是不能有丝毫风险以及意外的。这话没有想要讽刺的意思,而是表达一个事实,是计划生育和高龄生育把大家逼成了这个样子,这个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但是“一切为了孩子”“时刻担心孩子”的焦虑,其实是过度了的。

对于其他专业的医生,但凡遇到怀孕的病人,只要不是危及生命,我估计好多都会不敢给她们用药,稳妥的处理方式就是往妇产科踢。“妊娠期用药怕有影响,还是咨询妇产科医生吧!”每次接到这样的病人,我都会闪念一下,“那我是不是也该让她们去咨询遗传科医生呢?”尤其是当我给出建议后,又被问及“孩子会不会有影响”的时候。

以后千万不要问医生“孩子会不会有影响?”这样的问题了。

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大约在5%,这意味着每100个新生儿中会有5个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畸形或者其他缺陷,尽管绝大多数孕产妇都进行了常规的产前检查。人的能力永远是有限的,医生不可能杜绝得了出生缺陷的发生,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目的是把一些对家庭和社会影响很大的严重致死、致残性畸形给找出来,但是前提也是针对那些有筛查手段的病种。

“根据数据,这个药属于A类(B类)药物,是妊娠期相对安全的药物,理论上不会对胎儿造成危害的。也是经过实践验证了的。”

——按照正常逻辑,这样的回答已经足够了。但其实是不够的,每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待事情的担当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很多医生不得不补充这样一句。

“但是我并不能保证你的胎儿不会有异常,因为那些没有生病,什么药都没用过的人,也有可能生出有问题的孩子。”

——刚说完这句话,又觉得自己很欠,干嘛要说这个,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但是不说也不行啊,有的人就是不能理解这种现象啊。而这句话的后果就是,孕妇可能陷入无休止的对各种担心胎儿受影响的死循环中。于是问题会越来越多……

其实这个问题是个无效提问,你真正只需要告诉医生,你是怀孕状态,你现在怀孕多少周。医生不是神经病,她不可能故意给你用药让你的孩子发生畸形或者其他异常。

疾病VS胎儿

孕妇得了病该不该治疗,该不该用药?很多人怀孕后生个什么病,一直死撑,理由就是害怕用药影响胎儿。“一切为了孩子”这个比天还大的理由,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精神病。

母体是胎儿的发育基础,没妈哪来的娃?

妊娠期因为特殊的 生理状态,会导致一些疾病发病率增加,比如肾盂肾炎、阴道炎、阑尾炎、胆囊炎等。任何疾病在妊娠期出现,其症状都可能会比非妊娠期发生得更隐匿,而进展速度却可能更快,严重程度却可能更重。比如霉菌性阴道炎,妊娠期很容易反复发,比如阑尾炎,妊娠期往往不典型,却很容易穿孔。所以当患病的时候,还是多想想自己的身体该怎么治吧。

然后涉及手术的时候,很多人又纠结能不能保守治疗,手术会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总之无休无止都是这类问题。解释理由同上,不想多说了。

用药VS胎儿

关于妊娠期用药,FDA按照药物对妊娠的影响分为几个安全层级:

A级 :在设对照组的药物研究中,在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未见到药物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迹象(并且也没有在其后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B级 :在动物繁殖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

C级 :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未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D级 :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例如用该药物来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X级 :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用药的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怀孕的患者。

简单点说,A级和B级的药,对孕妇和胎儿都是相对安全的,是妊娠期可以优先选择的药物。C级和D级,是对孕妇的治疗有帮助的药物,但是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当疾病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考虑用。X级的药物可以理解为毒药,对孕妇对胎儿均无好处。

记住:A、B、C、D、X。

孕妇不是不能用药,孕妇得了病,该用药还是得用,不是什么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即便是C级或D级别的药,对胎儿的影响也是有概率的。在孕妇健康和药物影响的博弈之下,不要选择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所以以后不要问医生“这个药对胎儿有没有影响?”,你可以直接问医生“这个药属于A、还是B、还是C?”医生既不会纠结,也会觉得这个患者还挺专业,沟通起来会很愉快。

其实妇产科医生在妊娠期用药的选择上,并不那么熟悉,也绝对不比内科医生强半分,我们就熟悉妇产科相关的那几种,相反由于专科知识的缺乏,我们甚至还不如其他相应科室的医生,毕竟我们知道的药物品种有限啊。大家都是要翻书的,药典上这么多药,谁能把所有药都记住?妊娠期用药安不安全,大家都是统一标注,都是看“A、B、C、D、X”,谁也没比谁更牛掰一点。

总之大家记住,医生跟你无冤无仇,不会对你的胎儿下毒手,少去问医生“对胎儿有没有影响”、“对胎儿安不安全的问题”,医生会跟你解释很久,会想很多。医生想多了,话自然就说得多,话说得多并不是坏事,但坏就坏在医生的思维和工作重心可能就被迫转移了。医生理应多针对病下功夫,所以为了让医生多针对病下功夫,你可以多问问“接下来,我能做些什么?”、“我应该关注些什么症状?”、“什么情况下我需要立即就诊?”、“我下次什么时候复查?”等问题

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必要去埋怨谁,我们都不过是这个时代的过客,谁都不能成为谁命运的主宰,当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们各自在各自的立场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多了解了解对方的想法,会让这趟旅程轻松一些。

这是一个全体人民集体“被害妄想”的奇葩年代!

自己写个评论:本文偏向性强,文章观点默认医生都会采用自我保护性的语言和医疗行为方式,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这样。在中国目前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的大环境下,这样的保护性言语方式也医疗行为方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也非常普遍,甚至已经严重干扰了合理临床思维的沿袭。比如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的问题,最初的医生多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开,沿袭几代之后(按3年规培算一代,这现象已经沿袭很多代了),后来的医生已经不敢再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筛选辅助检查的指征和用药的限制,比如头痛就要做CT,腹痛就要做B超等。在医生的眼里,这已经成为常规,没有客观证据,一旦出事,是会翻船的。比如“偷肾门”,略略懂理一点的人都知道,取肾不是用来炒腰花的,医生又不是没脑子,偷你的肾干嘛,如果不能炒腰花我真的想不出还能干嘛。又扯多了,本想只简短的写几句。

这个评论是要告诉大家,不要去埋怨医生的言语方式不当、行为不当,这样做没有意义,医生们还不知道往哪儿埋怨去呢。尝试站在医生的角度去理解医生的顾虑,策略性的从医生嘴里套出对自己有用的话应当是一种更聪明的举动;那种穷追猛问般渴求医生给出理想答复的询问方式,只会让医生觉得咄咄逼人,并不自觉地升起保护伞。(我们渴望得到好的服务,但是当服务不值钱的时候,有几个人会愿意为你提供好的服务呢?当生命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的时候,谁又会在乎那几个钱呢?)

作者郭铭川,妇产科医生,关注微信公众号“郭大夫科普时间”咱们可以好好唠唠!

新浪微博@铭医铭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医生   产科   危害性   妇产科   胎儿   孕妇   症状   证据   药物   妇女   妊娠期   疾病   动物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