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目前,科学发现,很多癌症的发生,和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例如,我们熟知的宫颈癌vs人乳头状瘤病毒,肝癌vs乙肝、丙肝病毒,淋巴瘤vsEB病毒,白血病vs白血病病毒……也许将来还会发现更多。

那么病毒是如何致癌的?病毒致癌的几率有多高?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病毒,是催生物种进化的催化剂。病毒不具独立合成遗传物质的能力,它必须寄生于细胞内,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的DNA中,通过诱导宿主的DNA复制完成自己的繁殖任务。

宿主细胞凭空多出来一段DNA,这就给宿主在遗传性状,和表达上产生了无限种可能。

我们知道人体的DNA很长,长啊长,比长城还长。

但是人类DNA中,有基因表达的DNA片段却远没有那么长。在人类DNA序列中,存在占绝对数量的,沉默基因,这些沉默基因并不表达什么性状,但是它记录了人类祖先在地球上的进化史。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病毒DNA对宿主DNA的入侵,原本是随机的,可能插入到沉默基因,可能插入到功能基因。其入侵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它自己并不知晓,也可能插入到关键部位,对宿主细胞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这种毁灭性的插入,并不明智。因为病毒依赖宿主而活,宿主毁灭了,病毒也不用繁衍和传播了。

所以,真正聪明的病毒,会长期活在宿主细胞内,像个花瓶,长期摆在那里,可能致病,可能不致病,但是不致命。只有能和人体建立共生机制的病毒,才有机会在人类中广泛传播。

当然,这种共生机制,可以是长久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每种病毒感染人体,都会存在一个潜伏期,在潜伏期,人虽然感染病毒,但是不会有任何器官或者功能损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却具有传染性。这个潜伏阶段,就是病毒和人的“和平共生期”。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和平共生期嘛,可长可短~

共生期越短的病毒,越没有机会广泛传播,宿主要么被病毒搞死了,要么病毒被宿主给搞死了。

共生期越长的病毒,越容易广泛传播。

比如,HIV(艾滋病毒)、HPV(人乳头状瘤病毒)、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疱疹病毒等。这些常见病毒,均存在和人类较长的共生期。

而“埃博拉病毒”、“非典病毒”,虽然很轰动,但是因为致死性强,其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虽然有可能是灭绝性的,但是它们不太有机会广泛传播。人类要么逃跑了,要么灭种了。

普通感冒病毒,症状可能很厉害,共生期短,结局多半是被身体免疫系统给搞死了。这类病毒可反复感染,反复被身体清除。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病毒的变异性是非常强的,因为其结构简单,抵抗力弱,分分钟可能在日光、空气等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突变。所以,我们每次感冒,都可能感染的不同的病毒。

那么病毒入侵人体DNA如何致癌呢?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癌,是人体细胞的异常繁殖导致的。就是细胞不搞计划生育,无限制超生。超生出来的后代,也不干正事儿,跟它爹妈一样,除了会生孩子,抢营养,别的啥事儿不干,久而久之,人体内各个工作岗位都被这群吃白饭不干活的孙子占领了,最后人痛苦衰竭而亡。

正常细胞的繁殖,是受基因调控的。DNA上有一些开关,是调节开放,或关闭细胞繁殖程序的。就像计划生育委员会,发给你准生证,你才能生,没有准生证不能生。生多了要罚款,或者刚怀上就强制引产了。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调控细胞增殖的基因,有癌基因,有抑癌基因。癌基因是发准生证的,抑癌基因是发布生育限制政策的。病毒DNA的插入,可能激活癌基因,不停发准生证,让本来不想生二胎的也开始生了;也可能灭活抑癌基因,让本处于生育活跃年龄阶段的,失去政策控制,无限生。

如是这般,就造成癌变了。而有的病毒,是自带癌基因,或者灭活抑癌基因功能的,比如HPV16、18型,目前已知其导致宫颈癌的原因,和其E6、E7癌蛋白特性有关,未来的科学前沿的研究,还是值得期待的!~

为什么感染了同样的病毒,有的人癌变,有的人不癌变?

首先,也许这两个人感染的病毒并不完全同样。因为病毒本身是很弱的,分分钟会在日光、空气等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基因片段的变化。它们只是大致一样,并非完全一样。

其二,不同人不同命。我们每个人的DNA链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卵生双胞胎,他们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未必他们两个中,某一个可能就会发生突变。

第三,每个人细胞内的病毒,在宿主DNA链上,整合的位置不一样。基因,是由一段碱基组合而成的,病毒DNA整合到宿主不同位置,可以产生不同的组合。有的组合致病,有的组合不致病。即便是“乙肝大三阳”,终身携带乙肝病毒,最终以肝癌为结局的,其实还是小部分。

第四,免疫清除机制。如果病毒只是短暂的寄居于人体,大抵上是没什么机会致癌的。如果致癌,早就表现出来的,不会等病毒离开了才表现出来。

所以,病毒感染常见,而癌症不常见。不要因为个别人的癌症,让可能身为大多数人的你,终日活在对癌的恐惧中。再说了,担心有个屁用,人哪有不病不死的。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病毒可能致癌,而病毒也是物种进化的催化剂,它修改其他物种的DNA,使之产生新的表型,新的性状。这种修改作用,相比于致癌,要常见得多。所以也不要把病毒都想得这么坏。恒河流域的“圣水”,之所以被当“圣水”,就是因为里面还有噬菌体,能瓦解细菌。噬菌体就是一种病毒。我们平常关注感染人体的致病病毒比较多,而实际上,地球上病毒种类之多,多到无法想象,病毒从某种角度维系着世界的平衡,很多时候充当着生态环境的“清道夫”作用。

病毒是如何致癌的呢?

2014年有个报道,美国一个医生用灭活的HIV病毒治疗了一个白血病患儿。其作用机理就是,HIV病毒感染于人的白细胞,它修改了白细胞的DNA,被修改的白细胞再作用于肿瘤细胞,于是肿瘤被搞定了。

人类站在自身利益,给事件行行种种划分了正邪、善恶、好坏。但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人才是邪恶的,一切“正邪、善恶、好坏”,均存在于人的内心。所以,理性认识这个世界,理性认识自己!

作者:郭铭川

微信公众号“郭大夫科普时间”

新浪微博&分答@铭医铭言

微信咨询方式:分答or来问医生

微博咨询方式:新浪爱问医生

听讲座:回复“直播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噬菌体   遗传物质   日光   病毒   准生证   组合   宿主   白细胞   性状   白血病   物种   基因   细胞   人体   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