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这样给91岁老太太开了刀

2020年的确是个讨厌的年份,连91岁老奶奶都不放过。

重要的不是我们怎么开的这一刀,重要的是,怎么才能避免开这么大的一刀!请一定要看到最后!

临近年底,肿瘤外科迎来了一位91岁的老者,是个盆腹腔巨大肿瘤的患者,肿瘤之巨大,令人叹服。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我们就这样给91岁老太太开了刀

如图所示,整个盆腔以及腹腔,所见之处,全是肿瘤。

肿瘤由两部分构成,腹腔内是一个巨大的囊性包块,囊内充满密度稍高的液性成分,盆腔内为一实性肿块,占据了整个盆腔。

腹腔内脏全部被肿瘤压迫,胃和小肠全被挤压到左上腹一个很小的区域,直肠和膀胱也受压。

难怪老人说最近好几个月都觉得尿频比之前严重,大便也没有以前顺畅。肝脏和膈肌也因为腹腔压力上抬,压迫胸腔,影响了肺部的舒张。

就这个肚皮,怀胎十月的孕妇也不过如此!

因为这个肿瘤,又因为是个91岁的老人,我们进行了系统性的评估。我们想着,心脏彩超、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血管彩超、血常规、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检查等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虽然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但是做肺功能检查的时候吹气根本吹不起来。

按理说,这个肿瘤是需要怀疑卵巢癌的,是需要鉴别胃肠肿瘤卵巢转移的,因此胃肠镜应该是辅助诊断的常规检查。但是对于这么大年龄的老人,我们直接就给“减免”了!

然后,我们邀请了心血管科、呼吸科、麻醉科会诊。幸运的是,老人的心肺功能不错,至少打麻醉前是不错的,既往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科、呼吸科都觉得她还不错。可是麻醉科却说“这个年龄动手术,病不是问题,手术创伤才是问题!”

麻醉科似乎很不给面子,赤裸裸揭露了我们想给91岁老太开刀的邪恶用心。

可是,他说得并没有错,通常来说,对于一个91岁的老人,无论看上去多么健壮,一旦涉及手术,就是这么棘手。

这么大的肿瘤,不动手术么?

可以么?

老人有症状!大约4个月前,老人就已经开始出现消化道症状、腹胀等。最近开始出现腹部胀痛,甚至影响睡眠。因为肿瘤巨大,膈肌上抬,老人家在熟睡的时候,势必会影响呼吸功能。

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肿瘤过于巨大,压迫腹腔导致的。所以,要解决老人的症状,就必须要解决肿瘤压迫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老人性命危矣。

手术切除肿瘤,是最高效解除腹腔压迫的办法。

有没有非手术的办法呢?

比如,喝喝中药什么的?

如果坚信应该或者可以尝试喝中药消包块的朋友,请绕道,永远不要光顾郭大夫的私人领地!

任何肿瘤性的包块,无论良性恶性,无论是不是癌症,都不可能通过喝中药能解决问题。

但如果是卵巢癌,的确有可能通过化疗药物将包块缩小,甚至消失。前提是,肿瘤是高度恶性的,并且对化疗要相当敏感。

从临床经验判断,盆腹腔内如此巨大的肿瘤,通常都来源于卵巢。也就是说,老太太“怀”上的,可能是个卵巢肿瘤,抑或是卵巢癌!

诚然,我们都不希望她会是卵巢癌。

根据我们的经验,她确实也不太可能是卵巢癌。理由如下!

第一,肿瘤长得太大。已有实锤,如上图!

第二,肿瘤长得太慢。(根据推测,老人出现症状的时间长达数月。这种卵巢肿瘤,出现症状,必然是肿瘤很大了才会有。由此推断,老人的肿瘤甚至可能是在半年,或者一年前长出来的。)

对于大多数卵巢癌来说,往往因为恶性程度高,卵巢上的肿块还来不及长到很大,就已经发生广泛转移。所以,临床上常见的卵巢癌,手术的时候往往已经是III期、IV期,而位于卵巢的肿瘤通常不到10cm,甚至没有包块。

对于女性盆腹腔如此超级巨大的肿瘤,临床主要见于如下两种情况:

卵巢原发的良性、交界性或者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

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肿瘤卵巢种植转移(又称库肯勃瘤)

如果她肿瘤标志物完全正常,我就敢说她90%以上的可能性是良性肿瘤。

但是,老人的肿瘤标志物,ca125有升高,>300U/L。ca199略高于正常。人附睾蛋白大约130pmol/l。

如果是胃肠道来源的癌症卵巢转移,通常肿瘤标志物以CA199升高为主,而该例患者是CA125升高为主,因此,我们认为老人应该是原发的卵巢肿瘤。

目前来说,良性、交界性、低度恶性都有可能,高度恶性不可能,因为肿瘤长这么大,都没看到淋巴结转移,也没有大量腹水。

如果考虑化疗,化疗前必须有病理,要么手术活检,要么穿刺活检。对于低度恶性,或者交界恶性的卵巢肿瘤,化疗敏感性是较差的,甚至无效。良性肿瘤更不可能打化疗,因为不可能有效。并且化疗对于这样的老人来说,其伤害可能远超过手术。

自此,非手术方法消包块的企图彻底被消灭。

妇科查体的时候,我们发现,老人盆腔内被实性包块完全填充,分不清楚何为子宫,何为卵巢。

对于绝经后女性的卵巢肿瘤,无论良性恶性,全子宫,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是标配。但是对于这个91岁的老人家来说,我们的思路变了!简单一句话:

“切口越小越好,手术越快越好,切得越少越好!”

切得越少越好的意思就是,如果子宫正常,不切子宫,如果卵巢正常,不切卵巢,哪里有病就只切哪里。

切得越少越好,一方面是为了“越快越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创伤更小。

切口越小越好,这个比较难。

对于肿瘤医生来说,我们的手术要求是,完整切除不破裂最好。因为这样的手术才能满足无瘤原则!

无瘤原则”,是肿瘤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每个细节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无瘤原则”为核心的推导下,微创手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妇科肿瘤,对于怀疑恶性可能的卵巢肿瘤,是不主张微创的。对于这种非常巨大的肿瘤,甚至想要切口开小一点都不可以。

从无瘤原则的角度,这位91岁老太将面临什么样一个手术呢?

我们的手术切口必须从剑突下,切到耻骨联合上,整个腹部纵向一条开膛切口。长度将接近30cm,对于身高仅仅145cm的老太来说,这个手术切口相当于她身高的1/5!

我们就这样给91岁老太太开了刀

因为必须要有这么大的切口,才能保证整个肿瘤能在不破裂的情况下完整取出腹腔,避免肿瘤对健康组织造成污染。

但是,这么大的切口,老人家怎么会受得住呢?

手术做下来并不难,并且,从手术时间来说,切口越大,手术时间可能越短,因为取包块容易嘛。

但如果真的这么干了,即使老人能顺利完成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将非常困难。

手术创伤造成的疼痛,可能影响病人血压,可能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

术后因为疼痛,活动受限,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生,血栓脱落可能随时危及生命。

切口过大,老人愈合能力差,切口不愈合,切口裂开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一旦切口裂开,还要二次手术缝合。

病人若长时间卧床,长褥疮都是小问题了,肺部坠积性肺炎,却可能是致命性的!

面对如此多的风险,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

我们发现老人的肿瘤虽然巨大,但是最大的一部分肿瘤,其实是囊性的,我们能不能牺牲一部分“无瘤原则”,选择一个相对小的切口,把囊性部分肿瘤刺破,吸出其中的囊液,让肿瘤缩小后,经小切口将肿瘤切除呢?

这样,虽然牺牲了一部分无瘤原则,但是在刺破肿瘤前,我们先对切口周围以及肠管表面做适当保护,再刺破肿瘤,吸取囊液,这样是可以把肿瘤污染的风险降低到最少的程度的。

加上,从临床经验判断,老人的肿瘤实则良性可能性最大,交界性、低度恶性可能有之,高度恶性可能性极小。如果是交界性或者低度恶性,即便是人为造成肿瘤污染,老人未来肿瘤复发的时间也可能是5年甚至10年以后。这对于一个已经91岁的老奶奶来说,恐怕还考虑不到那么长远!

因此,我们只需要保证切口大小能满足盆腔内实性部分能取出即可!

于是,最终我们选择的切口是这样的!

我们就这样给91岁老太太开了刀

这个切口的长度大约10cm,基本能满足盆腔内实性肿块娩出。并且切口的位置正好位于囊性部分下段,也方便我们暴露囊性部分,切开囊肿,掏取囊液。

为什么要用“掏取”两个字,而不是“吸取”?

因为手术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囊液之粘稠,让我们屎尿始料未及。囊液实则为极其粘稠的胶冻样物质,根本吸不动,只能用手一把一把掏。掏出大部分粘液后,我们顺利将囊肿娩出切口,然后又顺利将盆腔内实性包块娩出切口。

此时,我们才看清楚这个巨大肿瘤的真面目!

原来,这个巨大囊肿,和这个巨大实性包块,都是左卵巢形成的,右侧卵巢也已经形成了一个直径约6cm的实性肿瘤,所幸子宫还是健全的。于是我们只做了一个双侧卵巢及输卵管的切除就完成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大约2小时(主要时间花费在了掏取囊液上)。

最后,左卵巢称重,2960g,相当于足月孕的婴儿。

老人家非常争气,术后当天翻身就很自如,能坐起,第二天就正常下床活动了。伤口愈合也非常好。

最终的病理诊断,证实了我们术前的判断,是良性的。囊性部分为粘液性囊腺瘤,两侧卵巢实性部分为富于细胞性纤维瘤,虽然存在一定复发风险,但概率并不算高。

一切都尘埃落定,预计老人再活十年不成问题!

我们就这样给91岁老太太开了刀

顺便分享一下老人长寿的秘诀!

据老人的孙子孙女介绍,老人一辈子与世无争,辛勤劳作。衣物裤袜,从来不让别人帮忙洗,也不用洗衣机,必须自己用手洗。这十多年原本长居深圳,2020年因为疫情耽误,大半年被困在老家农村,她还在家还养了鸡,养了鸭,洗衣做饭都是自己弄,从不假手于人。老人性格非常和善,从不麻烦儿女,也从不给别人添麻烦。

我总结了一下,就六个字“心态好,爱劳动!”

老人的治疗算是顺利完成了,但是这么大岁数,病情拖到这么严重,来开这么大一刀,确实不应该。如果老人能定期体检,像这种卵巢良性肿瘤,是完全可以在它相对小的时候发现,通过更小的切口,更少的创伤完成治疗的。这样医生也不用纠结“无瘤原则”的问题,家属也不用纠结手术创伤过大的问题了。

我们常规的体检,包块血压血糖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血脂等检查,并不能发现这种卵巢肿块,这种肿瘤性病变需要做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包括彩超、CT、核磁共振等。像这种卵巢肿瘤,只需要每年复查一次妇科彩超,就能在比较小的时候发现。

最后,愿天下无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麻醉科   肿块   切口   腹腔   盆腔   卵巢   子宫   老太太   创伤   肿瘤   症状   手术   老人   原则   卵巢癌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