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没想到这句话会伤孩子

1


你有没有发现,有很多人面对孩子的冲突,经常会说一句话:“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

结果呢!小的心满意足,而大的孩子却气得不行。

虽然平了一时的争端,在你看不见的时候,在你不在的时候,事情会怎么发展下去呢?


前两天,在小区楼下,好几个老人带着孩子在荫凉处玩。

我路过的时候,路上刚好有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撑着一把儿童太阳伞,而另一个比她高一个头左右的女孩抓着伞面,想争夺过去。

看到孩子起了冲突,两三个大人赶紧围了过来,一边拉开孩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她是小妹妹,你让她拿着,你是姐姐啊!”

这类的话,真的听得太多了。


可是你看那个场景,看上去小一点点的妹妹,强硬地不让步。

而姐姐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只能放手,然后脸上带着不甘,看着“得胜”的妹妹。

在很多人的眼里,大的孩子需要让着比他小的孩子,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


大人们看又平息了一场孩子的冲突,却少有人会真正关注这个姐姐的内心。


还记得好几次,小小鱼跟自己的表哥在一起会打闹。

男孩子一闹起来,就管不住自己的手。

而且往往都不想吃亏,有时弟弟就会追着哥哥打。

打不过就在那憋着气,哭着脸。


这时家里的老人看到了,就会“帮”他,说哥哥真的不懂事,不知道让弟弟。

而且姑姑也会把表哥叫过去,说要他让着弟弟。

可一直关注着他俩玩闹的我,会要他们不要干涉。

因为哥哥没有欺负他,而是他自己一直想打赢,追着哥哥打,然后又打不过,所以生气。

就让他生气吧,没事的。


然后就会让他在那里一个人冷静冷静。

过一会再过去跟他谈,效果会更好。


在孩子的冲突中,我一直提倡,不能让他们觉得靠哭,靠年龄小就能得到特权。

而应该靠商量,靠分配的公平原则,彼此都得到应得的,彼此尊重平等。



2


特别是在二胎家庭,大孩子的心理反而更需要得到关注。


有一位妈妈说,每次妹妹跟哥哥争东西,哥哥都不乐意,然后妹妹就会一直哭,有时自己直接抢过去给女儿,还会埋怨哥哥不懂事,不知道让妹妹。


而拿到东西的妹妹高兴了,而哥哥不仅仅东西被抢走了,还挨了批评。

刚开始,她觉得他毕竟是男孩,又是哥哥,受点委屈没事。


可是有一次,在批评儿子后,没想到他反应很大,跟她说:“你既然这么喜欢她,那还养着我干什么?”还一个人在房间里哭了很久,安慰了很久。


她说反思了一下,发现生了女儿后,对儿子的关注真的少了很多,而且还经常朝他发脾气。

本来是妹妹上幼儿园拖拉,可自己却只怪儿子慢。

妹妹把家里弄乱,怪他没有收拾自己的玩具。

很少表扬他,可要求多了很多。

而是觉得他应该有个当哥哥的样子。


想想他也只比妹妹大了三岁多。

自己为什么就觉得他一定要处处让着妹妹呢?


而且有时妹妹生气的时候也会拍打哥哥,啪啪的响声,会在哥哥的身上留下红印子。

可哥哥却没有这么重重地打妹妹。

他还是知道心疼妹妹的。


而且每次在外边,妹妹在游乐场有一点儿危险的行为,哥哥都会跑过去提醒她,虽然会骂妹妹真笨,这都不懂,可他这也是对妹妹的爱和关心。


这是小小的男孩,嘴巴远不如妹妹的甜。

不知道怎么去说好听的话,不会在爸妈面前撒娇。


而且刚生了妹妹的那两年,几乎很少陪他一起玩,所有的时间都被妹妹占满了。

想想还真的是对不起儿子呀!

自己对他的关注和爱太少了。


的确,有了小宝宝,总会觉得力不从心,看到大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了,也变得更坚强,看上去不需要父母的拥抱。

可真相是,他们内心还是渴望着父母的爱的。

他们也需要独特的专属的爱。

“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没想到这句话会伤孩子


3


那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处理孩子间的冲突,而能顾及到两个孩子的感受呢。


父母少干涉,让孩子自己商量


如果不是打架,而是孩子之间的抢夺或者斗嘴。

没有危险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少干涉,让孩子先处理。


如果出现非得出面的话,那也先叫停,然后弄清楚情况之后。

让孩子自己处理。


比如抢玩具的话,那先停下来,两个人都不要玩。

等商量好了,再继续玩。


孩子商量好之后,就可以带他们反思一下刚刚的行为。

让他们明白遵守秩序、积极分享,远比争夺更有用,至少不会浪费你们玩耍的时间。


让孩子养成商量的习惯,那么在外边也会少很多的冲突。

特别是去了学校,在一个大集体中。

那些懂商量的孩子,往往能更好地跟同学处理好关系,融进群体中。


其次是让孩子明白责任和分享


我们说不强迫大孩子处处让着弟弟妹妹。

但是不等于纵容他们的霸道行为。


因为年龄的缘故,大孩子的力量、速度、生活经验都要比小一些的孩子占优势。

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弟弟妹妹一些帮助,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这也是一种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


只是,我们不能把这当作一种理所应当。


还记得看一档城市节目,讲的是一对姐弟为了房子而争执的故事。


看到刚毕业的弟弟要结婚没有房子,老父亲就向姐姐求助,希望她能帮一下弟弟。

姐姐把自己没住的那套房子空出来给弟弟过渡用。


本来是好事,可过去了五六年,姐姐因为需要用钱,想把房子卖了,希望弟弟能空出来。

结果弟弟不愿意,说自己住了这么久,还搞了装修花了不少钱。


如果要搬出来,姐姐就得补自己几十万的装修费。

结果两人起了冲突,最后闹到了法院调解。


这里面姐姐帮助了弟弟,尽了心。

可弟弟却不懂事,把这种帮助当作理所应当。


老父亲对着镜头也是哭着说,自己害了女儿,不应该跟她说这样做的。


在很多家庭,父母从小就教育大孩子要让着弟弟妹妹。

特别是最后一个是弟弟的话,真的会得到百般的宠溺。


可等过些年一看,会发现这样的宠溺是害。

不仅仅害了小儿子,也是对他的哥哥姐姐的一种伤害。

“你是老大,要让着弟弟妹妹!”没想到这句话会伤孩子


4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不能去强迫孩子让去分享。

因为分享者,自己应该是先得到满足,应该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愿意分享。


很多人抱怨孩子不愿意分享。

可你知道孩子的心理么?


儿童心理学会告诉你,这跟孩子的物权意识有关。

孩子的物权意识会随着年龄不断地发展。在幼儿时期,零食、玩具等都是他们的最爱。当物权意识开始萌芽后,他们就会拒绝分享,这并不是自私,而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放弃自己的东西而去大方分享,真的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言,通常是以牺牲自我需求而终结的。很容易让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心理需求不重要,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低,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

真的得到了尊重和满足的孩子。

在父母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下,是会去主动分享的。

同样,他们面对弟弟妹妹,也会乐于帮助他们,愿意谦让。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上。

而不应该是大人的强迫和那种天经地义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弟弟   妹妹   孩子   理所应当   天经地义   冲突   没想到   生气   内心   儿子   哥哥   姐姐   父母   房子   东西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