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不要指责,防止孩子情绪变得暴躁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不要指责,防止孩子情绪变得暴躁

有时候孩子会出现打人的现象,家长们想尽了办法却不能奏效。这种情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要了解宝宝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攻击性的内因以及化解的办法:

1、原因之一:家长暴力对待宝宝,宝宝进行模范。 当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仅仅是不小心犯大错时,家长经常会很生气,并且使用一些暴力的手段来加以制止。这样做会给宝宝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如果别人做的不对,就可以打他。

2、原因之二:当宝宝出现的问题看起来与其家长的性格相近时,大人经常会将其归结为“遗传”的结果而不加阻挠。 这样做实际上是替宝宝的不良行为进行开脱,宝宝则会认为自己的错误是由别人造成的,与己无关。长此以往,宝宝就可能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3、原因之三:当宝宝与伙伴经常发生争斗或者合不来时,大人们经常会阻止宝宝与他们玩。 不与同伴进行任何交往,宝宝就不能发展起各种人际交往能力,不能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关系、不能很好地解决与同伴产生的冲突,因此就更容易使用攻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不要指责,防止孩子情绪变得暴躁

孩子的性格大部分都是由家庭的氛围导致,所以孩子的攻击性,家人要理解的,不能一味的责备。

一、创造有利环境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动画片或书籍,里面的攻击性强的画面对孩子的影响不小。尽量避开让孩子看这样的攻击性强的动画片或书籍类,哪怕是正义类的攻击暴力也不可,因为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并不明显,有利的环境能够明显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的情况。

二、教育孩子学会谦让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实生活中,总是有父母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尽量的满足孩子。殊不知,一味的做法会让孩子淡化了谦让,自小要教育他们要学会与人分享,懂得谦让。培养他们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游玩相处的时候,和谐的氛围画面。 不要太多干预其相处模式,让孩子自己学会处理。

三、正面回应教育

当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大人要及时做出回应,突来的训斥会让孩子更加莫名其妙。所以,要更多的强调平静、温和、正确的教育。表示回应,表示理解,积极安慰,防止孩子情绪变得暴躁,帮助树立正确的自信心。切不可对孩子的攻击过失有冷漠态度,会让其反感甚至是对立。

四、锻炼其自控能力

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除了给他讲清道理,还要注意锻炼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有融洽行为或是做了好事的时候,要及时的肯定孩子,表扬孩子,适当时候给予物质奖励。强化孩子正确良好的行为观,久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必会有所改善。

孩子有攻击性行为的时候,不要指责,防止孩子情绪变得暴躁

攻击性行为是孩子成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对孩子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父母们一定要对此重视,一旦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性行为   孩子   谦让   攻击性   暴躁   自控   动画片   同伴   不良行为   暴力   氛围   情绪   画面   家长   父母   能力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