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978年的秋天,小清河下游段治理工程开始了。那年我刚刚20岁出头,县里安排我到工程指挥部做政工,主要负责整个工程施工的宣传工作。

县工程指挥部住在广饶县赵嘴公社一个叫崔家道口的村子里,这个村非常大,好像有8个大队组成,共有7000多人。指挥部在他们的大队部里办公,我和一名付指挥、一名公安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员住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

那是一座三间的东屋,里边有一个可间的大土炕,一张陈旧的八仙桌子和两把配套的椅子。虽然房子不大,家具也有些简陋,但也能满足我们工作的需要。

我记得,这家主人姓崔,有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还在上学,小女儿好像在县城里工作,平常很少回来,我们没怎么见过。他们把东屋腾给了我们,自己一家人却挤在并不宽敞的三间北屋里,烧火做饭都在里面,墙壁被薰得黑黑的,炕头上还时常落满灰尘,就是脸上也时常灰灰道道的。他们好像都不太在乎这些,村里人都这样,谁也不觉得谁特殊,谁也不会笑话谁。

但是,他们都是些老实人,没有巧言话语,为人豁达正直,说话行事朴实大方,待人非常热情实诚。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关怀备至,细心照料,充分体现了农民朋友的高尚品质。

现在回想起来,一些事情经常在眼前闪现:崔大爷个子不是很高,但身体健壮,饱经风霜的脸上已经爬满了皱纹,眼睛却烁烁发光,精神头很好,粗壮的双手长满了老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我们出去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悄悄的给我们打扫房间,有时候还不声不响的把女儿做的绣花鞋垫放在我们的鞋里,当他知道我们水缸里的水不多的时候,还偷偷的到一华里外的水塘里为我们挑水,一担水有100余斤,我们几个青壮年挑起来都很费劲,可是他却像没事人一样,总是乐哈哈的。每次我们知道后,都觉得不好意思,想给他点报酬,他说什么也不要,还说“恁舍家撇业的来给俺搞工程,俺做这点屁事算个球?住在这里咱们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千万甭和俺客气”。一席朴朴实实的话,说的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那个地方离海边很近,地势又比较低洼,地下水位升高,致使土地碱化严重,到处是盐碱地,几乎看不到好的地片。冬天向远处望去一片白花花的,庄稼长的肯定不怎么样。芦苇、红柳和蒲子却到处可见,而且长的非常茂密和旺盛。聪明的当地人,把这些野生的东西爱不释手,利用闲暇时间,利用自己多年传承的手艺,用芦苇编织席子、苇箔,用红柳编织篓筐,用蒲子编织扇子、蒲窝(冬天穿的一种草鞋,像棉鞋一样暖和)卖些钱,填补家用,来克服农业收成不好造成的家庭困难,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因为那个地方经常被海水倒灌,淡水非常缺乏,普通水井里的水都被海水渗透的咸咸的,不能饮用,人、畜吃水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道生活难题。据说我们去以前他们常年靠喝水湾(农村的自然水塘)里积存的有限的雨水过日子,虽说不像正常的饮用水那样纯甘,好在勉强能喝,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艰苦。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挥部在他们的村西边挖了一个深2米,面积约500平方米的水塘,并且引来了优质的黄河水,解决了他们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吃水问题。村里人非常高兴和感激。

当我们完成了任务,离开他们村庄的时候,尊敬的大爷大妈及村民们,眼含热泪,频频向我们招手,目送着我们远去,直到离开了他们的视线…

四十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的情况如何?或许还健在,那就作为我对他们老人家的祝福;或许已离开了人间,那就作为我对他们老人家的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广饶县   实诚   苇箔   水井   水湾   指挥部   红柳   吃水   水塘   芦苇   村里   大爷   大队   亲人   工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