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第13课,课题是《穷人》。这篇文章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主人公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夫妇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种可贵的品质,他们在生活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让我们一起跟随资深教师杜du的脚步,走进这篇课文吧。

一、学习目标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能抓住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重点)4.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难点)

二、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伟大的俄国作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他青年时期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创作时间长达60多年。

他的文学成就: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气势恢宏,人物众多,语言质朴,心理描写细腻、逼真,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2.这篇小说所创作的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的崩溃,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中贵族和资产阶级榨取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败坏。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而纯朴。

《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三、字词的学习

1.本课课后一共有14个生字。

组成词语分别是:汹涌,来势汹汹,涌动,涌上心头,汹涌澎湃,澎湃,心潮澎湃,熄灭,火势已熄,掀起,掀开,困难,贫困潦倒,唉(叹词)淋湿,风吹雨淋,糟糕,酒糟,嘛(助词):有意见就提嘛,皱眉,褶皱,饭勺,汤勺,嘿(叹词)

2.近义词

顾惜——怜惜,抱怨——埋怨,忧虑——焦虑,严肃——严厉,心惊肉跳——胆战心惊,自作自受——自食恶果,自言自语——喃喃自语。

3.反义词

潮湿——干燥,严肃——活泼,寒风呼啸——暖风习习。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4.词语解释

呼啸:文中形容海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这里说明寒风猛烈。

顾惜:顾全,爱惜。

勉强:将就,凑合。

抱怨:心中不满,数落别人不对,埋怨。

马灯:是一种手提的、能防雨防风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的身上,所以就马灯。

蜷缩:蜷曲而收缩。

忐忑不安:指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宁的样子。

黧黑:指的是脸色黑。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倒霉: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骚:用指甲挠。

熬过去:指艰难的度过。

四、文章分析

全文一共有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写了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死了,便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五、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收养女邻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在困苦中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桑娜夫妇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让我们像渔夫和桑娜一样,用爱心去温暖整个世界吧!)

六、写作特点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整个文章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那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渔民生活的窘迫。

比如:“丈夫在恶劣天气下出海去打鱼,孩子一年四季没有鞋穿,菜只有鱼,西蒙家潮湿,又阴冷,睡的是稻草铺等等”,这样层层推进的环境描写,铺设了小说情节发展的背景。

再比如:文中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这几个字是全文环境描写中最耐人寻味的。

当我们刚开始看到温暖而舒适是感受桑拿一家人勤劳善良,当深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以后,再看这五个字就体会到了,因为人情的温暖和心灵的高贵,困境的生活不再是煎熬,反而充满了希望。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七、品读建议

资深教师杜du建议:同学们,这篇小说多读几次吧,从“感受人物形象”这样一个重要的要素出发,来理解文章。

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1.初步感知故事中穷人的形象,文中没有穷字,但是小说为何以穷人为题呢?

同学们可以读1到11自然段,标注相关语句,展开交流,感受到没有“穷”字,但是我们依然感受渔民生活非常的窘迫,通过一些词语可以反映出来,我们去找一下吧。

比如:文章中的词语“勉强填饱,没有鞋穿,菜只有鱼,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恶劣的天气,下渔夫还要出海捕鱼,深夜未归等等”这些细节的描写都突出了渔民住的差、吃的差、劳动条件差、还要承受病疾病的折磨。

那么说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在桑娜自身难以度日的困境中,她还向别人伸出援手,这样的行为是多么可贵。

2.抓住心理描写,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这篇文章对桑娜的心理描写非常突出,也十分动人。

从“抱回孩子”这一故事情节开始,深入探究人物心里。

同学们可以读一读9、11自然段中桑娜的内心独白,文中用了六个问号,四个感叹号和七个省略号,将他内心的复杂,担忧写的淋漓尽致。

同学们可以抓住关键词“忐忑不安”来理解体会人物的心情。

那是因为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还有生死未卜的丈夫,她无比紧张,担忧自己的生活在以后的岁月中能否熬过去,但是她宁可承受一切,也要收养这两个孤儿。

桑娜两次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看似她极为复杂、矛盾,实际上却突出了人物形象,体现出人物最真实、最平凡的一面。

3.抓住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从渔夫回到自己的家开始,小说的情节逐渐进入了高潮。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文中用大段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渔夫的话中有不少重复的词语:“糟糕、倒霉、是啊、怎么啦……”这些词语能体现渔夫心直口快,性格豪爽。

再比如,渔夫的话中暗藏不少细节:“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哦,我们总能熬过去!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一连串的话,即是征求妻子的意见,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更能体现渔夫粗中有细的善良。

八、课后问题

第一题答案:课文讲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出海打鱼,他的妻子桑娜收养了已故女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归来后主动提出收养这两个孩子,使桑娜内心豁然开朗,两颗善良、纯朴的心在一起的动人故事。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第二题答案: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对话有:“嘿,我回来了,桑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心理活动描写有:“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揍我一顿也好!”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都是勤劳善良、充满爱心的人。

第三题答案: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通过此处环境描写,与桑娜家“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有着什么样的事情要发生。

上面就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学习,觉得杜du老师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帮助老师点赞、转发、评论哦。谢谢。

六年《穷人》,看资深教师手写笔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

喜欢做预习的学生关注我,喜欢学习语文和想学好语文的学生关注我,看杜du老师手写笔记,带学生们走进六年语文的学习,帮助大家学好语文,其他年级陆续更文哦。快来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西蒙   穷人   俄国   渔夫   忐忑不安   课文   孤儿   文中   词语   人物形象   语文   善良   自然   人物   教师   环境   心理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