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冲刺阶段,很多同学只顾着做卷子,却往往忽视了课本。

老师们经常会讲:一定不要忘了“回归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的根基,不论考试形式、考试题目怎么变化,最后都逃不出课本知识的范围。

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具体到学习上,又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真真正正会用课本呢?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01
期末复习阶段如何高效利用课本

▼ 为什么期末冲刺阶段,要重视“回归课本”?

“课本”好比“拳谱”,“回归课本”就是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掌握了的课本知识,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

课本之所以重要,原因有三:

1. 考试考查的内容集中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


2. 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知识”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


3. 课本前言部分的课程目标往往与考试命题的“能力要求”结合,但是只有很少的学生会注重这部分内容。

▼ 回归课本,你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 防止所学内容遗忘:易被忽视的基础,恰是出题老师最喜欢踩的点。

2. 习题与课本融合,将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再回顾,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你能达到以下境界,才可以把课本放下:

所有的公式都在脑海里,都可以随意且正确地提取、变式;


教材里所有的小字部分都已了然,并且知道考试会以哪些形式对这些小字出题;


随便遇到一道题,可以准确回想起教材里或者总复习上对应知识点的讲解,包括讲解的原话,包括知道这个知识点还会怎么考;


翻目录而知章节里的具体内容,能大致陈述,知道重难点。

能到这个境界,没理由成不了学霸!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 考前一周,具体该如何回归课本?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课本不只是教材,还包括各科的复习参考书。要知道,参考书上现成的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或者思维导图,将是你复习的捷径。

回归课本的时候,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教材与参考书要结合起来看。


不能单纯只看教材(比较浅显),也不能只看参考书(多而杂,不容易把握重点)。


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重新背一遍,要针对薄弱点有选择地看。

比如,你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一次看到位。

发现弱点及时记笔记,后面重点学。全面过一遍很费时间,但这种花费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02
假期复习预习如何高效利用课本

我一个大学同班同学,当年高考数学147分。他曾跟我说过自己假期补习数学的经历。

他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都非常好,只有一科不好,就是数学。

到了高二暑假的时候,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补起来。

他怎么补的呢?方法很简单。

就是把高一高二高三的数学书全都拿出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包括每一个定理是怎么证明的,每一个例题是怎么解答的,有几种解答方法,都完全看懂看透。


然后再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

就这么简单,两个月,当然是非常辛苦的两个月之后,高三开学,他的数学成绩就能始终保持在班上前三名了。

再举一个例子,是在《中国青年报》刊登的一则报道: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考进了国家重点大学。

记者采访她的父亲怎么教育孩子的,她父亲说方法很简单。

看书,看课本,把物理、化学书上的所有定理、公式、例题都背得滚瓜烂熟。

当然这个事情比较特殊,和那个女孩的天赋有关系,但吃透课本知识,打好基础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小考、中考、高考出题是根据什么出?

肯定是根据指定的教材来出,不是根据某家出版社的教辅材料来出。

升学考试的题目,几乎百分之百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当然经过很多层的综合和深化。

升学考试命题是非常小心谨慎,绕多少弯子它最后也要落脚到课本上来。

离开课本去做各种题目,实在是舍本逐末之举。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很多人读了十来年书,仍然不知道课本怎么看。

比如数学书,我说两点:

一是“只有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放心运用”。

你把定理背下来,不知道它怎么来的,真正做题的时候用起来就不那么顺手。

而且一旦记忆出了点差错,记得不太清楚,那就麻烦大了,很可能因此一道十多分的大题就此白白丢掉了。

比如三角函数中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那么多那么复杂,一不小心把cos记成sin,或者把负号记成正号,就完全错了。

即使你记对了,也有种担心,万一记错了怎么办。

而如果你把它的整个推理过程弄明白了,第一可以加深印象,第二记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自己快速地把它推算出来。

还有很多的物理、化学公式也是一样。

以我自己为例,我当初就把每个定理的证明过程都非常详细地写了出来。

高中的知识非常基础,编排也很细致,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第二个原因是定理的证明往往比例题要经典得多,体现了更优秀的数学思想。

课本例题大部分是教材编写者编的,而数学定理的证明,更是历代数学大师们殚精竭虑的结果。

西方很多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甚至政治家,比如爱因斯坦、凯恩斯、罗素、林肯都曾认真研读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从中锻炼了极为出色的思维素质。

认真研读课本,可以获得三个层次的收获:

1. 对定理公式更好的记忆和应用


2. 获得优秀的数学思想(物理思想、化学思想等等)


3. 锻炼思维素质

教科书上的例题虽然不如定理经典,但比各种参考书的例题经过更严格的筛选,并且和课本知识密切结合,也应该细心体会。

不能因为书上例题看起来比较简单,就“弃之如敝履”,一眼扫过去知道个大概就完事了。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期末倒计时:最后关头拼的是这1件事!考试前一定要看看

总结一下,正确“回归课本”的学习步骤是:

看课本 → 看到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 → 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 → 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 → 记笔记/错题本 → 再回头看课本。

如此循环。

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这次期末总复习,何不尝试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关头   倒计时   期末   考试   例题   知识点   定理   参考书   课本   书上   公式   题目   教材   数学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