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8月4日中午,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生死时速。

2岁半的浩浩,中午在家吃花生滑倒后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家人立即将孩子送到附近诊所予以拍背,但并未将异物拍出。

家人随即拨打急救电话,由120派出车辆紧急将孩子送往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13:00,急诊科收到消息后,立即安排主治医师宋建刚、护士刘慧在急诊门前等候,同时开启绿色通道,等待患儿来院。

刚刚结束门诊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许莹接到住院总医师付高尚电话。随后,许莹与医师李檬、杨屈扬迅速赶往急诊抢救室。

患儿被转运至儿童医院后,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转运至急诊抢救室。而孩子母亲边跑边哭喊着:“快点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们,快点救他!”

同一时间,急诊科副主任王海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许莹、住院总付高尚、医师李檬、杨屈扬到达抢救室。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抢救室内,医护为孩子紧急开通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此时,孩子的血氧饱和度不到70%,听诊呼吸音、心率极弱、面色死灰,已经出现濒死状态。

时间紧迫,为更快速给孩子气管插管,许莹立即跪地进行操作,氧气通路建立后,准备为孩子进行急诊手术。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前往外科监护室的路上,许莹、付高尚、李檬推着孩子一路狂奔,杨屈扬及急诊科护士在前方“开路”。仅仅三分钟,孩子就被转往外科监护室,进行手术准备。

手术室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任红波与主治医师姜岚通过硬性支气管镜进入孩子右侧支气管,快速用钳子取出很多白色异物碎块,又对患儿左侧支气管进行检查,发现患儿的左侧支气管口也被白色异物碎块堵得严严实实,又用钳子将异钳出。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最终,堵在孩子左右支气管内的花生均被取出,手术顺利结束。

经过急诊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外科监护室、麻醉科的密切配合,患儿脱离生命危险。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许莹回看监控视频,与科室医生一起惊心动魄的奔跑,至今都让她感到紧张。许莹说,当时就一个念头,“快点救这孩子!”

“医院各个科室、各个环节都配合的都很好,患儿在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彰显了儿童医院‘永远以孩子为先’的服务理念!”许莹说。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同时,她也提醒各位家长:“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不要给3岁以下的儿童吃坚果,在给孩子喂食时也应避免大笑、讲话、跑步;对于刚会爬、会走的小儿,周围不可放置小物件,以免抓到后放入口中。”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既然异物卡喉“杀机”重重,那么掌握急救措施就很有必要。用几分钟时间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在孩子遇到异物卡喉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施救,为生命赢得一丝机会。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2-3岁因体重和身高,无法进行托举的孩子,家长可将孩子腹部置于家长腿上,再进行拍背。

镜头下医护人员奔跑的速度:一2岁半儿童被花生米卡气管

“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在危机关头帮助孩子解除气道梗阻,可以有效避免悲剧的发生。但在日常饮食中,像鸡骨、鱼骨这样尖锐坚硬的食物会划伤喉咙和食道,家长在孩子进食时要多注意和提醒,这类食物卡喉时,一定不要盲目施救,以免划伤气道或食道,应迅速拨打120寻求专业医护帮助。

王晨/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儿童医院   碎块   头颈   花生米   异物   支气管   绿色通道   急诊   咽喉   气管   外科   高尚   医师   手术   镜头   家长   速度   急诊科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