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一个是泰国的《天才枪手》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另一个是刚刚上映不久的《银河补习班》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这两个片子,一个讲的是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学生铤而走险作弊。另一个讲的是用爱和鸡汤最终把孩子喂出一个光明的未来。片子的质量我就不多评论了,看过的心里自有评价。


这两个片子都和孩子的教育有关,那么,孩子应不应该上那么多的补习班,到底是应该符合孩子天性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放养,还是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小进行各种知识培训的圈养?

其实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大部分都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当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而且教育回报较高的时候,大部分父母都会对子女采取更加严格的教育策略。这个策略用朴实的大白话来说就是:当读书有前途,能赚钱,那么就圈养,如果读书没啥前途,赚钱效应也不明显,那么就放养。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就是这么直白的实用主义。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这从经济学的上来说很好解释。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很小(比如大家都是吃大锅饭的年代),你拼了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博士,也不见得能比其他人的工资高多少,这种情况下“散养”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养育方式。但如果一个博士比社会平均工资高出100倍,你恐怕就不敢再“散养”了。

中国自古就信仰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基本上所有时期都会对子女采取严格的教育策略。


因为中国从西周时期就把社会分为四个层次,“士农工商”。其中,士,是读书人的阶层,具有最高的社会地位。不只是社会地位的差距。巨大的贫富差距,让教育的经济回报也变得十分巨大,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朝成名天下知。这种情况下,采取严格的圈养教育,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80年代初(大概80-85年)的时候,中国的社会的贫富差距最低。那时大家都吃大锅饭,收入差异也很小,大家也都没什么钱。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而且,那时候的教育回报也低,还记得当时流行的一句话: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上充斥着读书无用论。所以,8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家庭对孩子都是用“散养”型的教育方式。因为这才是符合经济环境的“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方式。


而等到90年代以后,社会的收入差距开始加大,不同教育层次的收入水平差距越来越明显,社会上也开始兴起了各种补习班和英语热。无他,因为教育回报变大了。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中国当前的社会,还处于一个贫富差距还是巨大,且教育的回报巨大的时代。华为已经开始给一些刚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超过200万的年薪,而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赚不到人家一年的工资。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华为给刚毕业的博士开出了二百万年薪,你家娃还敢散养吗?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为孩子报各种班,对孩子竭尽全力的圈养,其实只是父母根据当前社会的经济状况,做出的性价比最高的理性决策。只有好坏,而无关对错。

就像一个朋友说的:“这个同学报奥数,那个同学报钢琴,同事的孩子报舞蹈,你不说把每一样都报了,但是你要是不为娃报点啥班都睡不着觉!”


这并不是贩卖焦虑,这是实打实的经济学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华为   吃大锅饭   博士   都会   对子   补习班   学报   年薪   中国   片子   父母   策略   年代   方式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