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语言发育是一辈子的事,父母如何早做打算

我们接到一个咨询案例,7岁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被迫休学,因为在课堂上完全能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不但调皮捣蛋,活泼好动,而且还有很多异于常人的小毛病,比如总是眨眼,吞口水,总是想和旁边的同伴说话,但是说话还很不清楚,说的越快越模糊不清,经常是一开口就引人发笑,老师经常批评他,最后不得不把家长请到学校来。

学龄前语言发育是一辈子的事,父母如何早做打算


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父母早就习以为常了,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总被老师通报,甚至还曾经被别的家长投诉过,不得不换了2个幼儿园。可见孩子的语言问题一直在被忽视被耽搁。

对部分人而言,小时候发音不标准,长大了自然就能说清楚了,但为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尽早预防观察,及早进行专业性的检查。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见的语言障碍多是以发音不清楚为主要表现,这就需要从语言病理学角度考虑,主要排查两方面原因,1、器质性。2、功能性。前者是指唇腭裂、腭隐裂、舌系带过短等疾病,应尽早就医,及时确定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后者则是指由不良发音习惯引起的语言障碍,即发音位置或发音方式错误等。已经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儿童,考虑其接受能力,一般建议3-4岁左右来进行纠正治疗。因为此时,多数孩子已上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如果发音不清,可能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甚至孤立,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

学龄前语言发育是一辈子的事,父母如何早做打算

对于孩子的语言问题,在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有很明显的迹象了,但是父母根本没有想到去检查,因为他们从内心深处就不愿意面对,也不敢承认孩子是个问题儿童。

还有一类孩子值得注意,那就是除了以上常见的两种原因,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特殊发育问题,比如上面那个7岁的孩子有明显的口水音,以及多动症迹象,这就要从精神、心理多方面进行排查,这样的特殊孩子,其实更值得我们注意,而不是只重点预防语言障碍问题。一旦被耽搁,康复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宝宝到了7岁,仍然说话含糊不清,就不要再等待,再观望,因为从语言发育规律看,过了6岁,孩子的语音问题就过了高峰期,基本上所有儿童在语言发音问题上完成了基本的发育,可以与成年人接近。如果还是发音困难,发音不准,一定要找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说话不清楚。

学龄前语言发育是一辈子的事,父母如何早做打算

从日常家庭教育方面来说,父母可以从那些方面帮助孩子呢?

1.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语言系统未得到良好发育,发音不准确,平时积累词汇量少导致的。当宝宝在5-6岁的时候,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语言系统已经发育得很好。若是宝宝在3-4岁的时候,发音模糊不清时,不用操之过急。若是在6岁时,还存在发音模糊不清的现象,这时就要重视了。

2.孩子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阶段,家长可能过于忙碌,孩子的语言培养得不到灌溉。孩子的语言大多数是来自模仿,若这时不带孩子练习语言,就会模糊不清的发音。

3.宝宝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不同步,宝宝想说的意思找不到正确的词语来表达,就会用模糊不清的音调来代替。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混乱,让人不知道孩子想要说的是啥。

4.孩子说话不清楚,还可能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如发音器官、听力器官,大脑发育等出现问题。对此要带孩子到医院做正规的检查,若是生理上的缺陷造成的,及时发现趁早进行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舌系带   父母   语言   语言障碍   模糊不清   发音   多方面   器官   幼儿园   学龄前   说话   家长   原因   儿童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