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主动学习,父母应该怎么做?


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都不一样,我给大家讲一些通用吧。这里有两个硬性指标儿,第一个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第二个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否是积极乐观。如果你们的关系不好,那无论怎么做,孩子都不理你啊,假如你的生活的态度很消极,很悲观,那孩子也会是同样的这种态度,根本不往前走。所以呢,这两个硬指标是基础,打好基础之后。我们才可以去讨论学习的事儿。

我们做任何事儿呢,都要有动机。我饿了,所以要去吃饭,饿了就是动机啊,天气热了,要换短袖儿,天气热了就是动机,学习也是一样,也要动机。父母说,不对呀,我天天跟他说要好好学习才能考大学,才能有好工作,这动力绝对是够了。这动力绝对是够了。没错,你说的这些都没错,但是这些都是你的感受,不是他的感受。你是有体会体会才有感觉的。体会感觉实践这类东西是不能带的。孔子2000多年前就说要学,而时习之,到现在也没几个人做到。曾国藩说过三省吾身呢,作为后辈的我们呢,也是继承不过来,你儿子,你女儿现在在学校里,他体会不到这些事儿,我们自己也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好多年之后。才有体会的才说:哎呀,当时我好好学习就好了,那在孩子看来,我们说的这些,这都是大道理而已,他没有办法感同身受,自然没有办法成为学习的动力。

那现在我们要怎么做呢?第一个是培养责任心,在众多的优秀品质中,责任心可能是最重要的那条有责任心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勇于承担,有始有终。有没有领导在,我都做好我的工作,干好活?反过来,哪怕这个人他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但是没有责任心,你是老板你会用吗?你敢用吗?怕都怕了,所以培养好孩子的责任心学习这块儿啊,你都不用管呢,学习是我的事儿,我的工作,那我自然要做到最好,水到渠成了。

大概在两岁左右的时候,责任心这个模块儿开始发育了,可是大多数父母是怎么做的?那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嫌他慢,那是喂的饭,然后出门儿穿衣服,我们帮你们穿,这些不经意的小东西就扼杀了责任心的自然生长。他吃饭爱用手抓,还是用勺子还是用筷子,那随便孩子,大不了弄脏了,弄乱了我们再擦。衣服穿得多热了,他自己就会脱,他感觉冷了他就会穿,那再大一点儿的上学写作业,我们也是看着,不会还得讲呢,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你怎么给他做了?是我们可能是怕麻烦,帮他们干好,那后面就有更大的麻烦。又有父母说,那我让他自己干的这些事儿我都教过,他就有一个问题了,教归教,可是教完之后也需要有相应的练习,没有练习的话,他还是不会。就好比我考驾照,我们一起学车,那个班上一次性都考过了,但是没有几个能开的,都得是趁着晚上马路上没人儿,找个教练偷偷练练个十个小时,20个小时之后才敢白天开。道理都一样。还有睡觉,吃饭,穿衣,洗衣,连这些都没练好。学习有点儿早,因为他是最难的,那个学习多苦啊,从某种程度上说,那是父母越关心越使劲儿。孩子呢,就越不用心,能力越下降。

周围也都有一些孩子成绩特别好的那些亲戚朋友之类的,然后你问他们家孩子为什么成绩那么好啊?大多数时候的回答是,我也不怎么管他,都是自己学。我们听到这话之后的第一反应一般都是谦虚,还不说实话,在哪装。但是他们说的是真的,因为孩子能力就足够强,已经锻炼出来,真不需要操心。那么现在我们就需要把属于孩子的责任一点儿一点儿还给他,别一起还太沉了,他拿不起来,一样儿一样儿来,而且就算一样儿一样儿的还人家。

还不一定收不收。我说,从今天起,你的衣服你自己洗啊,我不洗不行,你必须自己洗,我就不洗,你能怎么办?你能逼吗?你倒是能逼,但是没用,整不好哪天你来一句,我就不给你念了。哎,你不念,我打死你,你打死我试试,甚至都不用家长动手,孩子自己就打死自己了,每年都有不少和父母有矛盾然后跳楼的。你还敢管吗,连命都不要了,不要和孩子斗争,根本赢不了,根本惹不起。那怎么办?只有改善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吧,

而我是孩子,你是父母,我凭什么和你关系好?我跟你一起最舒服,最放松,我能感觉到你是信任我的,和你在一起,我不用隐藏自己的想法儿。我不用带着面具,我不用压抑自己想说的话。有了这些,我当然跟你关系好简单吧。积极乐观的态度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尤其是一些夫妻关系不好,或者是跟长辈之间关系不好,天天和孩子抱怨,抱怨这抱怨那,抱怨妻子,抱怨丈夫,抱怨老人。全是负面能量,那孩子和这样的父母在一起,他不好受,不好受了,关系也不会好。所以,可能你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积极乐观起来,然后再去搞定和孩子的关系呢。

我们假定亲子关系已经没问题了,那就挑一个时间尝试练习。去做一些洗衣叠被、做饭、洗碗之类的活儿,还有一些家庭决策也要让他参与起来,比如说我们现在换一辆车,你觉得哪样好,或者是假期的时候,你你觉得去哪儿玩儿比较好啊?你爸想换一个手机,哪个牌子符合他的气质呢?换位思考,假如说我们采纳了他的意见,他有什么感觉?哎,立刻觉得自己长大了,有力量了,正向体验吧,你看正向体验就来了。不采纳也无所谓,爹妈征求了意见也会让他有参与感,在家庭中呢,就有了存在感,就不再是那个附属品。还有一个小技巧,一般是当妈的可以用啊,就是可以故意示弱呀,他遇到了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你看明天周六,奶奶让我给她买东西,但是我实在太累了,我工作太忙了,你能帮帮我吗?你要是这么失落吧,他一般不会拒绝。一来二去,他帮你干得多了,责任心的也就出来了,不用特意去找那些大事儿,下楼的时候,顺手儿让他顺手把垃圾扔了就扔了,我都鼓励他,谢谢他。过段时间呢,换一个,鼓励的越多,做的越多,做的越多,鼓励的也特别多,这形成良性循环了。到了后面儿,学习的事儿顺手就办了。

最后呢,是这种事儿吧,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没有那么好改,我们一定要保持耐心。经常对自己说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参与感   父母   孩子   责任心   顺手   动机   事儿   乐观   主动   态度   不好   自然   感觉   关系   动力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