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

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

文/秋谈

本文约2500字,预计5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商务君之前推荐过很多以出版业为创作背景的小说和影视剧,但是今天这部跟以往有些不同。这部小说阅读人数超过15万,开文不到两周就登上了豆瓣阅读连载榜Top10,究竟是怎样的一部职场小说,来跟商务君一起看看吧!

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

《一纸千金》是一部纯粹的职场小说,以21世纪初的出版业为背景,从女编辑李林林的视角切入,展现了一群出版人追寻出版理想过程中的种种遭遇,也进一步折射了这20年间,不同时代背景下出版业的一系列剧烈变革。

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引起商务君的注意,是因为伊北笔下的中国出版业非常真实。书里没有设立单独的恋爱线,也没有刻意组CP,编辑们都有最基本的专业度,讲述的主要就是主人公们的职业选择和事业追求,道出了编辑职业的一把辛酸泪,可以说是80%还原了编辑们的真实生活。

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

编辑们的工作到底有多难?!

从策划选题、谈作者资源开始,编辑就需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李林林作为新人编辑,为了签下好选题,需要跟着领导拜访作者。有心的编辑同事当场给作者背诵书的片段,被作者连连称赞。

签下选题后,封面设计需要编辑找靠谱的参考,宣传文案需要编辑死磕打磨。书中的星火社营销资源有限,没有专门的宣传部门,所有的营销宣传也都是靠编辑自己。

主人公林林想为手头的一本名人书争取营销资源,先去发行社找发行主任,希望到时候考虑在图书城当门口码堆,发行主任只说到时候看看情况。她又跑去咨询有经验的同事,同事也没有好法子,只是说“咱们社就不适合这种高端书,没有渠道,没有营销能力。”最后还是只能靠她自己挨个打电话找书评人、联系媒体、一个个拉豆瓣评分……

现在很多出版社也一样,除了在谈作者资源、跟作者battle稿费的时候,编辑需要“大显神通”以外,有时策划、联系印厂、宣传都要靠编辑自己。

虽然说多样的工作类型很锻炼人,但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XX的心,用爱发电的编辑们也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畅销书好做,但做畅销的好书很难

有的同事在选题会上提出做《明朝那些事儿》的姊妹篇“汉朝”“唐朝”那些事儿,一举得到领导的同意。不到3个月,一本新书《汉朝往事不如烟》就出版了。虽然这本书里里外外都是“山寨”,但出版之后还是迅速加印了,摆在书店码堆最显眼的位置。

李林林立志于做既畅销又有品格的中国原创文学,她费了好大的劲签到认可的作者,选题和文本质量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首印量还比不上“所谓畅销书”的销售零头多。这就是每个编辑都正在面对的血淋淋、但是很真实的现实。

小说中反复多次提到做出版,畅销书的待遇跟普通书差距有多大。每个编辑都想做畅销书,畅销书意味着更多的首印量、更多的奖金,意味着书店的码堆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畅销书好做,但做畅销的好书很难。书卖出去只是第一步,没有优质内容支撑的书只能完成一次性购买。真正的好书卖出去后口碑会持续发酵,然后再回头继续反扑销量,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成为一本长销书。内容质量永远是保证口碑发酵的前提。

对于编辑来说,做一本短期内畅销的书很简单,真正需要去钻研的是如何不轻易向内容低头,做一本畅销又长销的书。

做书的意义需要编辑反复探索

一批新人编辑入职,领导就带着林林一众去参观公司的库房,这对于新人编辑来说是扭转出版业美好形象的重要一课。

他们看到了大量的滞销书被书店退回,只能积压在库房里落灰。这些书卖不出去,新书无法进入库房。尽管领导不断敲打新人“不要不经过市场调查一拍脑门就出一本书!要摸摸市场的脉!要能卖!”现实却是,一个出版社一年会出版很多本“滞销书”,最后也都只能化成纸浆。

对于编辑来说,每本书都像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去做一本书,但是时代和规则在变,很多好书只能等待着积压落灰。而且这种市场的不认可还是编辑工作的常态。就像林林费尽心思给自己的书争取营销资源,到头来还是没办法跟那些契合大众口味的选题比,她的第一本新书没能逃过“滞销”的命运。

所以编辑们需要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做书的意义。钱一定要赚,一直赔钱的行业是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可做书的意义绝不止于此,出版是文化的积累,每个编辑都应该有这种使命感。一个好的编辑,应当是在文化积累和商业价值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从做编辑的第一天起,林林就把“做书”两个字看的特别重。她喜欢出版,想在这行做出门道来。坐在校对科看的第一个错字起,林林就畅想着从自己手里做出来的第一本书,后勒口下方能刻着她的名字,这对于她来说应该就是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

编辑的工作,有点像玉雕,最初可能只是个看不出样子的电子稿,经过不断地雕琢和重塑,直到变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虽然这本书不一定能畅销,不一定能送到很多读者手中,但是这个雕琢的过程本身,就能给编辑很大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周而复始、不断地雕琢下去。

在小说作者伊北的一篇自述文章中,他谈起自己创作《一纸千金》的初衷,是身边的朋友想推荐他写一部像《重版出来》或者《编舟记》这样的小说。

虽然这些小说都不错,但是伊北很清楚日本的出版业与中国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国内出版业经历过改制,以及现在出版市场国有和民营共存的情况,比起日本要复杂得多。所以他想把中国出版业最真实的现状写出来。

他认为,或许出版业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已经不是极具吸引力的行业了,所以人才在不断流失。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纸书市场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夕阳产业”。

但还是有人选择留了下来。像《一纸千金》里面一样,有的人进出版社只是为了拿到一个北京户口,拿到户口的第二天就辞职了,可大多数人仍然坚持着,即使当时的市场环境已经举步维艰。

在出版业蜕变的过程中,像李林林这种坚持出版理想,为了文学出版事业殚精竭虑的编辑,格外值得敬重,是他们的坚持让这个行业越来越好。

15万人都在追的书业职场故事,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出版业   库房   畅销书   中国   好书   畅销   意义   新人   编辑   真实   领导   作者   故事   工作   资源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