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追忆:我曾经的同事,那个喝酒见不着硬菜的领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没有禁酒令,上级来人接待要喝酒,推动基层工作有时也需要喝酒,喝酒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乡镇干部必备的基本功。说实话,男人一般来说都喜欢喝点小酒,但如果天天喝,甚至天天喝大酒,谁的身体也受不了,谁也不愿意天天泡在酒桌上。那时的风气就如此,你不能因此就说干部多么腐败。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曾经的同事,一位乡镇党委副书记的喝酒趣事。


往事追忆:我曾经的同事,那个喝酒见不着硬菜的领导

这位乡党委副书记姓周,当时不到40岁,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乡镇干部,名字是其爷爷给起的,很土气,叫存粮。大概爷爷过去挨饿挨怕了吧,所以给孙子起这么一个名字,想来是希望孙子长大之后能年年有余粮吃不挨饿吧!周书记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嘴皮子很溜,说话水平很高,满嘴的农村土话,很接地气,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很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做农村工作的一把好手。


往事追忆:我曾经的同事,那个喝酒见不着硬菜的领导

干过乡镇工作的都知道,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不管市县那个部门都能管得着乡镇,乡镇都不敢得罪,都得当菩萨敬着,来了都要好好接待。于是陪餐成了乡镇领导的一大负担。老周作为乡镇党委副书记更是陪餐的主力军。来了不太重要的客人,书记、乡长还可以躲躲,但副书记必须出面,否则人家会认为不给面子,看不起人。老周不说天天有酒场吧,但起码每星期得有三、四天有酒场,有时甚至会每天两场。

和老周喝过酒的人都知道他酒量不大,但酒风却很猛,喜欢短平快,因此酒桌上基本上见不到硬菜。因为鲁西南的风俗硬菜往往最后才上 ,等到硬菜上来之后,老周已喝醉被人架着离席了。


往事追忆:我曾经的同事,那个喝酒见不着硬菜的领导

老周喝酒的路数其实很简单。乡里如果来了不是十分重要的客人,书记、乡长不出面老周坐主陪的话,二两半的酒杯,他会按照我们这里待客的规矩,自己先带三口,再让副主陪带三口全桌一起喝干,名曰六六大顺。适当劝客人吃点菜后,他便会主动给自己倒满一杯,一气喝干,说是先干为敬,然后开始给客人倒酒敬酒。服务人员欲代其倒酒,老周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说是只有自己亲自倒才能代表他的心情。


往事追忆:我曾经的同事,那个喝酒见不着硬菜的领导

敬酒过程中,老周欢迎词、感谢词、祝福词一套一套的,妙言金句不断,一般的客人都架不住他敬酒的热情,基本上老周倒多少,客人都会喝多少,很少有打铁不喝的。一圈酒敬完之后,老周很快就会酒意上身,有时眯着眼磕头打盹似睡非睡,有时甚至会当场鼾声大作。见他这种情况,副主陪便只好安排人扶他回房间休息。

老周因此落了个喝酒见不着硬菜的名声,有时酒桌上有人拿这开老周的玩笑,老周只是憨憨地笑笑说:“酒量不行,没有办法。”但我知道老周的酒量是很大的,一次在村里喝了斤半酒依然头脑十分清醒,不显一点酒意。欲问为何?下次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大顺   妙言   禁酒令   存粮   酒场   孙子   酒意   乡长   酒量   乡镇   爷爷   书记   客人   同事   说是   往事   酒桌上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