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一枝牡丹,待人来

谈起牡丹亭,大抵从“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开始。一部戏曲中的金句是敲门砖,也是引导阅读的橄榄枝。人物的一颦一笑,嬉笑怒骂都从戏词中来,也通过一折又一折故事的发展,一支小词的表现内心的喜怒哀乐。然而我们现在可能对诗词略有了解,古文源自学生时代的积累,关于元剧及后世的戏曲却知之甚少。许渊冲先生的译作让我们从两种语言的对照中去体悟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感,回到那个通过方寸舞台可见亭台楼阁的年代,梦回传统文化的辉煌时刻。

初遇《许渊冲译牡丹亭》,先是眼前一亮--国风是近年大热的元素,然而既能呼应题材又极具美感的外封还是不多见的,硫酸纸的腰封几乎与外封融为一体,更为封面整体添加了几分朦胧的美感。我们阅读许老的译作不仅仅是重温传统文化,也是致敬先辈风骨的一种表达。固然《牡丹亭》的故事距离我们有时间上的距离,然而美是可以打破时空的桎梏与国界的限制,“有朋自远方来”,使用对方的语言让对方感知我们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华美,是欢迎的方式,也是展示的环节。美并非要隔墙而观,我们的先辈大方地将阅读方式交与对方,即是一种开放的态度;而作为后辈的我们,要用心体悟、阅读才不辜负许老先生多年的心血。

《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和《桃花扇》都讲的是爱情故事,却各有其滋味,又各有各的美在其中:有历经劫难终成眷属,也有繁华散尽前的两情缱绻;有纵使身处风尘依然不向仇敌低头的刚烈,也有命定姻缘经历梦中、死后与复生三重劫难的两两珍重。爱情是中外都钟情的话题,而在一定情境下,爱情也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武器。《西厢记》中第四折以一对佳人的生离结尾,却又在第五折峰回路转让二人婚配,表明古人对于大团圆结局的钟爱;《牡丹亭》中的矛盾在于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相恋现实中丽娘却英年早逝,是勇于追求梦中的佳人还是恪守封建礼教的教导成为柳梦梅需要面对的矛盾。固然柳的举措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石破天惊的,但对于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的青年人来说,他们所做的已然是更加惊世骇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西厢记   戏词   小词   赏心乐事   封建礼教   译作   先辈   惊世骇俗   梦中   劫难   戏曲   美感   传统文化   佳人   牡丹   牡丹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