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旧时风华,聆听岁月

空袭警报来了,有人惊慌失措跑向最近的防空洞,有人到盥洗室洗头发--只有这时肯定不必抢水管;有人自顾自看着自己的一罐冰糖莲子,一般警报停了莲子的火候刚刚好。作为后人我们仰望先辈,而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写出他们青年时期的可爱--无论后世他们是多么杰出的学者,彼时他们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无论诸多学科的奠基人在近代史上是多么耀眼的名字,彼时他们是课堂上妙语连珠的先生。这是文字的魅力,这是《在西南联大》。

这套布面精装的汪曾祺先生典藏文集涉及了汪老先生创作的方方面面,而我对有关西南联大相关的部分情有独钟--无他,这所集结了当时清华、北大、南开诸多先生、学子的学校,一座在近代只存在了几年的学校,走出了数不清的大家,成为我们“梦想中的校园”。对于后世的我们来说,《觉醒年代》是唤醒思想的满汉全席,先生们的文字就是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无论何时何地,记得我们曾经经历的,保护流传到我们手上的文化宝藏,传承交到我们手上的精神,是我们应谨记于心的。

然而在擅长描写生活化场景的汪老笔下,曾经严谨、不苟言笑的先生们都带了几分烟火气:金岳霖先生身体不好,需要戴帽子和特制的眼镜上课,上课前总要和学生说一句,“因为我身体有疾病不能摘,不是不尊重你们。”越是品德高尚的人越谦恭,越是浅薄得越傲慢,这是生活教给我的,而我愿意学习先生的谦恭;金先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却养了一只可以和他一桌吃饭的大个斗鸡,又喜欢和其他教授的孩子比赛,每次都自己买了大个的梨子或石榴即使输了也毫无障碍地把水果赠与小童,自己再去买;步履匆匆的吴宓先生手中总是提着一根黄藤手杖,并非为了助行,而是为了矫正学生的步态;大家都知道沈从文先生前半生从文后半生从事文物研究,但在他手里握着笔的那些年已然表现出对古代文物的热爱;联大不限制先生们开设课程,刘文典先生讲《庄子》第一堂课便说,“《庄子》,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金岳霖先生课上提问经常是类似“今天穿红上衣的同学回答问题”(我马上想到大学经济学老师提问总是从最后一排开始,答不上来也没关系,提问过后大家都落座后再开始新一节的课程,也是她明确地对教室中的学生说“大学要教给你们的并非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生动的文字让那段离我们好像很远的时光好像被拉回到我们所在的时空,我们随着先生们的喜悦笑出声,也随着先生们不同的际遇而或喜或悲--真实的文字往往比华丽的辞藻更有说服力,这是一种埋藏在深处的、可以引起人共鸣的东西,也许它们一直存在,需要被有能力的人唤醒,正如此刻阅读这本书的你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风华   南开   联大   谦恭   莲子   旧时   庄子   后世   警报   近代   文物   手上   岁月   身体   课程   文字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