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升小妈妈比孩子焦虑,原来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我家大宝上小学了!

整个暑假我都是在忐忑不安中度过的!

因为要装修搬家,给她做的改变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另一方面是她在幼儿园的表现真的是让我头疼,生怕到了小学之后继续原来的样子,我会被老师叫家长,她则被歧视失去自信。

可是一个人无法分成两半,我只能在晚上或者早起的时候,跟她聊聊一天的状况,或者稍微的看几分钟的书,然后她去辅导班,我去盯着装修的事情。

暑假整整两个月我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陪伴他,剩下的一个月她待在了辅导班,还有半个月就完全放羊了!

因为知道暑假的时间没有抓好,所以我才会焦虑开学,我真的很害怕她到学校不是和其他孩子打架了,就是上课不认真跑的看不见了!


孩子幼升小妈妈比孩子焦虑,原来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尤其是我暑假接触的基本上都是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老师对着干,不知道纪律为何物的孩子,我经常一边听着别的家长在叙述自己孩子,一边用大宝和他们比对,我觉得大宝和他们妥妥的就是同类。

说真的,小学之前的三年,我经常被叫家长,光为了她的改造计划我就写满了一个笔记本,从吃饭礼仪,到交友方式,从遵守纪律到个人安全,可是我依然是经常被叫家长的那一个——因为她真的太活泼了!

说实话如果不是我亲眼看到医生从我的肚子里把她拿出来,我真的会认为医院给错了我孩子。我有时候很怀疑作为两口子都很文静的父母怎么生了一个爱玩,爱闹,动起来没边,闹起来没沿的孩子呢!

可是她就是这个样子,喜欢动,爱开玩笑,有些时候和她在一起,我会恨不得装作不认识她!

现在她要上一年级了,而且我还犯晕给她找了我们这里最好的小学,我最担心的就是到时候老师叫家长,而且先生曾经说过:”老师叫家长,你去,反正我是不会去的!谁让你主管孩子的呢!“

其实每当想到这里就胆战心惊,随着她入学,我突发发现,也许我应该改变对她的看法了。曾经那个调皮的孩子不见了!


孩子幼升小妈妈比孩子焦虑,原来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第一次和她进入小学是报名的那一天,因为内心的恐惧我还去晚了,也没有找到她的班级,最后还是挨着查的,结果她到教室报道的时候,人家家长会都开完了。因为最后一个,她只能坐在最后一排,那个时候我真担心,她上课给溜出去怎么办。

随后是忙碌的让父母适应接送的环节,然后带回家。忙碌的开学过了之后,就是他们的开笔礼。

送她去开笔礼的时候,我发现她的不一样了。

别人的孩子扯着妈妈要么不让妈妈走,要么是表现出羞怯的样子。去之前还跟我说害怕的她,换好了衣服,拿好自己的毛笔,大马金刀的就站到队伍里了,也不管是否能看我。

在击鼓明志的环节,她因为个子小,跳着脚的敲响了群体中最响亮的那声鼓声。

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在意,认为她不过是觉得新鲜而已。毕竟新的环境她总是要装几天的!

然后,正式开学了!

这下她的本性应该暴露了吧,我每天依然提心吊胆的在等着老师叫家长(学前班实在叫的太多了)!

现在20天过去了,我不但没有被叫家长,当我主动询问老师她的情况的时候,老师居然夸奖了她!

曾经那个让我焦虑的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的好学生!老母亲我表示很吃惊,毕竟我对她的印象还处在爱玩,爱动,爱找事儿的阶段上。


孩子幼升小妈妈比孩子焦虑,原来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细想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觉得这三方面可能是导致孩子改变的最大原因:

1、提前准备

整个暑假虽然我很忙,很多给她做的计划并没有被足量的执行,但是至少训练了注意力和基本的书写习惯,同时她大量读书和认字也是一大助力。

孩子的一年级课程开的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的快,曾经很多人告诉我孩子如果不上幼小衔接,不会算数和拼音就会跟不上课,老师不过是把那些知识说一说而已。结果很多人都以提前教孩子一年级知识为荣。

我个人认为提前准备不要向前,而是给孩子更宽广的铺垫可能更好。比如让他掌握写字的正确姿势和学会布局字体,要遵守课堂纪律,学会认真听课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我在暑假中遇到过一个小来访者,一年级学习超棒,二年级开始下滑,三年级彻底跟不上了,导致这样最主要原因是幼小衔接时把一年级的知识学过了,结果上小学后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后来就越来越不好了!

我们可以提前给孩子培养习惯,让孩子清楚上课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田字格写汉字的时候如何占格,基本的数字怎么写,同时用拓展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多阅读,多去了解不同的数学题型,而不是死背加法口诀,孩子可能会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幼升小妈妈比孩子焦虑,原来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2、和老师积极的配合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他们可能对自己班级的孩子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面对那些要求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这样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另外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

我家大宝第一天报道迟到了,结果正式开学的第二天又迟到了,因为当时我忘记给她填写老师发的表格,走了一半,我们又回来填写。折腾的迟到了,当天接孩子的时候,我就被老师专门提醒了一下。

我口头虽然说”知道了,以后尽量不迟到!“实际上并没有多重视这件事情,倒是孩子很积极,每天都问我几点了,是不是迟到了,这是在学前班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

真正让我重视这件事情是因为我有一次去学校帮忙,才7:55,老师已经在教室检查孩子作业和帮孩子背诵了。老师都这么负责,而且人家只要求孩子7:50到校早读,并且自己准到,作为家长我还矫情,就真的是自己不对了。

从那之后我闺女没有迟到过,我也借着这个机会把起床,穿衣的事情都让她自己做,因为担心迟到她每当听到铃声就会起来,比我叫可管用多了。

配合老师最受益的其实是孩子。

我家孩子上学前班的时候,老师的要求和这里差不多,可是遵守的人少,结果很多孩子迟到,带零食,攀比成风,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谁的小本子漂亮,谁又有了什么新鲜玩意。在这里大多数家长都遵守老师的要求,结果孩子们更多的比的就是谁早到,谁背书背的流畅!


孩子幼升小妈妈比孩子焦虑,原来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孩子


3、环境真的很重要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会被问道,要不要让孩子进名校,针对这个问题我还写了一篇《托关系送孩子进名校真的好吗?》的文章来论述针对中学生到底要不要选择名校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进不进名校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而不是根据学校是否有名来。

而对于小学生,小学是他们最初的起航的地方,要不要送他们去名校呢?

我当时特别的纠结,因为选择名校,意味着我要离开我熟悉的生活环境,我要搬家,我要重新去经营邻里关系,否则就要孩子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距离是个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我怕老师找家长!

大宝在学前班的表现我是真的很焦虑,更何况孩子没上学我首先被灌输的就是名校老师是怎么折腾家长的。我甚至一度决定就让她就近入学,我是又省钱又省心。

不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个刺,每当想到先生说的”你就不能把你的所学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候,我就会不停的去找环境的作用,众多的心理理论都一边倒的说明环境的重要性。最终我选择了现在的学校!

孩子的改变,说明环境真的很重要。大宝当初学前班的时候,属于城乡结合,家长做生意的多,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孩子。所以老师说的话基本没人在意,孩子会有很多不良的行为。

我闺女上幼儿园三年没有买过零食,也没有往幼儿园带过玩具,就是在那里开始学会了往书包里塞小东西,偶尔我忘记检查书包就会出乱子,因为小朋友都带,他也会跟着带。到这里之后,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在管,大家都很尊重老师的要求,风气的变化,让她更加向善。所以我才没有被老师教家长。

每天,当我看着大宝独自走过马路,进入校园,我庆幸当时选择了搬家陪她来这个学校。我们的幼升小,还算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焦虑   孩子   学前班   闺女   辅导班   名校   纪律   幼儿园   暑假   眼光   家长   事情   妈妈   老师   环境   小学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