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疾维摩诘之十九——持空性观+做该做的事

前情提要:文殊师利和大众前来维摩诘老先生家探病,寒暄妥妥的变成讲法。前面已经讲了空性,菩萨为什么生病?应该如何探望生病的菩萨?我们自己生病了应该怎么办?爱见大悲和为去除“客尘烦恼”而行大悲的区别。

今天我们来讲自己修行到什么情况才能给众生讲法?什么是“束缚”?什么是“解脱”?


不少师兄刚学了一点儿佛法就觉得自己懂了,开始给别人兴奋地讲解。后来发现别人不理解、不听,甚至还排斥。再或者觉得学习空性和生活没关系,没有用,还是学学祖师大德的著作比较好理解,接地气,解决烦恼。那到底应该学什么?又应该先度自己到什么程度,再去度别人呢?

还有很多师兄学习了空性,然后不理家务、逃避现实,使得空性道理不是解脱,而变成了自己不想做事情的借口!这也大错特错了,远远没有真正理解空性,也没明白怎么修行。

还有的师兄,学了空性道理之后,虽然道理上知道了面前是空的,但是饭还得吃、觉还得睡啊,孩子还是不写作业呀,那我到底管还是不管呀?空性怎么落地?作为不能立马出门的凡夫,具体该如何修行?

现在解答!


【以下黑体字为经文原文】

【什译=鸠摩罗什译】【译=玄奘译】


【什译】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

【奘译】世尊依此密意说言:“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若自解缚,能解他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应求解脱,离诸系缚。

这意思说得非常明白,如果自己有缚,还没有解脱,就能让别人解脱,不可能;如果自己解脱了,帮别人解脱,这才对了。所以,我们修行应该自己先解脱,离开束缚。

先说最简单的世间法。如果我会,我能教你;如果我不会,我不能靠自己瞎猜的教你;如果我局限在自己的思路里,不要要求周围的人按我的思路走,如果我不局限,我能帮助到周围的人;如果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能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别人,如果我还没有明白、没做到,就想让别人做到,这不讲道理。

佛法说的解脱是证悟空性,这不仅仅是明白了一点道理、干成功了一点儿事儿,而是真正地推翻了面前的整个世界,去除了我们执着的所有虚妄,从梦中醒来。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佛和菩萨,才有能力叫醒其他在梦中的众生。如果自己还是凡夫,从来没有从梦中醒来过,是不可能有能力叫醒别的众生的!所以当我们学习佛法时,也是紧随佛菩萨的经论来学习,而不是学习其他凡夫的著作。

另外,好多人理解佛教是慈悲众生,牺牲自己成就他人。近来末法邪说横行,很多人发现奉献自己成就别人是愚蠢的做法,所以反而赞成个人主义。而更加正确的理解是,我有能力,我帮你,我没能力,我先修行好我自己,我自己有能力了,再好好帮你!


【什译】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奘译】又,妙吉祥!何等名为菩萨系缚?何等名为菩萨解脱?若诸菩萨味着所修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是则名为菩萨系缚,若诸菩萨以巧方便摄诸有生无所贪着是则名为菩萨解脱;若无方便善摄妙慧是名系缚,若有方便善摄妙慧是名解脱。

接下来开始讲,什么是“缚(系缚)”,什么是“解(解脱)”。

如果修行空性的人(鼓励称呼为“菩萨”),执着于所修行的静虑(=禅定=打坐)、解脱、等持、等至等等功法,叫做系缚;如果修行空性的人用又好又方便的方法,修行空性,不执着于任何的有、生等,不贪、不执着任何事物,叫做解脱。如果没有方法只有智慧,叫做系缚,如果有方法也有智慧,叫做解脱。


有没有绕晕晕的感觉呀?接下来的经文会更加晕,所以我给大家先总结归纳一下,看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修行有两个关键:

一是般若智慧,就是空性。因为所有事物的属性都是空,没有任何事物是不符合这个属性的,所以没办法,和空性观相关的叫真正的修行,能出梦、脱离假相;和空性观不相关的不叫修行,不能出梦,继续在假相里轮回。

二是方便善巧,即用什么好的方法能够最终证悟空性。严肃的说是在如梦观的前提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给人讲法、让人解脱……如果还没有严格修行这些,那么至少要做好事、负责任、尽义务,当下该做什么做什么,同时做如梦观。并不是要远离社会、责任、义务,不是要不吃饭、不喝水,跑到深山里才叫修行。

修行的两个关键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意思是“持如梦观+做该做的事”,就向着解脱,叫“解”。

只持空性观(如梦观),不做该做的事,叫“缚”。因为生而为人,横竖是要做事的,不可能才学了空性就真空了的。学了空性觉得要逃离生活的,都是空性没学懂,还是把生活当真了,才谈及逃离。

只做该做的事,不持空性观的,也叫“缚”。因为只有空性观能让我们脱离假相,从梦中醒来,做面前的事横竖入轮回,生生死死,好好坏坏,不得解脱。

然后我们来看经文,讲得更详细、更深入。


【什译】何谓无方便慧缚?谓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是名无方便慧缚。

【奘译】云何菩萨无有方便善摄妙慧名为系缚?谓诸菩萨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而自调伏,不以相好莹饰其身、庄严佛土、成熟有情,此诸菩萨无有方便善摄妙慧,名为系缚。

这里讲的是“没方便+有智慧”,这是“缚”。

空、无相、无愿:这是三解脱门,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有三种不同的入门方法,分别是从“五蕴皆空”这个道理入门,从无相、无智亦无得入门,从放弃世间所有追求、愿望入门。

相好莹饰其身:相貌庄严、衣着合体,气质、行事得体,能让人升起恭敬心,你帮助人、给人讲法时信任感自然强。这可不是说你得装成个大师的样子。那如何做到呢?严格行持戒、忍辱,果报便是相好莹身。

庄严佛土:表层意思是尊敬佛地,深层是弘扬佛法,引人如门,教人读经,给人讲法等等。

成熟有情:成熟有情的终极是让有情出梦见真相。这要求自己懂法,自己证悟,而且做到了相好莹饰其身和庄严佛土,继而要知道每一个有情的根性,目前的状态、水平等,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讲对他们帮助最大的方法。


整段经文的意思:修行大乘的人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调伏自己,即学了空性,并用空性调伏自己的心。但却没有做相好莹饰其身、庄严佛土、成熟有情等。这是“无有方便善摄妙慧”,叫做“系缚縛”。


【什译】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

【奘译】云何菩萨有巧方便善摄妙慧名为解脱?谓诸菩萨以空、无相、无愿之法调伏其心,观察诸法有相、无相,修习作证,复以相好莹饰其身、庄严佛土、成熟有情,此诸菩萨有巧方便善摄妙慧,名为解脱。

那什么是解脱呢?就是既有方便,又有智慧。

修行大乘的人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调伏自己的心,观察所有事物有相、无相,通过修习来证悟空性,同时做到相好莹饰其身、庄严佛土、成熟有情等等。这是“有方便善摄妙慧”,叫做“解脱”。


【什译】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

【奘译】云何菩萨有方便无善摄妙慧名为系缚?谓诸菩萨安住诸见,一切烦恼缠缚随眠,修诸善本而不回向正等菩提,深生执着,此诸菩萨巧方便无善摄妙慧,名为系缚。

这里讲的是“有方便+无智慧”,这是“缚”。

就是修行大乘的人,安住在各种邪见里,所有烦恼缠着你、绑缚着你,虽然修习各种善法,但是没有回向正等菩提,就是只做了好事却没有朝向空性智慧,而是深深地生出很多执着。这是“巧方便无善摄妙慧”,名叫“系缚”。

记得之前我们提到过的特蕾莎修女奉献一生为救助穷人,卖菜为生的婆婆,自己每顿都只吃酱油拌饭,却把所有的钱都用来捐助希望工程,有500多个山区孩子因为她的捐助而能上学。这些都是典型的在救助人,但因为不知道空性,而不能出梦。


【什译】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瞋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奘译】云何菩萨有巧方便善摄妙慧名为解脱?谓诸菩萨远离诸见,无一切烦恼缠缚随眠,修诸善本而能回向正等菩提,不生执着,此诸菩萨有巧方便善摄妙慧,名为解脱。

那什么是解脱呢?就是既有方便,又有智慧。

就是修行大乘的人,远离所有邪见,再也没有任何烦恼缠缚,修行所有善法,又同时能回向正等菩提,就是即帮助人又有正见,没有执着。这是“有方便善摄妙慧”,叫做“解脱”。

如果特蕾莎修女和捐助孩子上学的婆婆知道面前是空,真相是无相,那么她们不仅自己出梦,并带领无数人出梦、出轮回,永远离开烦恼、痛苦、灾难。


这便是如何把佛法的最高道理空性,和生活结合,落地修行的方法,简单通俗的说就是——持空性观+做该做的事,缺一不可!


备注:

《说无垢称经》玄奘译

《维摩诘所说经》鸠摩罗什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凡夫   大乘   讲法   相好   佛法   梦中   庄严   众生   菩萨   有情   执着   道理   烦恼   智慧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