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疾维摩诘之二十一——何为菩萨行(一)

问疾维摩诘之二十一——何为菩萨行(一)

前情提要:文殊师利和大众前来维摩诘老先生家探病,寒暄变成了讲法。前面已经讲了空性,在空性的基础上又讲了菩萨为什么生病?应该如何探望生病的菩萨?我们自己生病了应该怎么办?“爱见大悲”与为去除“客尘烦恼”而行大悲的区别?自己修行到什么程度才能给众生讲法?什么是“束缚”?什么是“解脱”?什么是“慧”?什么是“方便”?

该讲的道理都讲清楚了,接下来维老先生开始举例子讲解。那我们也就先举几个周围发生的例子吧。

很多人初学空性的道理之后会说:“既然都是空的,那工作也是空的,我现在不想上班了,怎么办?”。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了。

再有前段时间一个学生问到:“我一个亲戚已经问我借很多钱没还了,他现在还要借更多,我很纠结,按以前我肯定不想借,但是学了佛知道,可能是我上辈子欠的债,我要布施才能消业。但我心里还是不想借,太多钱了。是不是说明我没把钱空掉,我就是太把钱当真了?我觉得自己特别不好,虽然知道面前是梦,但是这事特别难空掉。”

究竟理论如何结合实际呢?我们先看看经文怎么讲的!


问疾维摩诘之二十一——何为菩萨行(一)


【以下黑体字为经文原文】

【什译=鸠摩罗什译】【奘译=玄奘译】


[什译](空)

[奘译]若于是处,非凡所行、非圣所行,是则名为菩萨所行;

什么是菩萨行呢?

如果你在这里,走的不是凡人的路,也不是圣人的路,即你不是像凡人那样思考、行为、做事、修行,也不像圣人那样思考、行为、做事、修行,就是菩萨所行。

什么意思呢?一共两种路——非凡即圣,只要你有起心动念,就要么是“凡夫行”,要么是“圣贤行”(指外道及声闻所行,虽试图追求真理,但仍在梦中) ,没有别的路了。而“菩萨行”是两种路都不走!

又说有且只有两种路,又说两种路都不走!这不是矛盾了吗?

别忘了“如梦观”!“凡夫行”和“圣贤行”都是梦里,梦里才有分别,有分别才有矛盾!“菩萨行”不在梦里,所以两种路都不走。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还是“如梦观”!

当你在做起床、洗脸、吃饭、上班、管孩子、赚钱、花钱、看书、说话、思考、幻想、发呆、走神儿……的时候,你觉得你真实的在做这些事,叫做“凡夫行”。但如果你做这些事的时候,同时知道这只是个梦,并不真实存在,我是通过我的眼耳鼻舌身意识这些主观感觉组合出来了面前的世界、事物,和做梦没有区别,那么你就是“菩萨行”。这时候,你非“凡夫行”,也非“圣贤行”。

当你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慈悲喜舍、受持读诵……的时候,你觉得你真实的在做这些事,叫做“圣贤行”。同样的,如果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把般若观、如梦观、空性观加上,那么你就是“菩萨行”。

有一种蠢蠢的理解,相信你不会有:既然“菩萨行”既不是“凡夫行”,又不是“圣贤行”,那我就不起床、不洗脸、不吃饭、不上班、不管孩子、不赚钱、不花钱、不看书、不说话、不思考、不幻想、不发呆、不走神儿……也不布施、不持戒、不忍辱、不精进、不禅定、不慈悲喜舍、不受持读诵……

你先看看你做不做得到吧?然后说说你在干嘛?放飞自我?懒人躺?白日梦?纠结?

放心吧,咱们一介凡夫,无论你以为你“放飞自我”了,还是“证悟成佛”了,都在分别中,不然你凭什么定义自己“放飞自我”、“证悟成佛”呢?无分别,也就无放飞、无自我、无证悟、无成佛了……既然有分别,说明还在梦中,只要在梦中,就肯定是“凡夫行”!也就是说你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做,或者做点儿什么就是“菩萨行”的,都是想得美!

只有踏踏实实积累清净种子,持续不断深入地理解空性、做如梦观、行“菩萨行”,才是唯一有用的事,才能真正的去除邪见,出梦见真实。


现在你清楚了吧?用佛法的专业名词说,“空”就是“无二”

回到文章开头的两个实际例子,你知道答案了吗?


“既然都是空的,那工作也是空的,我现在不想上班了,怎么办?”

说都是空的,就不上班了,说明并没有真的空。只有把工作当真,才存在“不上班”这件事。如果我是空、工作是空、上班这件事是空,那么去上班是空,不去上班也是空,横竖在梦里。

即上班是“凡夫行”,不上班也是“凡夫行”。

那怎么办呢?

首先看你的实际情况,如果你福报够,不上班也够吃够喝,生活没问题,那不用去管世俗观念说上班才好、才对,不然就懒了、脱离社会了等等,也不用追求心底的欲望,比如要奋斗出个大别墅等等,这些说法、欲望都是空!班,不上啦!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佛法,熏习清净种子,向着出梦见真相大踏步前进!

如果你必须上班,横竖孩子得养、父母得照顾、贷款得还等等,那还想什么?梦里该还的债也得还呀!好好上班!只是知道,这一切也是假的,我与其天天一边排斥一边上班,不如一边如梦观一边上班!我付出的艰辛,都是梦里的艰辛,我接触的人,都是幻化的人,都是我的主观看法,都是假的!面前“上班”这件烦心事,就变成了你修行的对象,正好有这件事在,才助你以最快、最完美的方式修行!

这就是“菩萨行”!


“我一个亲戚已经问我借很多钱没还了,他现在还要借更多,我很纠结,按以前我肯定不想借,但是学了佛知道,可能是我上辈子欠的债,我要布施才能消业。但我心里还是不想借,太多钱了。是不是说明我没把钱空掉,我就是太把钱当真了?我觉得自己特别不好,虽然知道面前是梦,但是这事特别难空掉。”

这个例子里,简单说“凡夫行”就是不再借钱,“圣贤行”就是慷慨继续借钱,表现得像个一般人理解的“大菩萨”!

而真正的“菩萨行”是知道我是空,亲戚是空,钱是空,借钱这件事是空,不借钱这件事也是空。

具体操作的时候,看看继续借钱给这位亲戚,是能帮助他向着出梦更进一步,还是远一步?或者借钱给这位亲戚,是让他更加贪嗔痴,还是会远离贪嗔痴?本着真正对他好的原则,在做着如梦观、空性观的前提下,具体决定借不借。

对错好坏并不在于借与不借,而在于你可知道借也是空,不借也是空!


今天讲这么多啦,下一次接着唠维老先生给我们举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凡夫   菩萨   讲法   经文   佛法   圣贤   梦中   老先生   亲戚   例子   面前   自我   真实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