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你在工作里遇到的问题,若一味地逃避,
只会如影随形地跟着你。

面对它,穿越它,
问题是发现和认识自我的契机。



二十五岁左右我所从事的是一般白领阶级的工作,起先当老师,后来又当起了电脑程序设计师。但是我并不快乐,我厌恶自己的工作,而且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苦思自己真正的志业是什么。


当时有位同修建议我,每当我对工作的焦虑生起时,心里应该避免去思考这件事,而是试着去感觉眼前身体上所出现的实况。


如此几个月之后,虽然并没有洞悉到自己该从事什么工作,不过却发现,一旦放下妄念,集中注意力在当下的实况,便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觉察的本质。


某一天,几乎是突如其来的,我发现自己今生的任务就是要成为一名木匠。虽然我完全没有做木工的经验,可是我心里却很清楚,学习做木工一定会让我意识到许多令我退缩的恐惧和自我信念。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01
如何选择一份工作?

我到底能为世界带来什么贡献?


在决定工作的方向时,必须放下无止境的对利害得失的衡量,因为答案只有在真的理解自己是谁、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过时,才会翩然而降。


如果不放下头脑的执着,也不去意识肉体上所出现的不知该如何是好的烦躁感,那么这层领悟将永远被障蔽住。


觉知之光一旦能穿透层层的紧张和不安,我们就会对人生的目的产生一份清晰的认识。但如果一心只想在头脑中获得解答,这样的洞见就不会出现。


透过思维活动来做出决定,其实是一种想找到立足点的人性倾向。促使我们去思考这个问题的驱力,其实是一份对安全感的执着。


我们以为凭着一些思考的过程,就可以不去经验伴随着无常而来的无所依恃感。殊不知,深入于这份感觉之中,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只要愿意经验肉体上的这份无依无恃感,我们的心就会逐渐变得清明起来,因为这么做会让我们看到自己恐惧的根源。


也许有一个问题我们问得还不够:我到底能为世界带来什么贡献?


我们通常只会专注地分析自己能从工作或事业中获得什么,因此很少考虑自己在贡献社会时所能得到的那份满足感。


我们不妨将脑子里的分析思考放下,安住于当下的经验,远离流转不停的心智活动。此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感觉到的焦虑或不快乐,可能并非来自于工作本身。


我们真正要的也许并不是换一份职业,可是却不断地质疑自己是不是该换工作了。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02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生起了强烈的反应,那么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值得学习的东西。问题不在工作本身,而是和我们的反应以及需求、期望有关。


只要你还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留在那份工作里是有助益的,大可趁这个机会看透自己的信念系统和恐惧。否则即使进入另一份工作,相同的恐惧和信念还是会伴随你。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再将工作与修行一分为二,而是将工作视为道途,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是谁。


工作即是修行,拿起电话筒、关上门、甚至上厕所时,都可以提醒自己在当下保持醒觉。这样工作就变成了觉察的契机。


同时我们会开始认清,自己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可能是修行的机会。在不断觉察中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信念系统,并打破它转化它。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03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


在工作中修持的关键之一,是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尤其是多人共事的工作环境通常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不断重复的模式。


十一岁的时候,我开始为父亲工作,持续了十年一直没间断过。我的兄弟姐妹和我一起在他的礼品店里帮忙售货。虽然我们都是非常能干的售货人员,父亲还是会为了生意下滑而大发雷霆。

很不幸的是,他的怒火通常都会针对我。他会怒斥我努力得不够,或是责备我不知感恩,老是在敷衍了事。每当他大吼大叫时,店里的人都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然后他会踏着重重的步伐走出店外。


我觉得自己被不合理地挑毛病,十分恼火。可我就是那种典型的乖男孩,所以我总是会更加努力。


我开始将我所销售的东西列出一张清单,并且在一天的工作结束时,将所有的钱数加起来,拿去给父亲看,向他证明我已经达到他的标准了。


许多年下来,在各种不同的事情上,我都采取列清单的对策,来证实我是有价值的。如果自己能明显地展现出成就、生产力和价值,就可以避开那份没价值的恐惧。但是如同所有的对策一样,这个对策也从未生效过。


或许它能让我达到某些外在的成就,并驱使我凌驾于他人之上,但是它从未让我意识到自己最核心的恐惧——我不够格。


我们只要一天不认清自己是通过想象出来的画面在采取行动,只要一天不敞开心胸去经验这些画面底端的层层防卫机制和恐惧,我们就无法产生有意义的转化。


后来我终于看到这股心理动力的真相,然后才有能力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面对自己那些根深蒂固的模式。从此以后我就不再企图符合自己所设定的标准,也不再按照自己所列出的清单来行事,而开始真的去觉察恐惧本身。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04
我们真正的工作是, 发现自己是谁


你是不是还在把自己当成一名孩子来看待,总想取悦某个被你盲目视为权威的人物,并且想从他那里得到赞许?


或者你的模式是不断地忙碌,总想在同一个时段里转动过多的盘子。你能不能看到忙碌的上瘾本质,看到你如何利用它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让自己不去面对那份什么都不是的恐惧?


我们也许会认为自己必须尽力让盘子继续转动,然而一场慢性病就会使我们看到这个想法是不真实的。我们并不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那些我们认为必须做的事都可以委派给别人,或是暂时不做也无妨,甚至从计划中撤销都行。


问题不在于我们必须做多少事,而是我们时常会利用工作来固化和支撑自己的自我感。活出实修的生活,意味着从任何一种受制的自我感中解脱,尤其是那些奠基在恐惧之上的自我感。


也许你的习性比较倾向于担忧,譬如为工作的表现、工作的安全感或是经济上的保障而担忧。不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只是对担忧的本身上瘾罢了。更精确一点说,就是对维持自我感上瘾,但不论你的问题是什么,修行的方法都是相同的。



如果能以这种方式来善用我们工作的环境,善用情绪的变化来帮助我们去除对自我的认同,我们就不会再陷入职场的混乱中,而能利用这些混乱作为观察、转化自己的工具。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05
对工作产生倦怠,

是反观自己的良机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倦怠。倦怠不但意味着我们已经失去了工作的动机,也意味着自己不再能从工作中找到满足感。

在修行生活里转化倦怠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倍地觉知自己给工作带来了哪些问题。换句话说,与其去注意工作、同事的缺点,不如回来看看自己。


只要生起任何一种对眼前情境的强烈反应,譬如挫败感、愤怒,都清楚地显示出我们必须停止归咎别处,仔细反思一下自己到底给这份工作带来了什么问题。


我并不是在暗示我们在职场遇到的困境都是自找的。某些困难确实需要被提出来,不过我们对这些困难所生起的情绪反应毕竟是自己的问题,如果我们卡在自己的情绪反应里,就无法清明地应对工作中的真实挑战了。


观察职场里不断出现的情绪戏码,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


06
洞悉对成就的执着,

逐渐淡化"自我感"


在工作中,我们的期待与需求到底是什么?我们在何时开始对成就产生了执着?何时开始认为自己已经能掌控结果,让事情顺利,并且有能力改变他人?


把自己看成是唯一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或是对事情的成果开始产生执着,都必定会导致倦怠所带来的挫折感和失望,因为我们根本无法决定事情的结果是什么。


这样的态度会让我们错失问题的关键:我们对成果的执着几乎都根植于必须支撑某种形象,或是不想去经验失败的恐惧,以及自己什么都不是的那份恐惧。只要执意于达到某种特殊的结果,或是想以某种方式来获得声誉,那份执着就会让我们无法全心全意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种态度也会阻止我们因尽心工作而得到满足。我们迟早得面对虚假的安全感遭受挑战或消失时的无依无恃感。我们迟早得深入到以下这些信念和恐惧的底层:我们是不够好的,我们永远也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在工作中修行,意味着我们必须认清自己的动机、期待或计划这些掌控我们人生的基本信念系统,以及会产生制约的意象和自我感。我们也必须学习面对及经验那些一直在掌控我们的恐惧。


在更宽广的觉知空间里,我们可以越来越轻松开阔的心情来经验它们。就像那些层出不穷的苦难一样,你对待它们的态度是可以任由你选择的。从修行的角度来看,工作往往是一块最丰饶的沃土。

我们越是能在工作中修行,就越能以最真实的方式生活,就越能从各种冲动及恐惧里解脱。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戏码   情绪   方式   倦怠   上瘾   信念   执着   恐惧   成就   事情   自我   真实   模式   经验   发现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