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羞耻和内疚是导致低自尊的主要情绪。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羞耻和内疚的感觉束缚在有限的人际关系和经历中,困在其中,度过一生。


羞耻和内疚截然不同:



这些不真实的、消极的情绪通常是被内心的批评声激发出来的,常会降低个体的自尊感,让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磨灭了自珍自爱之心。我们要想克服羞耻和内疚,需要在这些情绪刚露头时就辨认出它们,然后揪出(在其背后支持和强化它们的)内心批评声。


羞耻


羞耻是在儿童早期就发展出来的一种原始感觉,它甚至可能在儿童学会说话以前就出现了。
这种感觉根深蒂固,坚信自己天生就很糟糕、不值得被爱。它让人沮丧抑郁,因为你好像对此无能为力。


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因为自己渴望情感(例如想要被触摸、被爱、被人真正看见和理解)而感到羞耻。此时,我们会想要掩藏自身发出的所有信号,因为这些信号可能会向别人泄露出我们不够好的真相。


如果父母对于裸体和人的身体有负面的看法,作为孩子的我们会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且对自己的身体和性体验产生羞耻感。


例如,研究表明,严厉的强迫式的如厕训练会引发孩子的羞耻感,并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表现出情绪障碍或性障碍。


这种对于自己身体和性的负面情绪通常会持续一生,而且可能会给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带来严重的问题。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内疚


内疚可以定义为,当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认为自己做错事或伤害到其他人,因而产生自我批评时的情绪和态度。暗地里祈祷坏事发生在不喜欢的人身上、在竞争中打败对手,或取得高于朋友或家人的成就,都有可能让我们在开心的同时感到内疚。


但是,当我们感到内疚时,即便知道是自己的错,也不必因为行为的负面影响而攻击自己。更有建设性的做法是,找出加剧内疚感的内心批评声,对自己和他人宽容相待,制定在未来做出改进的方案。


内疚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都会给人们造成内心的冲突。



我们所有人都处于内疚的这两种形式之间,而它们决定了我们人生经历的范围。


当我们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被动地生活在别人替我们写好的剧本中时,往往会经历神经质内疚。然而,如果我们被这种负疚感压垮,开始放弃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或是从一段很有价值的关系中退缩出来时,也许又会经历存在性内疚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理解这种感受的来源,找出触发和强化它们的声音,就能够终止自我攻击,重新获得对自己的关爱。


内疚的来源:


“我不配”


很多人都体验过以内心批评声为形式的
神经质内疚(即因要实现目标,追求愿望而产生的内疚感)。如果在人生早期遭受过多的挫折或情感剥夺,人们往往就会构建出消极的自我形象,在成年以后,就经常会主动逃离愉悦的体验、限制自己的生活边界,因为我们的内心批评声会告诉自己“我不配快乐”或者“我不配成功”。



羞耻和内疚是破坏力最大的负面情绪


向羞耻和内疚宣战


战胜内疚,需要挑战令我们感到羞耻或内疚的内心批评声。


一个人越是善于识别并对抗这些破坏性的想法,就越能够自由地追求想要的生活。在辨识与内疚感有关的自我攻击时,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


这种声音与道德无关,它是非理性的、不合逻辑的,并且自相矛盾的。它会令我们在做事时自我设限,事后再来谴责这种自我设限,由此将我们置于一种“横竖都是输”的境地。


如果内心的批评声真的体现了道德,它就不会用讽刺和嘲笑的语气,也不会有严厉、惩罚的性质。这种声音中的“应该”和“理当”给我们造成了巨大压力,瓦解能量和行动力,而不是激发我们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所有人都曾体验过自我实现和自我设限之间的冲突,但通常意识不到正是羞耻和内疚将我们囚禁于这一冲突之中,将我们与过去捆绑在一起。洞悉消极思维与早年生活的关联,可以让我们对痛苦情绪背后的内心批评有更深入的了解。




更多心理问题咨询,请联系红石榴心理导师助理微信:1801159884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羞耻   内疚   情绪   羞耻感   破坏力   神经质   消极   负面   愿望   冲突   内心   批评   家人   痛苦   父母   自我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