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不少家长跟我们介绍孩子时,都会忍不住说自家孩子比较内向,话少,虽然不是缺点,但多少对于父母来说似乎也是件困扰,而且父母越劝孩子开朗,孩子就越往后缩,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其实关于孩子的性格,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有自己的优势,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发展。


不过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发展出一种回避型人格,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因为对很多事情不擅长,就一点一点回避,退回到让自己舒服的环境中去,这样的话,孩子的舒适空间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封闭。


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孩子也会选择逃避困难,很难取得进步和成长。





1



Q: 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A: 回避型人格,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时期就开始表现出害羞、孤独、 害怕见陌生人、害怕陌生环境等特征。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而从内向到回避型人格,会有一个过程,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转变迹象,那父母就要多上心了:


1

对内向性格的评价


如果说内向是一种先天的性格属性,那么有的孩子则在后天发展为比较健康的内向,虽然不主动和人交谈,但是在别人和自己交谈的时候他也可以很自如,而有的内向的孩子则是变得越来越内向。这主要是孩子对内向的评价,如果因此感到自卑,则会加重孩子的内向和回避倾向。


自卑心理是由于孩子对自己评价过低导致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自己不够优秀,就会更加想要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陷入习惯性回避状态。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2

对不擅长事情的处理方式


内向的孩子对与人相处、活跃气氛、展示自己等行为不太擅长,而孩子的成长中一定会遇到这些课题。


如果孩子在处理这些不擅长的事情时,采取的方式是逃避,并且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的失败,他越来越抵触这些事情,那就会形成回避型人格。当孩子对这些不擅长的事情有太多想象中的恐惧,就会越发的踌躇。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比如当孩子们在小区或者幼儿园玩耍时,几个孩子追逐打闹在一起,分享玩具,蹲在一起讨论游戏,气氛很好,你的孩子也和那群孩子差不多的年纪,眼里明明有渴望,但是却不敢上前加入,即使妈妈或者老师在一旁一直鼓励,孩子也不肯过去。


3

对熟悉之人的过度依赖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引导也起着关键作用。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孩子有着天然的戒备,于是会十分依赖身边熟悉的人,希望躲在他们身后,希望他们帮自己处理掉眼前的状况。


而一味地满足孩子当下的依赖,则容易让孩子对你变得更加依赖。


大家在聚会上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孩子,面对很多不认识的人,有的孩子全程都比较安静,一直靠着妈妈,不管做什么都叫着妈妈一起,甚至有想吃的也要妈妈帮着夹。


如果妈妈一味维护孩子,其实相当于在给孩子制作一个能让他感到安全的茧,茧越厚,孩子破茧也就越困难。



2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容易陷入回避型人格中呢?


这和孩子心里的“安全空间”有关系。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有的孩子安全空间小,认为只有在自己的房间才最安全,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的孩子认为家里是安全的空间,所以在家里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老话说的“窝里横,外面怂”;


有的孩子则可以把自己多次去的环境当做安全空间,比如学校,比如好朋友的家;


还有的孩子认为哪里都是安全的,他在任何一个空间都可以自由地行动,不会感到拘谨……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当几个孩子一块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做客,我们会观察到,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比较拘谨,有的则比较自由,有的会一直藏在妈妈身边,这种差异,就体现了不同的孩子内心安全空间大小的区别。


而安全空间越大,孩子越不容易有害怕的事,出现回避倾向的情况就会越少,也就是孩子会更大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熊孩子们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作天作地”,也是因为他们“胆子”比较大,心里的安全空间比较广泛,陌生人不会让他感到害怕。




3



那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拓展安全空间,纠正孩子的回避倾向呢?


1

给孩子足够的基础安全感


提到安全感,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在0-3岁之间,妈妈的陪伴越充分,对孩子的爱越肯定,孩子越自信,安全感越充足。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2

帮孩子提高自信心


过低的自我评价,是孩子信心不足安全感不够的重要原因。当孩子说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的时候,父母要给孩子一些鼓励,不是一味鼓励他可以做到,而是鼓励他有勇气去做。


在欧美国家有很多为孩子举办的比赛,父母都会非常重视,盛装出席,而这些挑战本身并不难,孩子在台上完成一句话的表演,台下的家长就会报以掌声,这样的鼓励就是孩子继续挑战的动力。而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好,家人也会给他拥抱,告诉他你去做了,这就很棒了。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3

不去过分强迫孩子


如果孩子开始回避,父母不要着急,不要责骂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更加自责,让孩子觉得那些挑战更加可怕。尝试着让孩子从一些能接受的挑战开始,让他自己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慢慢建立起勇气,才能真正帮孩子找到自信。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比如陪着孩子一起去探索世界,和陌生的朋友交谈,就站在孩子身后,为他提供力量,减少挑战的难度。


4

让孩子找到擅长的事


孩子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是可以找到安全感的。参加一场小朋友之间的聚会,只是一个不知道怎么和别人说话的小透明,和一个很会弹小提琴的有才艺的小朋友,这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


当他有非常擅长的事情时,会吸引来很多对他感兴趣崇拜他的人,这会让孩子顺利融入团体,获得他人的尊重。


孩子内向不可怕,就怕养成“回避型”人格


在很多英雄主题的电影中,主角原本可能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孩子,内向的,柔弱的,但他心中也有着成为勇敢者的渴望。帮助孩子战胜逃避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超级能力,让他那颗不惧困难的勇敢的心重现光彩,这是父母能做的一件很酷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人格   孩子   都会   拘谨   安全感   小朋友   倾向   可怕   害怕   陌生   父母   事情   评价   妈妈   环境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