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中医“臣字门学术流派” 创立于清中期的十八世纪末,太平天国时期,是中医儿科界独特的学派,至今已相传七代,历经200多年,谱系清楚,独具特色,疗效显著,学术经验得到广泛运用与发展,在全国中医界有较大影响。

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臣”字门创立人朱冠臣在太平天国时期因避乱世,隐居至仪征业医。以北宋“儿科鼻祖钱乙”学术思想为指导,创制新方,以“五脏证治”基础,化裁古方,柔润清养,补运兼施,补不留邪,攻不伤正。因医术精湛,至清末医名益著,有“小儿神医”之称。

朱冠臣行医共收徒二人,分别是姜述臣和陈树臣两位传人,其中姜述臣将医术传给自己的儿子姜继臣,而陈树臣一脉自此失传。

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第三代传人姜继臣素性淡泊,不求名利,精诚于医。重视调理脾胃,注重外治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使“臣”字门儿科中医术影响力更大。

第四代传人孙谨臣(1885-1973)拜其父挚友姜继臣学习儿科,历五载,得其真传。

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第五代传人刘弼臣(1925年5月1日-2008年9月29日)、孙亮臣(孙浩,1928-),师从孙谨臣,谊属姑表兄弟,分别行医在北京、扬州仪征。

刘弼臣原名刘世仁,刘弼臣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战争和动乱中渡过的,他从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古训中受到启发,决心学医济世活人,以增强民族素质。

遂于14岁中学辍学后拜孙谨臣先生为师,取医名“弼臣”,寓意“治世以文,弼亮之臣攸赖”,成为“臣字门”的第五代传人,从此走上了从事中医之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初创时期,刘弼臣教授奉调进京,50余个春秋奉献在岗位上,传道授业、治病救人。

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劳动人事部确定为首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由于医术精湛,被誉为“小儿王”。创立了中医儿科“调肺学派”。

而刘弼臣老先生亦打破门派之见,以中医传扬大理念为重,努力将自己所学授予热爱中医之人。至此,中医“臣”字门在刘弼臣老先生这一代发扬光大,刘弼臣老先生桃李满天下,其子与众多学生多继承其衣钵。

孙亮臣,原名孙浩,老先生在扬州仪征也是非常声名卓著的老中医,其弟子四人亦继其所传。

第六代传人刘弼臣门下:

徒弟:刘弘臣(刘昌明)、 刘扬臣(刘昌艺)、徐济臣(徐荣谦)、王洪臣(王洪玲)、张树臣(张树常)、郝兴臣(郝剑平)、 李彦臣(李爱科)、王素梅、吴力群 。

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张树常、刘弼臣教授、郝剑平,第二排为我本人)

研究生:石效平、江震声、史英杰、宋欣民、郝珍、刘初生、张虹、朱丽霞、王俊宏、于作洋

第六代传人孙亮臣门

第七代:

刘氏门派——刘泽臣(刘文博)

中医“臣”字门 学术流派传承谱系

(照片上前排的为刘弼臣教授,后排从左到右是他的两个儿子刘昌明、刘昌艺)

此家谱为刘弼臣之子刘昌艺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北京中医药大学   太平天国   仪征   中医   学术   谱系   扬州   医术   学派   流派   儿科   传人   原名   老先生   时期   教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