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心灵的桎梏

文|袁运录

许多来访者都说:道理都懂,要走出来只能靠自己,光听人讲道理是解决不了心理问题的。

笔者想说的是,当一个人陷入沼泽地,能靠自己挣扎努力拼搏走出来吗?治疗心病离得开正确的认知吗?

《礼记·大学》:格物致知。

意思是探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走出心灵的桎梏

知是指理论或道理。但“知”有正知和谬知,即真理与谬论之分。

两者表面上非常相似,如真假美猴王,常人真假难辨。

在现实中真理的周围往往围满了谬论。因为谁都喜欢追求真理,所以谬论就会捷足先登,企图以假乱真,骗取众人的青睐。

一旦得逞,受众(学习者)就会被坑蒙,继而人财两空。

即使以后与真理迎面相遇,也会擦肩而过;即使真理发出智慧的光芒,也会被你视而不见或嗤之以鼻。

只有智慧者,而不是自作聪明者,才会嗅到真理的信号,始觉真理在眼前。

话说回来,如果那么多人都掌握了能够让人释然的心学之道,像焦虑、强迫和抑郁情绪等问题就不成为世界性难题。

心学之道,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当然也不是长篇大论,废话连篇就可发人深省。

心学之道的科学和实用性,以及传授此“道”的老师的个人文化修养,决定了受众能否领悟的程度和比率。

当年如果不是张景晖用其充满智慧的心理疗法,包括老师高尚人格魅力,也许已近花甲之年的我,现在还在黑暗中挣扎,执迷不悟。

在与负面情绪作斗争的征途中,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以为懂得道理,就是做不到——知易行难!

如何走出心灵的桎梏

我们知道,世上的病,包括身体和心理或精神上的。身体上的病,可以用仪器检查到,通过吃药打针等医学和物理方法治好,而且久病成良医。所以身体上的病,医生只要开药给病人吃,病人自己无需懂得病理,就可以医好病。

但心理或精神上的问题,任何仪器都检查不到其器质性病变。而且,心理或精神上的问题,拖的时间越久,“病者”的思想越偏执,错得越离谱。

因为一开始“病者”就已经走入陷阱——人生之路本来就是布满荆棘或陷阱。

一步之错,满盘皆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可悲的是,“病者”自己却浑然不知,总觉得自己走的是光明之路和希望大道,所以才勇往直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死撞南墙不回头。

人只要钻进了陷阱里面,就如进了深山老林,再也看不到客观真实的风景。这就是“入山不见山,出山观山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掉进心理陷阱的人,如同井底之蛙,一孔之见,才会夜郎自大。

许多朋友误以为“解决抑郁或强迫之道,就得自我鼓励、自我打气。”

如何走出心灵的桎梏

不知有抑郁的人,只要回到现实中,周围人根本不可能给你打气的机会,阳光灿烂,春风得意,笑容满面,很快就会把你给带进去了,再怎么自我鼓励也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

其实,真正的心学之道,不是鼓励和安慰,而是反思和批判。

人类为什么会对百年之后的死亡,不再恐惧和纠结,因为我们明白了人终有一死的科学真理。但古人知道吗?古人为什么会寻仙访道,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

因为古人缺乏科学文化,才会愚昧执着于一己之念。

因此,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强迫思维的人,只要一天真正明白了强迫症的道理,就会死心塌地,放下愚昧执念。

放下后,人就轻松了。当你放过强迫后,强迫自然也会放过你,慢慢就会离开你,让你恢复心灵的自由。

抑郁之道同样如此,心病亦复如是。

如何走出心灵的桎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久病成良医   谬论   桎梏   心病   受众   愚昧   古人   真理   抑郁   陷阱   道理   身体   智慧   自我   心灵   心理   心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