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早教名言“了,但到底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如今,被教育内卷拖着走的家长,误以为买了最好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了最好的学校,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殊不知,一个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人这一生,每一步成长其实都和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便是开启人生大门的第一步。


教育家卢梭就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


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那么,最好的家庭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呢?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有规矩才更自由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的孩子,往往对规则缺乏敬畏心。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守规矩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规矩之内,给孩子自由,这叫成全;规矩之外,给孩子自由,那叫冒险。


当孩子有了原则和底线,行规矩之事,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否则,自由就只是折断翅膀的飞鸟,飞不高,也走不远。


有规矩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孩子更加自由。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白岩松说过:“打麻将的父母,教不出上进的孩子。”

他说,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少要承担51%的责任。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进步?

总是抱怨孩子不进步,然后把责任全部归咎于社会和教育的问题。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学校与社会主要起辅助作用,家庭和父母才是主力军。

父母的手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北宋文学家苏洵成家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碌碌无为了,于是在27岁那年发愤读书,希望给孩子做好榜样。

可惜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自小顽皮,并不爱读书,苏洵无奈之下改变了教育方式。

他在孩子玩耍时,故意躲在角落里读书,看到孩子来了,刻意地将“书”藏了起来。

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以为父亲瞒着他们读什么好书,于是趁父亲外出时把书“偷”出来认真阅读。

慢慢地,苏洵给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终成一代名家。

孩子的种种行为,都是模仿父母而成,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想向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首先要先向自己提要求,只有自己做得好才能让孩子学得好。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热爱生活


这些年,关于青少年极端事件的新闻层出不穷,没有哪个父母,看完不心惊胆颤。有太多的孩子,在本该灿烂如花的年纪,却觉得生活无趣。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没有传达给孩子热爱生活的能力。


试想,一个整日抱怨的的母亲或者时常叹气的父亲,怎么会让孩子相信人生的美好呢?相反,如果父母能够把日子过得如诗如画,那孩子也会始终对未来充满向往。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段装修改造节目的回访视频。


一家三口蜗居在北京闹市中心的一个10平米小房子里。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一张上下铺就占去四分之一,父母住下铺,孩子住上铺。厨房更是小到进去两个人就没法转身,可这还兼做了小小的洗漱间。


可就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父母依然有着富足的精神世界。


房子里虽然已经满满当当,这对父母硬是挤出一面墙的空间,放满了书,每天看书,是夫妻俩雷打不动的习惯。


爸爸会每周买一束鲜花摆在屋里,妈妈也会把出游的照片装饰起来挂在墙上,增加生活的仪式感。


节目录制的时候,爸爸正会穿着超人的衣服,在陪孩子嬉笑打闹。


由于屋子采光不好,孩子常常搬着板凳坐在门口写作业,虽然不是很方便,但孩子没有抱怨,还笑嘻嘻地对着镜头打趣自己家的“陋室”。


孩子脸上洋溢着明亮的笑容,似乎也照亮了那昏暗逼仄的房间。


即使生计艰难,这对父母却没有忘记为自己打造一方净土,体验岁月的静好。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罗曼·罗兰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生活的热爱,又何尝不是一种能力,它是我们身处沟渠时抬头仰望的星光。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可贵的精神财富


人这一生,会经历三次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时效性,而家庭教育却是贯穿我们一生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眼界、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以及自己一生的活法。


好的家庭教育,是一笔没有额度限制的精神财富。


它会指引着我们走上更好的人生之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学区房≠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庭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在欧美发达国家,每300-5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家庭教育机构有700多家,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就形成了父母教育的理念,对父母自身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


在中国,有多少家庭存在着:父母教子无方法、亲子沟通不通畅、家庭教育无从下手!


只有充分了解孩子心理动态,家长和孩子才能更好的实现亲子同频!报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让您轻松教育,孩子终身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起跑线   卢梭   家庭教育   孩子   学区   社会教育   热爱生活   规矩   父亲   家长   父母   精神   家庭   自由   学校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