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恐惧的家庭氛围到底有多好多重要

还是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没有恐惧的家庭氛围到底有多好多重要

今天一天,大宝都很乖,乖乖起床,乖乖吃饭,乖乖去上学,回到家乖乖写作业,然后去上跆拳道,回家的路上一直念叨着想弟弟了,肚子饿了。

一进门,听到弟弟的声音,就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弟弟在奶奶的怀里,看见哥哥回来了也非常兴奋,眼见着一幅多么美妙的手足情深的场景图呀。

哪知道哥哥过于兴奋,拥抱弟弟用力过猛,奶奶一时没扶好,弟弟仰面躺在了游戏垫上,上面的小玩具估计咯疼弟弟,小家伙哇哇大哭起来。

唉,画风突变。正在吃饭的爸爸心情估计不好,指着大宝吼——再折腾弟弟,没轻没重就该挨揍了——大宝委屈,哭着跑进房间,门也被反锁了,只能在外面叫他吃饭。刚刚还吵着饿的小孩说,不饿了,不想吃了。

有一天在KFC小坐,有个男孩尖着嗓子大喊大叫,他妈妈温和地说,别叫了,不管用,再说,别叫了,还是不管用,妈妈显然生气了,说再喊就别吃了,回家,男孩声音渐小,慢慢就不再能听得见了。

奶奶照顾二宝,二宝有时候哭闹,奶奶就是“打”,二宝还不会去便盆大小便,常常随地解决,奶奶看到了就说“打”……

大宝那天数学考了班里的第六名,我们都很开心,但那天晚上,老师让把卷子上剩下的题目都做完,第二天,大宝把卷子落在家里了,结果,晚上放学,大宝说,老师罚他把卷子重新做一遍。

没有恐惧的家庭氛围到底有多好多重要

这些场景,有孩子的家庭是不是很熟悉呢?

雷夫老师提出,在他创造了教育奇迹的56号教室,第一要紧的,是要清除害怕的情绪。

不怕被罚,不怕学不会,不怕犯错。

不会朗读、写不好作文、做不好算数题都不会害怕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斥责。

不只是不害怕,而且更进一步,总是相信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帮助自己、同学们也都会热心地伸出援助之手。

雷夫老师告诉孩子们,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从害怕被惩罚,到想要得奖励,再到讨好某人,想要遵守规则,进而可以主动为他人考虑,直至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并坚定地执行。

而恐惧,是道德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样子。

我们希望孩子永远是因为惧怕我们而好好做事情吗?那我们总不能时时、事事管着他们吧,那就不要一直用吓唬的方法管教孩子了。

第二个阶段,为了得到奖励。那我们要多鼓励孩子。但总不能事事为孩子设置奖励吧,大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功夫呀。

那就看看第三个阶段,为了讨好某人。而这讨好,往往源自喜欢,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在他的课上格外认真听讲等等,这是的自律依然不具有普及型,表现好与不好,是要挑人的。

那么我们还得继续努力,鼓励孩子学会遵守规则。但这仍然不够,规则往往是死的,是不够灵活的。那就再往第五个阶段进发吧。

没有恐惧的家庭氛围到底有多好多重要

第五个阶段,学会为他人着想。到底怎么做才算做的对做得好?老师家长不能时时处处指点,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量。心理学里的人际交往的黄金定律“你愿意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这也是圣经里爱人如己的教导。

直到第六个阶段,孩子们对该怎么为人处事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不再因为惧怕什么,或者是想得到什么 或者是讨好谁,或者是遵守谁立下的规矩,也不再单单是对他人的同情心。而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并且坚定地去做。

那个时候,孩子们学习可以自律,生活上可以自立,不用大人说也知道对小宝宝要轻手轻脚,也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更不用提随地大小便这样的事了。

上学去也会懂得整理好书包,不丢三落四。

只要抓住每一个机会给以合适的智慧教育,而非让他们道德永远停留在第一阶段地一味地恐吓他们。

鼓励并帮助孩子像道德的第六个阶段前进吧,从把害怕、恐吓从家庭、学校里驱逐出去开始吧。

没有恐惧的家庭氛围到底有多好多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没轻没重   便盆   大小便   卷子   事事   氛围   奶奶   场景   弟弟   恐惧   害怕   道德   不好   规则   阶段   老师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