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小鼠机体中识别出肠道菌群和社交行为之间的神经关联

doi:10.1038/s41586-021-03669-y

动物之间的社会互动介导着基本的行为,包括交配、养育和防御。而肠道微生物群有助于促进小鼠的社会活动,但调节这种复杂行为的肠道-大脑关联及其背后潜在的神经基础,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s response neurons in the brai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小鼠机体中识别出了肠道菌群和社会行为之间的神经关联;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小鼠肠道中的细菌群落对于小鼠表现出正常的社会行为至关重要;而被培育出的无菌且没有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则会表现出不同的反社会行为,比如会避开陌生的小鼠而不是与其互动,那么肠道菌群如何影响动物的行为呢?换句话说,从肠道菌群到大脑再到行为改变,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到底发生着怎样的事件链?

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神经回路,其会被肠道菌群直接影响,随后对缺乏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的反社会行为所“负责”,而将有健康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机体的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则就能足以改变这些神经元的活性,并改善小鼠机体的社会行为。随后研究人员识别出了能够增加小鼠这种社交能力的特定细菌群落。

识别出肠道菌群、神经元和整个有机体健康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调查路线,未来或有望帮助改善机体的社会缺陷,比如机体中出现的那些与抑郁症和自闭症同时出现的缺陷。目前治疗这些类型问题的策略包括开药,比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然而,研究人员很难让这些药物以正确的浓度进入到合适的大脑区域,而且大部分药物最终会在机体中消失;因此,理解脑肠轴之间的关联或能提供一定的证据,即通过治疗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间接改善机体的神经性精神障碍,而肠道菌群要比大脑更加容易进行药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小鼠   肠道   机体   自闭症   加州   神经   神经元   群落   研究人员   微生物   细菌   社交   科学家   药物   缺陷   大脑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