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文|樱花谈教育 (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界可谓是迎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有中考“5:5分流”政策,后有正准备在秋季学期全面实行的中小学生“5+2课后服务”模式等等。

无论是哪项改革,都和为数众多的中小学生命运息息相关,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活在当下的人,几乎每一天都在见证历史的改变。

而在这些改革当中,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则当属前一段时间正式发布的“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公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众所周知,此番“双减”政策打击的主要目标是“校外培训机构”。

在其影响下,无数的校外培训机构在短短几天内就走向了末路,关门倒闭的更是不计其数。众多的中小学生也因此获得了一段来之不易的喘息时间,永不停歇的课外补习生活被按下了“暂停键”。

不止于此,就在前一段时间,上海大大小小的考试也被直接“喊停”了一片。


“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当然,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些消息都稍微显得有些遥远,理所当然地会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双减政策也不过如此的错觉。

实际并非如此,譬如前一段时间北京市教育局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禁止使用境外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就是非常直观且严重的。


“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北京市教育局的这项通知中,着重声明了:但凡是本市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能使用境外教材,即便有例外,也必须提前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并同时征得大部分学生、老师及学生家长的同意方可更换教材

这项通知虽然乍一看没什么,实际上对于外语课程,尤其是英语却是极为严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针对的就是英语。

毕竟无论是学习什么外语,“地道”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掌握一门语言的精髓,学出来才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张嘴废”。


“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如今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先是校外补习被叫停,再是各种考试被叫停现在就连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这就意味着学生以后只能在学校上课,只有本土产的外语课本,一来二去,以后的学生张嘴就是“地道”的“中国式英语”也就可以预见了。

种种措施相互作用下,也难怪会有学生吐槽“这下英语可算是被针对惨了!”

不过,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此番发布的“双减”政策之所以敢做出这个决定,其实还和英语在我国“地位”下降脱不开关系。

对于当下的中国学生而言,会说一口“地道”的英语早就已经不像之前那么重要,“中国式英语”同样能进行交流,在现在的中国,英语的地位不能,也没有必要像以前那么高了。


“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双减”下,英语惨遭针对,地位一落千丈,实则背后自有真相

俗话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英语在“双减”政策下惨遭针对,地位一落千丈,实际上是国家刻意为之,背后自有真相。

首先就是为了留下人才。众所周知,我国近些年来的人才流失现象愈发严重,就拿清华“姚班”来说,出国之后竟然能有九成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外。

此番降低英语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性,说白了就是为了提高高等人才在旅居国外的难度,间接地为国家保留人才。


“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其次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一直以来,语数外三科因为分数占比最高,长期占据着主科的宝座,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提高它们的成绩。

而在这三大主科中,英语提升又是最简单的,因此在复习中不断“加码”也就在所难免,除了学校的教材之外,再加个境外教材提升学习质量只是家常便饭,只不过若是人人都这么做就会不可避免的形成“内卷”。

鉴此,禁止学校使用境外教材之后,无疑能对学生的“减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双减政策”发布,补课考试接连“停止”英语教材也难逃一劫

▌说在最后

总而言之,此番双减政策对英语的针对虽然说影响颇大,但实际上无论与国与家都是“利大于弊”。

家长也毋须对此太过担心,学生只要按照国家的脚步前进就好,同样也能获得光明的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主科   政策   北京市   英语   校外   义务教育   中小学生   境外   地道   地位   外语   教材   英语教材   学校   国家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