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女孩林钰宁用一曲肖邦《谐谑曲》感动了所有人。

视频加载中...

视频里的她文静清秀,十指如飞,黑白琴键跳跃间,一曲充满激情的钢琴曲响起,琴声直入听众脑海。任谁看了,都不会想到她的世界竟失去了光明。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1997年出生的林钰宁,从小热爱音乐,父母也非常支持她。4岁时她的母亲带着她第一次接触钢琴,从此她再也离不开这个会唱歌的大“朋友”。

正如久蛰龙,青天飞霹雳

小钰宁一路顺顺坦坦地和这位“朋友”度过了她的童年,即使是上了小学,在完成了作业后,她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练琴。那段时光,是她心里永远的桃花源。

伴着她的不懈的努力,她进步得越来越快,这让她和家人都感到欣喜。但是九岁那年,上天收回了这一切。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她的视力逐年下降,在那年暑假,她的视力降到仅有0.01,这一变故几乎要打垮这个家庭。

即使是多方求医问药,仍然改不了这个事实。十一岁时她被确诊为Stargardt(即青少年眼底黄斑病变),国际上几乎没有治愈病例,上帝狠狠地关上了她的窗户。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在失明后,钰宁几乎承受不住这么大的打击,原本开朗活泼的小女孩变得沉默寡言,这个家失去了欢声笑语。

但是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钰宁慢慢在音乐的世界中又找到了自我,重拾信心。对于这位陪伴她许久的老朋友。钰宁这样说,“要感谢我的钢琴,是它带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在小学毕业后,家人把钰宁送去了上海的盲校,在那里她能够得到更好更适合的教育。只有12岁的钰宁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盲文的拼读写,这是奇迹,但更多的是靠她的努力。

难以想象,一位几乎全失明的小女孩,要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去坚持她的钢琴梦想。因为双眼的视力有限,钰宁必须借助助视器,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慢慢推敲,直至记住整个乐谱。在最开始,一个新的谱子,她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背下,但是熟能生巧,“现在更难的曲子,我能两三天就可以把它她背下来。”钰宁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充满了自信,只要“一个音一个音用心去记”,也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为了通过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面试,钰宁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即使手指流血,她也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练习,见过这一幕的人即使心中不忍,但都不愿意劝说她放弃,因为钢琴就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

所幸,钰宁最后通过了面试,成为全团年龄最小的演员。在加入了残疾人艺术团后,她跟团到世界各地去表演,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家都有她的足迹,见过她演出的人无不为她喝彩。

四年后钰宁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学专业,成为全院年龄最小的学生。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在失明的十年间,钰宁靠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参加了大大小小多个竞赛,都获得了不菲的成绩。2013年获得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一等奖、2014年获得“阿炳杯”全国器乐大赛西洋乐组冠军、2015年8月获得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比赛器乐组第一名、2017年先后获得奥地利莫扎特国际钢琴大赛(中国赛区)总决赛青少年专业组第一名、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器乐类一等奖、2017年长江钢琴·小金钟全国高校钢琴大赛业余组学生钢琴独奏银奖,并获邀代表学校及国家赴奥地利参加2018年国际莫扎特钢琴大赛。

斑斓五彩服,前路春物熙

在钰宁求学期间,她孤身一人来往于北京、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上门求教各位钢琴大师。福建省钢琴协会会长杨弋夫教授被她的至诚所感动,精心指导,看着钰宁的琴技进步,杨教授也感到很欣慰。

钰宁从2013年暑假开始跟着杨教授学琴,至今已经六年多了,在她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杨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她斩获了多项国内以及国际钢琴大奖,“阿炳杯”全国器乐大赛、长江钢琴·小金钟、奥地利莫扎特国际钢琴大赛、国际莫扎特钢琴大赛......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都是汗水浇灌出的果实。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就在前一段时间,杨弋夫教授带着钰宁参加了他的师资研修班,在课上特地让钰宁为各位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老师们演奏一曲,掌声经久不息,而钰宁演奏的视频在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都获得了网友们的赞赏。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钰宁最初来找杨教授学琴时,话还不多,只有面对钢琴时才会展现出她的那份少女的雀跃。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教授见证了这个小女孩的转变,“她越来越阳光,越来越自信了。”

钰宁的快乐很简单,只要能弹琴,只要自己的世界充满了音乐,那么她就是快乐的。从钰宁身上,杨教授看到了教育的意义,“在你身上,我也学到了一种精神和追求,这是鼓励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感人故事|这位22岁少女失明10年,钢琴是她人生的最后一束光

在收到钰宁长长的心里话后,杨教授感到很欣慰,“你说的很好,其实快乐非常简单,简单才是最快乐的!让我们共勉!谢谢!”

好的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只有一方的传授终究是单方向的知识输出,老师学生互相学习,心与心的沟通远比填鸭式教育要有温度。

钰宁说,成长路上,不仅要感谢钢琴,更要感谢那些帮助过她的朋友、老师,在他们的鼓励支持下,她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很开心看到钰宁用钢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也用“心”演奏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虽然世界在她眼里是黑暗的,但只要有钢琴只要有音乐,她的世界永远鲜花盛开阳光明媚。

但愿所有人都能获得钰宁所说的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

为了给大家更多更全面的指导,解决视频教学不够有针对性的问题,现在购买专栏或是曾经购买过专栏的朋友,可以获得杨弋夫教授及其教学团队导师们的专业指导,私信“我要学习”四个字,按照回复内容操作即可。


另外,大家还可以在圈子里发布自己练琴的视频,杨弋夫教授每周会选择几位进行一对一指导,请大家把握机会,马上行动。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现开放杨弋夫教授第六期师资研修班报名,有意杨教授一对一指导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莫扎特   奥地利   钢琴   器乐   残疾人   视力   教授   大赛   努力   少女   时间   感人故事   人生   朋友   快乐   国际   世界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