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级与不考级之间,家长该如何选择?

考级不是洪水猛兽

现在网上很多关于考级的文章,都在说考级不好,考级助长虚荣,考级限制学生日常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对,这些都对,这些文章对于现在考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所进行的批判也都是有理有据的。

但是很多时候,只是一味地批判,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并不会对现实学琴和教琴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反而是在不断积累负面情绪,将考级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

这样看待问题是很不全面的。一味去看好的方面,或者一味去看坏的方面,都是没有实际操作意义的。

当我们看到了考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看到了考级过程中一部分家长和老师的虚荣与急功近利,看到了盲目考级对于孩子日常学琴的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冲击,我们所要做的,是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进行反思,看看我们自身有没有出现上面这些问题,如果出现了,我们要如何改正,如果没有出现,又要如何保持、如何避免日后也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我们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不是忙着去批判它们,而是把它们作为案例,借鉴经验,来补足自己。

考级不是洪水猛兽。

不能说因为在网上看到很多说考级不好的文章就躲着它、避着它。如果回归它的本质,考级无外乎就是一种考试形式,只不过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是弹钢琴。

仅此而已。

考级与不考级之间,家长该如何选择?

考级再怎么包装,它都只是一门考试

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考级不过是一种考试形式。

既然考级是一种考试,那它就具有考试所有的优点和所有的缺点。

单纯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考试对于学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优点:

l 第一,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

很多家长和老师培养孩子弹琴,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积累一些音乐素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但是提升综合素质是个太过于笼统的概念,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每一天的学习中去的时候,必须要有实际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那么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考试,就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这个目标明确地摆在眼前,让孩子能够明明白白地了解到近期的一个月两个月,或者半年一年的时间周期内,自己需要完成哪些功课。

有了这样的目标驱动,孩子才不会迷茫,才知道自己在看的书、在练的琴,这些事情,最终要去向哪里。

l 第二,是对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检验。

光有学习目标是不够的,这个目标的设定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可行性,这个目标达没达到,达到了,又达到了个什么程度,知识和技能到底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吗,学会了,又会到什么程度?

这些都可以通过考试来检验。

有了这个检验结果,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无论是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可以把这个结果作为一个参考,来查缺补漏,并以此为依据,对日后的学习和教学做成相应的调整。

而考试作为一种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它的作用也正是体现在这里。

那么接下来,这些优点的反面,也可以看作是考试的缺点。而这些缺点在考级上,也主要体现在考级所激发出的攀比上面。

l 首先,考试不再是检验成果的手段,反而成了学习目标本身。

唯分数论,唯级别论,唯证书论。

现在很多家长对待考级的态度已经脱离了考级原本的作用本身,不是把学到知识当做目标,而是把考试这种手段本身当做了目标。

不是“考”为“学”服务,而是“学”为“考”服务。

这样就变成了:学,是为了考;考,是为了拿证书;拿证书,就要拿高级别。因此“考一个高级别”成了最终目标,学习反而变成了手段、变成了形式。

只关心高不高,而忽略了好不好、会不会、懂不懂。

l 其次,考试成绩不再是反思学习不足的参考,反而成了攀比的指标。

当追求高级别成了最终目标,那这一切都成了本末倒置。

许多家长们追求高级别,有些是因为不懂弹琴的教学进程,有些却是因为真的不在乎。

不懂的家长,是不明白学到什么程度可以考什么级别,才会认为考得越高,学得就越好。

对于这一类的家长,他们追求高级别,其实是情有可原。

只要老师多跟他们科普学琴的过程,多跟他们交流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过程,他们大多数还是能够跟随老师一起走上正轨的,当他们了解了科学的学习过程之后,一般就不会再盲目考级了。

而不在乎的家长,却是根本不管孩子有没有学好,也不管孩子有没有学到真东西,反正只要拿到十级证书,就说明培养孩子学钢琴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就可以转向其他的证书了。

对于这一类的家长,才是真的无药可救了。

老师们想把孩子教好,希望孩子学琴的同时,不仅仅是考、考、考,也能多接触一些曲目,多学一些跟音乐素养相关的东西,但是家长却只想要证书的那张纸。

两者的需求不一样,目标不一样,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再怎么沟通也都是徒劳了。

与此同时,也正是这一批家长,用更高级别的证书去标榜孩子演奏技术的高超,去炫耀,去攀比,所以,也正是这一批家长才是炒热考级氛围的源头。

考与不考之间,家长该如何选择?

现在网上有很多文章,都是著名的钢琴系的老教授在表达对考级热的担心,对学生和家长盲目考级的担心,对这种考级会不会把孩子的正常学琴带歪的担心。

老教授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们也确实是从孩子成长和学习的角度去真心为孩子们考虑的。所以,家长们在看了这些文章之后,也难免会担心孩子的学习,也会担忧现在这种考级的燥热氛围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

但是,是正,还是歪,考级都在那里,不正,不歪。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考级只是一种考试形式而已。

扭曲的不是考试,扭曲的是人。

考试只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一种方法,却被人为地赋予了那么多不必要的意义。

考级原本是考核孩子学琴的阶段性成绩的方式,老师、孩子、家长都可以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来评价和分析孩子学琴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这些可以量化的考试标准作为参考,来规划学习的进度。

所以,考,还是不考,考,为什么要考,不考,又为什么不考,这些东西,就要看家长是把考级当做学习的工具,还是学习的追求了。

一直以来,我都主张:考级不是目的,考级是工具,是检验学琴效果的工具,是锻炼孩子临场演奏与应变能力的工具,是促进孩子拼搏努力的工具。

既然考级是一种工具,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去运用好这种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绑架。

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我是这样认为的,也希望家长们也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考级。

如果要考,我们就要根据日常学习的进度来设定一个合理的级别,不能本来水平不到位,却硬要去考一个高级别。设定好目标,再来看看如何去准备考级,而后是我们想从这一次的考级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比如演奏上的问题、临场发挥上的问题、练琴效率上的问题、手指技能上的问题,等等,并通过考级的结果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这样才能将考级这个工具用好,为孩子的日常学习服务。

如果不考,我们也做好学习规划,不能说不考,我们就学得随意,不能没了目标驱动,就放羊了,就不认真了。不考,只是说明我们不希望额外地插进考级的周期来打乱原来的进度,但原来的进度如何,目标是什么,到了哪个时间节点上,要学完哪本教材,要达到什么样的演奏程度,能力又积累了多少,这些都要通过可以量化的手段来体现。不考级,也要通过实际的课程完成量来衡量孩子的学琴成果。

综上,对于考级,无论是考还是不考,其实都是形式,选哪种都可以。但是不管如何选择,都应该回归到学习的本质上来,回归到真正让孩子学到真本领上来。

(文章转载自网络)

#钢琴考级##音协考级##新版考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家长   进度   角度   手段   日常   证书   担心   级别   形式   目标   老师   孩子   工具   考试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