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面差点被开除,是规矩还是专制?

吃泡面差点被开除,是规矩还是专制?

近日,河南温县一中,某学生在寝室吃泡面被开除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后来校长出面说,因为看到飞机或火车上,有人吃泡面而引发的纠纷,让他们意识到这是非常不文明的事情,也是没素质的表现。

所以,老师的校规里明确规定要吃泡面的话,只能在餐厅里吃,寝室里是坚决不能吃。万一忍不住吃了,轻则写检讨,重则被开除。

此事被传到网上,引起了热议。

吃泡面差点被开除,是规矩还是专制?

有网友认为,学校制作规定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是想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可是执行起来就变味了。有的学生因为一时没忍住,偷吃了几口泡面而被要求写检查、写保证,甚至被开除。

试问,这样的结果是在帮助学生修正观念呢,还是独断专行,毫无师性?

说到这里,想起知乎上有网友说,自己在新兵连的时候,晚上偷偷在厕所吃泡面,都没挨骂。连长还关心他,问他是不是晚上没吃饱?

就那么几句问候,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就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吃泡面差点被开除,是规矩还是专制?

那么对于教育行业来说,老师就如同连长,学生就是“新兵”。学生们需要“练”,但更需要“情”

也就是说,当老师发现孩子违反规定吃泡面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孩子是不是没吃饱、没吃好,而不是思考该用什么方式严厉处罚他,以此来杀鸡儆猴。

我们相信,老师的一句“是不是没吃饱?老师陪你去餐厅吃。这是睡觉的地儿,可不能吃泡面,多味儿啊”,比起怒目圆睁、虎视眈眈地宣誓师威,效果会更好,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更积极。

因此,几条诚恳建议送给教育者们:


1.将心比心

吃泡面差点被开除,是规矩还是专制?

于永正老师,在他出的书中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一名学生,迟到了,怕被批评,于是站在教师门口徘徊,迟迟不敢进去。

于老师发现了,主动跟正在上课的老师说,xxx同学迟到了,但却依然能勇敢地站在教室门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就冲着这勇气我们也要他坐下来听课。

上课的老师十分赞同于老师的观点,于是这名学生开心地坐下来,认认真真听课。惊喜的是,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迟到过。

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好结果,与于老师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分不开的。

每次学生出现问题,他思考的是学生遇到什么困难了?当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会因为什么情况而出现这样的问题?出现问题后,学生的心里会怎么想……

因为将心比心,所以在解决“问题孩子”的问题时,于老师既能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又能抓住痛点,彻底解决问题。

正因此,于老师的教育事迹被广泛流传,许多教育工作者也找机会像于老师学习。

可惜的是,现如今于老师已经去世了。但幸运的是,于老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写成了书,供后人学习和参考。

2.亦师亦友。

吃泡面差点被开除,是规矩还是专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很艰想象还有什么比由于不公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麻木更能摧残儿童心灵的了。”

由此可见平等、公平地对待孩子,既是对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中老师需要做到的。

毕竟,除了家长,老师就是学生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人了。

而这种尊重应该是互相的,而不是用年龄、职位、体力等硬指标来压迫弱势的一方,让他们尊重自己,而自己却可以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

也就是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互相教育,而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亦师亦友。

作为网友,大家能够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不易。但是作为学生,还是希望老师们能够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责罚,毫无原则的“专制”。

您说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泡面   温县   毫无原则   铁骨铮铮   怒目圆睁   将心比心   连长   规矩   也就是说   勇气   门口   餐厅   老师   孩子   网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