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美容贷,顾名思义便是以美容为名所衍生出来的贷款服务,它的危害性,完全不亚于校园贷、高利贷!


如今,监管部门终于对美容贷出手了!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广电总局禁播美容贷广告


9月27日,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其类似广告的通知。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广电总局表示,近期发现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


为此,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为什么直接针对美容贷广告呢?


与美容贷相比,老百姓更熟悉的应该是另一个词汇,那便是“美丽贷”。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中,孙兴等人就是通过美丽贷向年轻女孩发放高利贷,最终让这些人还不上贷款,再通过威逼利诱等各种方式将她们放到凤凰夜总会中陪酒,甚至造成了多起命案。


最惊人的是,这都是通过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这样的“美丽贷”就在我们身边,仍在不断毒害年轻女孩。近期,这些美容贷项目有持续抬头的局面,引发了多起恶性诈骗案件。


2021年8月,刚刚大学毕业的黄女士,被路边发广告的医美机构工作人员忽悠进店,做了一个价值412元的嫩肤护理项目。这点消费本身没有什么,但却没想到,这是一个噩梦的开始。


嫩肤护理项目刚刚结束,黄女士整张脸都发生了破皮红肿,把她吓坏了。随后,一名自称的主任医师对黄女士说,皮肤情况过于严重,不进一步修复会发言恶化,随后便向黄女士推销起了金额11640元的修复套餐。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没有经济来源的黄女士,是无法承受这么高昂的贷款的,但是在医美机构工作人员的软磨硬泡之下,黄女士几乎是“被迫”贷款了一万多元。第二天,黄女士感觉不对劲,想回去退款,店家态度立马大变样,拒绝退款。


最终,黄女士投诉无门,只能临时打工还着每月700元的贷款。


除了忽悠女性进行美容贷款外,还有通过“整形费用返还”、“找工作入职先整容”为名的贷款,美容贷的套路越来越多、花样百出,不少女性都深受其害。


9月1日,北京朝阳区法院审理一起“找工作办整形”的美容贷案件,被告人以高薪聘请秘书为名,向求职者宣传其已成功入职,月薪6-8万,但需要做整容来提升形象气质。


结果,10名受害者以贷款的方式消费近十万元的整形,而被告人却以“老板出车祸了”为由告知她们公司不能聘请她们,让她们陷入巨大的债务压力中。最终两名被告人诈骗金额达40多万人,被法院处以有期徒刑四年多。


可见,美容贷与前些年风口浪尖的高利贷、校园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社会危害极大,堪称“魔鬼的交易”,一旦深陷其中便难以自拔。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贷款形式,却能以广告形式在一些视频、电视播放平台播出,严重诱导观众,也难怪广电总局要禁播美容贷广告。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美容贷如何破解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美容美发类投诉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021年上半年16459件,同比增长60%,投诉量位居服务类投诉的第五位。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的成本极高。


美容贷相关的投诉之所以如此之快的增长,是因为美容贷背后的高额利润。


根据央视报道称,美容贷的利率普遍都在30%以上,远高于银行的消费贷款利率。以某美容项目为例,价格是26690元,分到24期,每期利息是1800元,最终加起来要还43200元,这相当于年化60%的利息!


如此之高的利息,无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美容贷的投诉量同期增长了60%也就情有可原了。


除了广电总局对美容贷广告出手外,其他监管部门对于美容贷现象也是严厉打击。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于2021年6月至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6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文倡议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9月26日,浙江省十部门联合下发《医疗美容乱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决定从9月至12月联合开展医疗美容乱象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美容贷,正在成为一个人人喊打的产品!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但是,监管部门严打美容贷的同时,更要对其背后的隐形受害者进行宣传教育,避免年轻女性们上当。


美容贷,消费的无疑是年轻女性对于容貌的危机感、焦虑感,总觉得自己不够漂亮,需要整形来提升自己的形象。


这种宣传焦虑的方式,是最直接有效的,一如化妆品一样,只要贩卖容貌焦虑,就很容易吸引女性消费者。


仅从化妆品来说,如今已经达到了人人都用化妆品的地步,没有化妆的反而成了“异类”,难道国人的素颜就真的那么不堪吗?


并不是,而是她们被商家诱导,默认了不化妆就是不漂亮这一刻板印象,大量消费化妆类产品。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现在,化妆品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竞争异常的激烈,品牌众多,要消费女性的容貌焦虑的话,最适合的蓝海便是整容市场了!


毫无疑问,他们是想把整容市场变成下一个化妆品市场,让所有的女性都参与整容,“提高自己的形象气质”。


整容市场,便是在高昂的利润驱使、资本的加持下呈爆发式增长的,,美容贷也应运而生。


加强法制建设,严打违规的整形场所和美容贷款,可以有效的从供给端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但是,需求端一样需要整治。


广电总局出手,美容贷广告全面停播,魔鬼交易彻底凉凉


要从根本上破解女性群体的容貌焦虑,为她们树立正确的认知,理性消费,才能减少非理性整容的出现;同时,加大市场法规的建设,鼓励正规、合法的整容机构发展,让整容市场真正走向市场化、合法化、透明化。


总之,美容贷这样的魔鬼交易,决不能让它在市场中肆意横行!


作者 | 宋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广电总局   广告   高利贷   被告人   诱导   利息   容貌   焦虑   出手   贷款   魔鬼   女士   消费者   机构   女性   项目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