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灭,国内却产生了大量的精日分子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灭,国内却产生了大量的精日分子

每年9月18日,警笛声总是在耳边响起,这是在提醒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曾经的苦难,警醒后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但不是所有人都没有忘记,有一些人不但忘记了那段苦难的历史,甚至还在歪曲历史。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在于我们对爱国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放松。同时,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也有着激烈的博弈。

一、 日本从未放弃军国主义思想

日本在二战中,对亚洲国家和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为此,日本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日本在战后所处的环境与欧洲的德国几乎是一样的。面对各国的孤立与敌意,德国走出了和解的一步。它们承认侵略罪行,并真心悔过,最终为欧洲各国所接受。

可是日本反其道而行之。虽然早年,日本也有对战争反省的表态。可是涉及实质问题,基本是避重就轻。同时,从日本的总理、内阁大臣、国会文员、社会名流,几乎都在参拜靖国神社。政坛也不时有重量级人物站出来发表含有军国主义内容的讲话。可以说,日本宁可面临着孤立和邻国的敌视仍然不肯放弃军国主义。哪怕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日本也未曾放弃。这里面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灭,国内却产生了大量的精日分子

二、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源于其强烈的自卑,以及对外扩张的野心。

日本在历史上,并非属于亚洲传统强国。一直以来,日本都被来自大陆的中华帝国的影响力所笼罩。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以外来文化产生强烈的膜拜感,对于自身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自卑感。

也正是这种自卑感,让日本人产生了向往大陆生活的愿望。当日本国力强盛时,就开始迫不及待对外扩张。而在日本面前,最为强大的阻碍的就是中国。中国国土广阔,日本扩张不可能回避。这也是在近代,日本屡次对我国进行侵略的主要原因。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灭,国内却产生了大量的精日分子

三、 日本没有自己文化的根,如果硬找,那么军国主义对日本的影响较大

日本对于外来文化有着疯狂的热爱。以前是对中国,近代是对欧洲,现代是对美国。日本对于外来文化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抛弃现有的文化基础。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文化基础也是外来引进的,所以抛弃再换一个也没有太大问题。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中国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虽然在文化上具备一定优越性,可是同理进行变革也是非常困难。

不过,日本的文化基础转变较为简单,也不是说日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军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本来说,对外进行侵略必须运用全国的力量。这是因为日本国土人口等条件限制所导致的。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灭,国内却产生了大量的精日分子

军国主义服务于对外扩张。而对外扩张一直以来就是日本社会的共识。也是日本立国的主要观念。所以日本宁肯付出较大代价,宁肯面对孤立和敌视,也不愿意放弃军国主义。因为一旦放弃军国主义,也就等于宣布日本放弃对外扩张的国家观念。

四、 日本没有放弃军国主义,可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却已经忘记爱自己的国家,他们已经倒向军国主义。

不知什么时候,中国境内出现一些精日分子。他们对日本的推崇,已经达到通过贬低自己祖国来讨好日本的程度。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逻辑。我只是觉得,要是在战争年代,这些人很可能会出卖自己的国家。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灭,国内却产生了大量的精日分子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类人群甚至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文艺界。他们接受着国人的追捧,却把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扔在一边。转过去,疯狂地向大众灌输阴暗思想,为军国主义洗白。一些年纪小的孩子,被他们所欺骗,动摇了对自己国家的忠诚。这才是非常可怕的。

抗日战争结束了76年。日本没有放弃军国主义,可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却捡起了汉奸思想,并且把这种奴化思想向青少年输送。如果这种行为不予以打击,再过二十年,可能我们国家的历史就会被歪曲,我们的先烈就会被抹黑。没有了历史,我们是否还能寻找到自己文化的根?让我们警视这一切,抵制精日思想,主动维护真实的历史,保证下一代人爱国的心永不变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军国主义   盛时   日本   阴魂   爱国   自卑感   欧洲   德国   罪行   孤立   中国   代价   分子   思想   国家   国内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