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打老师被判刑,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度的


20年前,河南省栾川县的常仁尧被英语老师张林体罚过,他耿耿于怀,终于20年后的一天,他在大街上遇到了这位老师,于是走上前去当街挥手打向张林。张林老师除了数次道歉和抚摸其臂膀示好外并未还手。

老师打人和学生报复老师到底熟对熟错?此事引起舆论轰动。近日,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认定常仁尧犯寻衅滋事罪,判处一年六个月刑期。

一、学生打老师,以暴制暴不可取

打老师不会让自己获得报复后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只会遭受舆论谴责,心里留下懊悔和自责,还会带累家人,让家人抬不起头。

20年前,老师的法治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难免会采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学生。老师的惩罚,让一些自尊心强的学生认为老师没给自己的面子,是故意跟学生过不去。

被打学生留着体罚后的心理阴影,多年后终于暴发了报复行为。但不管老师有多么不对,学生也要有宽容心,不能以暴制暴,以错制错。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恨;心中有多少苦,就有多少福。要放下怨和恨,阳光对待曾经的遭遇。学生最好的回报就是好好学习,用成绩向老师证明自己的实力。你的心胸有多宽阔,你的成长空间就有多大。心胸狭窄,走到任何地方都会遇到人际关系紧张,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有一位学生,刚刚进入初二,由于过于淘气,常常与同学打架。有一次,他在和同学玩的过程,被同学激怒,在追赶同学的过程中,他甩刀子扎伤了同学的左臂。班主任老师知道后,十分震怒,将这位学生叫去大加训斥。

其实,这位学生在扎伤同学后已经十分懊悔,带着同学去包扎了。但班主任还是不原谅,整整两学期都在批评这学生。这学生感到委屈,他在努力学好,但班主任老师看不到眼里。这学生就拿着书本,向班主任老师请教解题方法。学生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班主任注意到他也在学好。

但班主任看到的依然是他的缺点,一直批评他。几十年后,这位学生从名校毕业了,想起当年的这位班主任,他感到有些遗憾,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不能因为一次错误而原谅他。幸好,学生没有报复老师的心理,只是觉得老师这种做法不正确,他心里的伤疤一直留存。

学生打老师被判刑,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度的

二、老师以爱育才,德高者受爱戴

有些老师,从来没打过学生,学生却十分爱戴,在老师调动到别校时,学生会恋恋不舍,泪流满面。爱学生者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以德服人,人心悦诚服;以武服人,徒增仇恨。

老师教育学生一定要留意学生的心理状态,要尊重学生。尤其是一些状况不好的穷困家庭的学生,如果父母教育严厉,掌控欲强,常打压学生,学生会有自卑心。老师要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呵护和关爱,让学生摆脱自卑,增强自信。

老师打学生,是一种教育能力不足的表现,德不能服人,就以武力解决,但凡诉诸武力,教育就彻底失败了。学生可能不会变好,反而增加了仇。

老师一定要公平处理学生间的问题,不要厚此薄彼,人们不患不均而患不公,公平处理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学生打老师被判刑,什么样的教育是适度的

三、家人的引导,会成就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学校遭遇不公待遇,首先会想到向父母诉说,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有了委屈,总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父母心胸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正确引导会成就孩子一生。

目前个别父母过度纵容孩子,动辄找学校闹事,一些学校害怕出现问题,也不敢放手去管学生,只能是将问题交给父母,说白了就是怕担责。在出现老师打孩子的时候,父母也不要一味忍让,一定要告诉老师不能暴力教育。因这对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信心打击很大,不但起不到正向教育的作用,还有可能引发孩子的暴力倾向,或放弃学习的念头。

父母要激励孩子奋发而有为,变悲伤为动力,正向发展才是正道。

有一位学生,因为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批评,没收了手机,罚站。学生回家后,给妈妈说了,妈妈说以后不要再玩了,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要觉得很丢人。学生在妈妈的鼓励下,努力学习。他遇到不懂的问题经常向同学请教,但有时同学忙,这学生就去请教老师。这位老师正是没收他手机的老师,看到学生来求教,老师采取了不正确的方法——对孩子学生不屑一顾:“你啊,你还知道学习啊?有用吗?”

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他回家给妈妈讲此事,妈妈说:“老师瞧不起咱,咱就争口气,学到前边去,这是对老师蔑视的最有力回报!”

学生听了妈妈的话,刻苦学习,比别人的付出心血多出几倍。期末考试时,他的分数成为全班第一,他因此而从普通班跳到了实验班。

很多年后,这学生见到了这位批评他的老师,非常感激,他说:“老师,当年要不是您刺激了我,我根本不会那么拼命地学习,我当时就是混日子。我现在也进了名校,真的感激您啊,是您关键时候挽救了我……”

老师笑了:“其实,老师是激将法,因为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努力。只是老师那时候没多少经验,要是在后面及时表扬你,也许你的成绩会更好!”

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栾川县   老师   河南省   学生   人心   心胸   班主任   家人   年后   批评   父母   同学   妈妈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