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大多数家长认为,惩罚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 也是修正孩子错误的有效方式。尤其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长,几乎每一步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惩罚。我也没有走出中国式家长的传统教育误区,对孩子动辄惩罚,结果总是事与愿违。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儿子上高一之前,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板一眼,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孩子犯错我常常是有错必纠,甚至小题大做、训诫惩罚。惩罚的本意是帮助孩子纠错,让孩子接受教训。结果是孩子违反纪律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上网频率越来越高,打架斗殴不断升级。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高二上学期,儿子由于第三次参与打群架,我被通知到了学校政教处。和前两次群殴事件相比,这次后果更为严重。由于导致外校同学受伤,为首的两位同学被开除,学校也曾考虑开除贾语凡,由于我多方协调,并答应配合学校教育好儿子,学校才同意让儿子留校察看。学校的事情暂时解决了,儿子的事情并未解决啊!谁能保证儿子不再犯此类错误?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按照以往的思想,我肯定会狠揍儿子一顿,但这次我变聪明了,我推心置腹地和儿子谈了话:“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你心里一定非常熬煎。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惊动了学校领导,折腾了这么几天,搁谁身上也受不了。爸爸郑重向你表态:接连出现这样的事,主要责任在爸爸。一是爸爸以前对待你的方式基本是简单粗暴,这样做无形中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二是爸爸对前面发生的事处理欠妥当,只知道对你讽刺、挖苦和惩戒,没有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利害关系帮你分析透彻,以致你对这件事的认识一直停留在感性层面。”我的话完全出乎儿子意料,按照以往的惯例,儿子准备接受更大的惩罚。而这次我的态度让儿子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对立情绪也跑到爪哇国去了。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我接着说:“老爸知道你也不愿掺和这种事情,同学叫你,你碍于面子,不好推辞。你把同学情谊看得重,所以被动地参与了进去。”儿子说:“其实我真不乐意去,几个哥们儿都去了,我不愿让同学小瞧我!”我说:“你讲义气、重情谊、乐于帮助同学,说明你人缘好、有正义感。你帮助同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帮助的手段不太恰当。你们的本意是为同学好,却没想到给同学帮了倒忙,搞得同学处于被动地位——既得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又受到了学校处分。假设你们不参与这件事,同学可能会选择其他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用武力。用极端手段能搞定的事情,和风细雨也都能搞定。前者会给当事者埋下诸多隐患,后者却能给人带来和谐和福分。你打人家,自己也难免受伤害。初中阶段你用拳头打同学,造成你右手手掌骨骨折,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儿子啊!真正能让别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德行、智慧和人格力量,而不是他的拳头。”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儿子说:“不成熟的人都是考虑不周到、缺乏远见。再碰到这种事情,我不会往前冲了。我算明白了,出了事谁也负不了责任,讲义气的结果是没有义气。”我拉住儿子的手激动地说:“你能说出这样有头脑的话,老爸高兴啊!

我敢断言,这件事一定能成为你人生的宝贵经验,化作你成长的强大动力。”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良心谴责比任何惩罚更厉害,他的自责、他的心灵煎熬、他的沮丧情绪已经让他受到了惩罚。此种情况下,父母如果再惩罚孩子,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和父母对着干。父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反而不感到内疚了,他会理直气壮和父母唱反调。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一个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心,没有了羞耻心,不感到愧疚,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有的孩子对家长说:“我就是不要脸了,你能把我怎么样?”“我就这样了,谁也别指望改变我!”“我丢不丢人,关你什么事!”真要是这样,家长拿他真没办法。所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保护孩子的生命同样重要。我儿子之所以受到感动,后来又爆发出那么大的内心力量,是我尊重了孩子的人格、维护了孩子的尊严。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一般来讲,父母惩罚孩子时,孩子会怨恨父母。一个孩子内心充满了怨恨,是不可能接受教训的,所以惩罚往往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大概不会有任何孩子在受到惩罚后会对自己说:“我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这样做是对我好,我一定要改正错误,我要更有责任心,我要更好地和父母合作,我一定要让惩罚我的大人高兴……”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所以,高明的家长一般不会惩罚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当孩子犯错时,他们应当接受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不是受罚。在惩罚的过程中,孩子会把所有精力用到如何对付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省以及思考改正错误的机会。确切地讲,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没有爱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爱融不开的坚冰,没有爱打不开的心锁,没有爱逾越不了的鸿沟。不是吗?我在儿子身上花费了一点爱,给了孩子一点理解和尊重,竟然得到了如此大的回报,竟然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试想,如果我们天天用心对待孩子,从内心深处善待孩子,我们的亲子关系将会多么融洽、和谐?我们将会收获多少幸福、快乐?孩子将会从父母那里汲取到多少成长的力量?我们的孩子将会变得多么优秀、杰出?

惩罚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如果家长朋友痛下决心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都能找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充分理由,都能找到家庭教育的最佳契机,都能找到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都能从每件事中发掘出教育智慧,都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都能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批评、训斥、惩罚孩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爪哇   孩子   本意   自尊心   手段   爸爸   儿子   家长   父母   事情   错误   力量   同学   学校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