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一直溺爱您的孩子,这几种做法存在,孩子将一事无成

当代家庭教育中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无依靠才是最好的依靠

——官二代沦为阶下囚,赤贫儿成了科学家

上世纪70年代,村里来了一位城里的下乡知青。小伙子的爸爸是城里的大干部,文革中受到冲击,下放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接受改造。小伙子在我家住,我们经常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小伙子因我们家是贫农、我妈是村干部而受到关照;我因和他接触增长不少见识而自豪,我们成了好朋友。

文化革命结束后,他的爸爸得到了平反,被提拔到省委一个重要部门当领导。小伙子也回到了省城,蒙爸爸的荫护,他被安排到省政府某局。由于他追求进步,加上父亲的关系,他从科员一步步被提升为科长、处长,后来成为某委局的领导。

权力大了,难免头脑发热,自认为严于律己的他,没有抵御住糖衣炮弹的诱惑,因受贿被判刑15年。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村庄有一个超级贫困家庭。这个家庭长年锅里没见过一滴油,炕上连一张破苇席都没有,全家人睡在土坯炕上。家里4个孩子因上不起学,全部在家务农。最小的孩子,读了冰心的《寄小读者》这本书,萌生了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全家命运的念头。他对爸爸说:“你供我读书,花的钱将来我一定加倍还你!”为了供儿子上学,年届45岁的爸爸学会了剃头,担着挑子走村串巷给人理发。为了能揽上生意,他的收费超低,理个发、剃个头仅收一毛钱。

深知爸爸供自己上学不容易,孩子读书格外用功。啃着玉米面馒头,有时连咸菜也吃不上,

他却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经过努力,他考进了武汉大学。4年后,他又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硕博连读研究生,现在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工作。

一个令千万人羡慕的佼佼者,却沦落为阶下囚;一个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却成了科学家。

那个官二代的孩子,生下来嘴里就含了一块玉,他有意无意内心会产生一定的优越感,而缺乏危机感、没有忧患意识,放松了自我监督,自觉不自觉沦为物质财富的奴隶,滑向了罪恶的深渊。

那个赤贫的孩子,由于没有依靠,只有靠自己。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完全彻底改变了命运。正应了那句古话:“千金难买幼时艰!”贫困给他注入了精神钙质,磨难变成了他的精神财富。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无依靠才是最好的依靠!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个人得势时,尤其要守住自己的心;一个人失势时,更要安贫乐道、自强不息。


传金传银不如传品格

清朝嘉庆年间,进士姚文田编撰了一副对联:“世上凡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家训是:“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姚文田的对联和马英九的家训说的都是两件事,读书学习和积累德行。在我们的学习平台上,弘扬和践行的也是这两件事。在我们的倡导下,很多从不读书的父母拿起了书本,他们克服了文化水平低、工作繁忙等重重困难,进入到学习型父母的行列。从不习惯到习惯,读书、学习成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践证明,读书和修德是孪生姐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读书促进修德,修德带动读书。在我们的读者、学员中,有很多人这两件事都做得非常好,不少人做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实在令人感动。读书学习、提高素质、提升品格,让他们大获裨益,让他们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有一位搞企业的爸爸,通过读书、修德,不但收获了夫妻恩爱、亲子和谐,收获了孩子的大幅度进步,同时也成就了事业的节节攀升。通过内外兼修,这位爸爸对人性的理解加深了,说话的艺术提高了,对孩子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渐渐地,儿子也喜欢上了读书。儿子在书中吸取了正能量,有了理想,有了追求,自我教育意识大大加强。一个学期后,儿子被评为三好学生。

这位爸爸说:“以前,我的内心非常浮躁,上班之余,大部分时间忙于应酬。由于忽视了自我成长,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事业发展都遭受了坎坷。那时我的家里一团糟,我不回家,妻子也赌气去打麻将。家里关着门,儿子放学后直接到网吧去玩。夫妻一见面就闹别扭,我也无心做生意。接受贾老师的引导,下班后我即刻回家。做做家务,看看书,陪陪老婆孩子,我觉得这才是高质量的生活。守住了自己的心,我不但化解了危机,整个人生都更上一层楼了。跟着贾老师学习,是我一生最正确的选择,我感到我这一生值了!”

下面这位妈妈的进步,尤其值得大家点赞。

有一位刘姓公务员妈妈,由于个性强势,不但夫妻关系紧张,青春期的女儿也和她激烈对抗。痛苦和烦恼时常伴随着她,她感到痛不欲生。经人介绍,这位妈妈向我咨询。我告诉她:“要想走出困境、化解危机,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读书、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

接受了我的建议,刘妈妈把读书当成了一件重要的事。读了5本书,她内心不再焦虑了,性格趋向儒雅了,女儿不那么对抗了,和老公也能交流了。尝到了甜头,她又到书店买了几十本书。刘妈妈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读书学习上,一年内她累计读了60多本书。一次,刘妈妈和我分享读书心得,她说:“读书的过程,是和名人交流的过程,是梳理人生的过程,是沉淀思想的过程,是积累智慧的过程,是凝聚成长力量的过程,是获得幸福体验的过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书籍更好的东西了,没有比读书更有意义的活动了,没有比读书人更幸运的人了。”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一年以后,刘妈妈收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礼物,命运之神送给她一个大大的祝福。他们夫妻越来越默契,两个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女儿也把妈妈当成了闺蜜,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告诉她。掌握了女儿的思想动态,她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帮到女儿。女儿内心顺畅了,学习积极性也大为提高,学习成绩持续上升,八个月左右,成绩排名前进了180多名。尤其令她高兴的是,她在单位的数次发言,赢得了大家的普遍好评,同事们都对他赞不绝口。由于她读了大量书籍,她的分享思想性强且言之有物,引起了领导的重视,领导推荐她参加市里的演讲比赛呢!

以上两个案例,从得失的角度讲,他们失去的是浮躁、诱惑和平庸,而得到的是自信、充实和希望,可以说,凝神聚力,蓬勃向上,提高修为,不但是给自己生命唱赞歌,也是对家人、对孩子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其实,打破“盛不过三代”的魔咒,实现家族可持续发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就能不断地打造自己的优良品格,进而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品格陶冶品格,生命影响生命。只要我们把美好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的家庭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的家族也能够世世代代兴旺发达。

吃亏是人生大智慧

吃亏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吃亏、乐于吃亏应该是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害怕吃亏,抗拒吃亏,说穿了是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违背了上天的意志,是逆潮流而动的行为。自私等于自毁。下面讲一个不肯吃亏给兄弟俩带来杀身之祸的故事,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一些人生启迪。

这件事发生在山西某县。

弟兄两个合伙做生意,年终分利时哥哥多分了一些,弟弟觉得吃了亏,心理极端不平衡。弟弟找哥哥理论,哥哥认为自己付出得多,不肯让步,弟兄二人大吵了一架。弟弟感到受了奇耻大辱,买来猎枪把胞兄残忍地杀死,弟弟也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假如兄弟二人有一人肯吃点亏,这个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如果弟弟有一些度量,能想得开,就不会找哥哥理论。再说弟弟也不一定是真吃亏,哥哥这样分配利润,自有他的道理。假如哥哥宽宏大量,尽管自己多出了些力,也会和弟弟平分,便宜的又不是外人。何况弟弟已经提出来了,怎么说哥哥都应该有些让步,弟弟生那么大的气,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可悲的是,弟兄二人都不懂得吃亏的道理,因而演出了一幕极其荒诞的悲剧。弟兄两个如果地下有知的话,也许会寻求和解,但他们在家人和孩子心中种下的仇恨的种子,已经结出果实,定会祖祖辈辈往下延续。

其实,吃亏是上天送给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肯接受这份礼物的人,往往幸福坦然,往往一生平安。我在《真的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中写道:“你看那个人多傻,傻得连一点亏都不知道吃!”平心而论,这样的人才是真傻呢!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傻,彻头彻尾的傻。

在鲁西农村,有这样一个人。此人从小被父母溺爱、娇惯,极端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得令人发指。此人想方设法占尽别人的便宜,占不到便宜他就认为吃了亏。他把当公务员的哥哥当成了摇钱树,变着法子向哥嫂要钱、要东西。有一次,他打着盖房子的幌子,理直气壮地去跟哥哥要钱。哥哥刚说这段时间不太方便,他的脖子就爆出了青筋。他冲着哥哥骂道:“你不方便,就是借钱也得给我!不向你要钱向谁要?全家人巴着你出人头地,就是要沾你的光!如果沾不了光,巴你干啥!你是干部,不一定哪天会倒霉。到那时,我免不了受牵连。现在得你些好处,将来受点害,我心理还平衡些。如若不然,我算倒了十八辈子霉了!”

此人自认为精明过人,但他却不明白,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在两个孩子心里播下了种子,种下的是不良的种子,结出的也必定是恶果。受他的影响,两个孩子都是鼠目寸光、自私自利、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人。大儿子种责任田,总想挤占地邻点地亩,人家和他理论,他就对人家大打出手,结果进了派出所;二儿子为了三寸宅基地,三天两头跟邻居吵架。为芝麻大的事,和邻居打了三年官司。他家有什么事,前来帮忙的人很少。家里建房,连把铁锹都借不到。乡亲们都认为他家人难缠,没人愿意和他家打交道,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他家的两个男孩,大的31岁,小的29岁,至今都是独身,没有人愿意给他家孩子介绍对象,偶尔有介绍的,人家那头一打听,都说他为人臭,也就没了下文。

吃亏是人生高境界,吃亏是人生大智慧。鼓励孩子吃亏、支持孩子吃亏,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给孩子最好的祝福。吃亏能给孩子带来祥和,吃亏能让孩子远离伤害,吃亏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天是公平的。不怕吃亏的人最终吃不了亏,“回报”追逐的是不在意它的人。众多智慧浓缩成一句话:人欠你,天还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孩子   溺爱   品格   弟兄   吃亏   他家   小伙子   弟弟   做法   爸爸   儿子   哥哥   女儿   两个   过程   妈妈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