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国内,社会价值的评价已经多元化,但是学校的基础教育评价却还是只有学术型一条路。

英国孩子从小一直“玩”到中学10年级,就是孩子到了15岁,才开始应试。英国教育是前期太松散,后面又太紧凑,结果很多学生适应不了中考。当然,这样有个好处,就是能划分出学术和非学术的孩子。这样也有个坏处,就是如果没有合格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也会让一些可以进入学术领域的孩子误以为自己不行,过早放弃。

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英国的私立教育理念,就是以儿童为中心、价值多元化、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目标则是培养健全的社会公民,所以会要求学生去参与社会建设,约束他们的着装、培养礼仪、强健身心。其教育的核心其实是wellbeing(健康的心理和生理)带来的自信和幸福,教育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承诺是第二位的,学术勉为其难排到第三位。

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反观国内,虽然教育局三番五次要求小学少布置作业,减少小学生的负担,但是家长不淡定,学校减负,那就去培训机构加餐。国内教育有很多考试,孩子从小就有严格学术训练,这样对普及知识有很大的好处。但也让人担心孩子会不会比较早地厌学。因为考试,就会有比较和竞争,考试的答案唯一性,都会在孩子的世界观建立时留下刻板烙印。深圳今年小学一、二年级已经取消期末考试,孩子太小,这么早进入选拔,真没有必要。

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根据不完全统计,哈佛、普林斯顿、康奈尔等名校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都进入金融领域,大部分不会考虑学术界。北京大学也列出一个数据,北大一年级的新生,高达30.4%的学生厌恶学习,甚至认为学习没有意义。目前国内顶级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来自北大毕业的比例并不高,也就是说,高中最学霸的那一批人,最后都没有沉淀下来,要不出国,要不转向“更赚钱”的职业去了。听说深圳某区教育局只招985和211的毕业生当老师。而深圳中学2020年新入职的66名老师中,硕士有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甚至连体育老师都有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验证了任正非说的一句话,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黄同学,在11岁时,被父母送到英国顶尖的私立学校就读,他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疯狂补习英语、刷题和面试,以及100万元的费用(十几年前)。

后来,黄同学如愿进入英国百年私立学校就读,成为邻居的样板和标杆。但没人知道,这位男孩如何忍受父母为自己花费重金的心理压力,也没人关心他的孤独、无助,他没有社交,没有朋友,跟父母也说不上话,活成一个隐形人。

现在,黄同学在英国读完大学早已回国,他的名字和他曾经制造的样板和标杆,成了一段提起来并不让人激动的历史,一切回归平常。他父母对他的要求,也已经明确为:结婚生子,平安就好。

他11岁出国,花光100万后,父母才知道非学术型孩子不是那样培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很多故事只是开始,并不代表结局。

千万不要被某些机构带着走,乱了节奏,失去了自我,平添焦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普林斯顿   花光   岁出   父母   学术   孩子   英国   标杆   深圳   毕业生   领域   同学   老师   社会   国内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