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作者:八段锦,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更多教育心理可以关注我~

《新闻故事会》栏目报道对山西运城一名精神科医生的采访,据张医生介绍,他们每年要接待6000多名精神类患者,其中一半是青少年。

令人惊讶的是,最小的患者小艺才9岁

小艺的父母对她期待很高,希望她“给家庭争光”、“能出人头地”,小艺认为只有好的成绩才能报答父母对她的关注和爱。

她的自尊心非常强,争强好胜,一旦认为自己做得不好或者担心不够好,压力就会特别大,9岁的小艺就这样患上了典型的儿童情绪障碍。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儿童情绪障碍( childhood emotional disorder)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轻度儿童忧郁症,以焦虑、恐怖和抑郁情绪为主要表现,一般发生在十几岁的青少年中,9岁的确有些早了。

主持人也说,咱们9岁时在干嘛?放了学都在外面撒野,丢手绢、跳皮筋和小伙伴一起回家。

可现在这都是奢侈品,根本不敢想了。一年级小学生写作业就要9点,然后还要做课外的阅读。

张医生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患情绪障碍的比例逐渐增高,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过大造成的。

日益加剧的学业和竞争压力,连父母都会感到焦虑,都甩给孩子,他又怎么承受得起?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01 比起成绩不好,更令人担心的是兴趣丧失

我大姐最近当姥姥了,她和姐夫都很兴奋,对外孙小东特别用心,每天给他看各种故事书,和他说好多话。

看到只有几个月的小东竟然目不转睛地看书,我忍不住揣测,他将来会是个爱读书的小孩吧?(我太现实了……)

不过小雪夫妇(小东的父母),是那种“随你们折腾反正我是不在乎的”的年轻人的态度。

小雪曾经就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有人看着就做作业不看着必然走神,我姐真是坚持了好几年,每天雷打不动坐在书桌旁陪读(比我强一万倍)。

她那时非常坚定地认为,小孩就是要这样。

在我大姐不懈的努力之下,小雪终于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研究生也上了,但是好像就是一直毫无野心,没有为任何事情奋斗一下的想法。

去大公司,嫌累换成舒服的;和学历匹配的高职位不做,宁可选择不用操心的低职位,对什么都没多大兴趣的样子。

我大姐不坚定了,经常反思当初做的到底对不对,是不是逼得太狠没有自己的想法了?

小雪小时候手很巧,会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的,喜欢做缝纫和手工。如果那时能多考虑考虑她自己的兴趣,也许她就不会这样了呢?

有一个女孩也是从小喜欢整理东西,大家都以为她将来会成为没出息的家庭主妇。国中三年级的时候,她读到一本畅销书《丢弃的艺术》,对整理房间更有兴趣了,于是开始研究收纳整理的技巧。

15岁,她读遍所有和整理有关的书籍;

大学二年级她开展了自己的整理咨询业务,毕业论文也是相关的内容;

19岁,她拥有了自己的整理收纳公司。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现在已成为知名整理专家的她,事业如火如荼,还写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被选入2015年美国TIME杂志“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

她叫近藤麻理惠,一个身高只有142cm的小姑娘,因为做家务影响了全世界。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兴趣这东西总不被当做正事,可唯有这样东西,才能成为人们咬牙坚持下去的最大原动力,才有可能让普通人也有机会闪闪发光。

也许,这是小雪的另一种人生版本?

可惜人生是单行道,“假如”是永远没有答案的。而父母的痛苦也就在于此——你做什么都有可能后悔。


02 不支持孩子,可能只是白白浪费他的生命

歌手朴树的父亲是北大教授。北大家属院里的孩子,很多都立志成为科学家,可朴树并没有这样的理想。

小升初比北大附中的分数线低了0.5分,朴树回忆到,“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朴树很早就去做心理诊断了,医生说他是青春期抑郁症。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后来,朴树认为多年抑郁症的根源就是没考上北大附中;而父母则认为,是因为他上初中以后班长一职被老师撤了,导致他开始严重不合群,话少,失眠。

也就是初中的时候,朴树告诉父亲,“音乐比我的生命还重要。”还把父亲给他的游戏机偷偷卖掉报了一个吉他班。

朴树高中都是混过去的,因为抑郁症父母也不敢逼他学习,但是学还是要上的,北大教授的孩子不上大学?这实在不能接受。

临高考前几个月朴树玩命学习,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朴树把录取通知书交给父母:“我是为你们考的,不去了啊。”

朴树最终还是走上音乐的路,但抑郁一直伴随着他。

你拼命逼孩子做的事,也许孩子不会马上反抗,但他可能早晚都要反抗,不过是白白浪费他的时间,还有额外的代价。

如果孩子因为想要坚持什么而反抗你,这绝对是好事,一则说明他有能力坚持自己的想法,二则说明他有自己的兴趣。

兴趣,而且是宁可反抗父母都要保留的兴趣,那绝对是稀缺品啊!

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因为他们不听话就烦恼,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他什么都不喜欢才难过呢。

如果有一天他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了,那就是真正的悲哀。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03 兴趣是怎么丧失的

每个人至少会有一样兴趣,如果没有那是丧失掉的,不是缺乏。

没有生来就不爱学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小孩,如果是那样,小孩子就没办法吃饭、穿衣、走路和说话,也就不可能长大。

但是,学习不是只有一种,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完全适应现在学校的学习。

孩子对世界最好奇,是培养兴趣的好时机, 可是这些时间我们都用来考非常难的试、做特别“有用”的活动了,而且“努力”的时间越来越早、压力越来越大。

玩?不行,学习去!发呆?不行,学习去!所有通向兴趣但太“浪费时间”的事都被禁止了,除非对升学有利的“特长”。

最该培养兴趣的时候,我们在努力考试;最该把兴趣变成事业或者终身爱好的时候,我们在考虑养家糊口。

作为父母,我们也是这么一路努力抹杀了自己的兴趣。

有些人很幸运,终于在人生的磨砺试错中找到了方向;更多的人是被现实折磨得只能躺倒。这时候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们的兴趣就是孩子……

为他生,为他死,为他陪读出心脏病。

可是我们喜欢的东西,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啊。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而你也除了孩子什么兴趣都没有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丢掉的是最值得珍惜的宝藏。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04 保护兴趣,就是守护生命

中国留学生一般都是成绩最优秀的,但是考到了国外最顶尖的大学,获得的成就却未必比那些成绩不如我们的外国学生。

因为很多中国孩子不是因为喜欢才选择专业,要么是家里安排,要么是为了就业。很多人都无法坚持专业学习,或者学完也不优秀。

只凭兴趣做事当然不行,可是没有兴趣,你也很难把一件事做透、做久。

遇到事业的瓶颈,兴趣是黑夜里的一盏灯火;遇到人生的困境,也是兴趣来支撑。人生本来就艰难,如果连兴趣都没有了,要靠什么活下去?

抑郁,就是对什么都丧失了兴趣,失去生命的活力。兴趣丧失的人生,十分危险。

有的时候,孩子的兴趣是你无法忍受的,比如说玩手机。那也不能生硬地剥夺,一定要看看,除了手机,他还有没有别的乐趣?

被抢走手机而跳楼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了,因为他们把手机当做逃离现实最后的港湾。在没有帮助他们找到新的乐趣之前,绝对不能把唯一的快乐也抢走。

守护兴趣,就是守护生命。

兴趣丧失的原因,是不知道尊重内心的声音。 人的本能,就是要成为自己。只有符合本心,才能让人迸发出不可思议的能量。

爱太多,会变成负担和干扰。别轻易扼杀孩子的兴趣,更别扼杀自己的兴趣,让我们都能活得像个真正的人吧。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参考:变幻世界中的异常心理学

.END.

作者:八段锦,心理咨询师+建筑师,用治愈的声音讲述走心的教育心理学,已出版《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等。公号“心理八八”(ID:bdjxlbb),喜马拉雅FM:八段锦的心理八八。

更多相关文章:

抑郁症患者自述:自杀过两次,我终于学会了放松

最强大脑蒋昌建自曝患重度焦虑症:太自律的孩子更让人担心

六六:被青春期儿子气得更年期提前,《少年派》就是这么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朴树   兴趣   小雪   情绪   父母   压力   努力   东西   生命   儿童   孩子   心理   女孩   时间   人生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