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行业变天了!宝妈今后可以放心购买宝宝霜了?

年初,大头娃娃事件引起网友一片哗然,主要是因为儿童护肤品中非法添加过量激素,导致孩子面部肿大。对此,相关部门展开调查,随后对相关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

但是,始终没有对化妆品中添加不该添加成分,如何用量,用量过度有明确规定。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44号总局令,其中内容显示,《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21年7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第1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根据《办法》,当事人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将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

在化妆品领域的规定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生产、销售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化妆品的行为,将会被列入失信名单。

该《办法》自今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并明确指出,2015年12月30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3号公布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办法》中明确表示:“对于较重行政处罚”内容包括,依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按照从重处罚原则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营业执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的其他较重行政处罚。

其中,《办法》对化妆品领域中的相关违法行为作出了明确规范。

其中包括,生产、销售未经注册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销售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化妆品;以及其他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违法行为,视情节将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其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接受相应处罚。

同时,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收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告,经公告后复查仍不合格;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的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结论,严重危害产品质量安全;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组织虚假交易等严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价格串通、低价倾销、哄抬价格;发布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等一系列行为,也适用于本《办法》。

虽然《办法》涉及化妆品行业各个环节,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第一次在管理办法中,明确对化妆品中的“非法添加”作出了规定。

什么是非法添加?

据了解,主要是指生产商在化妆品中添加铅、汞等重金属,烯酰胺、石棉等工业残留物,部分激素类药物及部分植物提取物,以此提高产品的特定效果。

长期使用含有此类添加物质化妆品的消费者,会造成严重损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的后果。

“大头娃娃”事件就是案例。

实际上,婴幼儿洗护用品在近几年屡屡出现问题,《办法》的推出对于行业来说是约束和规范的开始,同时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份保障,希望接下来婴幼儿洗护品牌能以身作则,约束自身的行为规范,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化妆品   行政法规   用量   婴幼儿   激素   行政处罚   管理部门   虚假   总局   物质   放心   消费者   名单   办法   宝宝   国家   行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