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绪敏感成为一种优势

2020年初,一场来势凶猛的疫情让人措不及防,武汉作为重灾区,在封城之初!政府提倡所有人自行隔离,每天测量体温。有个小伙子,因为太紧张,情绪激动,一连几次量得体温都偏高,小伙子拿着体温计反复测量,几近崩溃。他的父亲无奈地说,我不担心你得“新冠”,我担心你把自己逼疯了。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言下之意,情绪多么难以驾驭。我们可能每天被情绪包围,却无力应对,打听了许多应对情绪的小技巧,却仍然焦头烂额。原因是可能我们根本不了解情绪。

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资深心理咨询师,张维杨博士的著作,《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一书,从新的视角,教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不再忽略、压抑或随意发泄,把情绪从内心的小黑屋里放出来,真正地开启我们内在的智慧,实现情绪自由。

1、情绪从何而来

通常,人们都把自身体验的情绪归因于外界,认为是外界的人、事、物引起了我们的情绪,《情绪,请开门》中说,情绪并非单纯地由外界刺激造成,而是经过了内在反应系统的构建与加工,反应系统的核心是观念和认知。

也就是说,是我们的观念和认知把外界的刺激构建成了我们所体会的情绪。就像面对疫情,有人情绪几近崩溃,如前文提到的武汉小伙子;有人惶惶不可终日,国外逃到国内,隐瞒病情,谎报行程,如那些美籍、澳籍归国巨婴;也有人而冒着生命危险选择逆行,如终南山院士,他不知道武汉疫情严重吗?他不怕感染吗?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志愿者,前赴后继地奔赴武汉,他们不怕吗?

当然怕,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啊。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是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认知与其他人不一样,在他们的观念里,去武汉是治病救人,他们把治病救人当作自己使命和责任,他们相信自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们不仅主动到一线,甚至还充满勇气。

瞧,同样的一场疫情,但由于观念和认知不同,人们产生的情绪和行为也不同。这就不难看出,对情绪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外界的刺激,还有反应系统,可以说,对于情绪而言,独立于反应系统的刺激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一个事物被感知,就会被纳入反应系统,如果我们完全感知不到一个事物,那么它对我们来说就是不存在的,我们也无法讨论它。

既然情绪来源于反应系统,而反应系统是一个人生命的组成部分,那我们就可以随时观察它、研究它、改造它,不需要受外在条件的约束。

2、好好感受比什么都重要

要应对情绪,就从觉察身体、觉察情绪、觉察念头开始。

首先要知道此刻自己有什么情绪,这个情绪在当下的生命中以什么形态存在。就像要拿茶杯,我们的意识必须先通过感官发现这个杯子。第一步是觉察情绪在身体里的投影,因为身体是情绪的土壤,俗话说,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身体和情绪是互相影响的。

可以通过观察眼、耳、鼻、舌、身,这些身体感官带来的感受;可以感受酸、麻、痒、痛、心跳加速、全身冒汗,这些内在感受;可以关注呼吸的状态,是急?是缓?在觉察这些自身感受的过程,就已经将注意力聚焦在当下了。此时,情绪就是一种身体的反应。

切记,不要对这个情绪作任何解释和归因,不需要追究这种情绪是什么事、什么人引起的,什原因造成的。我们只需要慢慢熟悉,这种特定的情绪在身体中的反应。就像一位医生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摔伤的人,医生要考虑的只是救人,是伤者此刻的状态,而不是这个人是如何摔伤的。

然后觉察情绪本身,如果觉察身体是观察植物土壤下的根部,觉察情绪就好比观察植物土壤以上的部分。情绪分为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部分。可以用语言可表达的部分,我们就可以给情绪命名,是喜、怒、哀、思、悲、惊、惧里的那一种,然后觉察这种情绪的程度,比如愤怒,愤怒的程度,是生气还是暴怒?还可以和以往相类似的情绪作比较。

就像有人欠老王500元钱,老王愤怒地把欠债人揍一顿。人们都觉得惊讶,500元不至于。可是深挖原因,原来是有好几个人欠老王钱,有的数额还很大,他们故意拖着不还。这个欠500元的,今天恰好态度很不好,于是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态度激怒了老王。老王的愤怒不是因为这一个人,而是好几个欠钱不还的人,如果老王能够意识到以往自己遇到这事也生气,今天特别愤怒不是这一个人的原因,也就是把当下的情绪和以往类似的情绪作比较,情绪就会缓和下来,也就不会大打出手了。

对于无法言表的一类情绪,可能还比较靠近土壤,但是已经足以让人觉察它的存在,就像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人,可能我们还无法一下子喊出他的名字,但是不用着急,保持平常心,持续观察就行了。

通过对情绪的觉察,慢慢地我们就可以识别、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情绪在整个觉察的过程中会被纳入一个可知、可感和可控的范畴,也就会趋于平稳。

最后觉察念头,这就好比是植物散发出的味道。值得强调的是,念头和想法不同,想法是意识可控制的,念头是意识不可控制的。

觉察念头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忽略,念头也是情绪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个月刚刚发生的合肥一女子杨某携子女坠亡事件,引全网哗然。事后有报道称,杨某家庭不和,坠楼前几日已着手办理离婚手续。无论杨某生前经历了什么,但是携带2个年幼的子女跳楼绝不是事前的计划,更像是当时脑海里闪现的一个念头,其实就是当时一种情绪的表达。

美国婚姻问题专家温格·朱利在《幸福婚姻法则》里说,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想法。每一对夫妻在吵架时,任何一方都可能闪现不好的念头。但也仅仅是一个念头,不可能是一个理性的计划,这个念头其实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现实生活中之所以会出现杨某这样的恶性事件,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们缺乏对念头的观察。人们没有发现自己只是在表达当时的情绪,并非真的要被执行。而因为缺乏这种觉知,人们可能冲动行事,甚至做一些非常危险的行为,并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所以,好好感知自己的身体,感受当下的情绪,觉察当下的念头,尤为重要。

3、学会表达情绪,与情绪共舞

现在就开始一个小练习吧,尝试观察一下自己此刻的情绪状态,是开心?是放松?是焦虑?观察后,我们发现,所谓过得好不好,就是指当下所处的情绪状态。也许,我们发现,无论对情绪本身还是应对系统,都不满意,迫切想要改善。接纳,是改善的前提。

这就像我们要去三亚旅行,但是我们被工作、孩子绑住,无论多想去都去不到。其实问题不是去三亚,是绑住我们的事,是安排好工作,安置好孩子。只有接纳这个事实,才会想办法解决。但凡你对现状还有一点点不接受,你就不会真正地、细致地观察自己,也就发现不了问题在哪里。

然后是表达,让情绪流动起来。《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诗歌其实也是人们的内心一种情绪的表达,说出来就变成了诗,作诗的人内在有了情绪、情感,表达出来就成了语言;有时候,语言也不足以表达时,人们就会唉声叹气;如果叹息还不足以表达内心活动,人们就会去歌咏它;如果歌咏也不足以表达,人们就会手舞足蹈,用身体来表达。

这是古人表达情绪的方式,跟今天我们去k歌,去蹦迪,异曲同工。

书中说,即便像做饭这样的日常活动,如果不仅仅把它视为一项任务,而是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味,它也可以变成一种情绪表达载体,带给自己享受、领悟、疗愈。

日本电影《小森林》里有个小女孩,妈妈离家出走了,她很难理解这件事,也由此产生了很多无法表达的情绪。她记得小时候妈妈会给他做各种美食,后来,她通过做一些以前妈妈做过的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做这些菜和吃这些菜时,她的很多感受和情绪得以流动,也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生活中,我们可以表达情绪的方式何止做饭?语言、身体、音乐、绘画、手工、编织、甚至于玩泥巴。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发现、创造属于自己的表达载体。找到适合自己的载体,就是给情绪找到一个很好的流动、释放、呈现的途径。也就不会忽略、压抑或随意发泄情绪了。

《情绪,请开门》


情绪是信使,每种情绪报的是什么信,作者深入分析了六种常见情绪的运作,比如,原来焦虑大有作用;抑郁竟然是一种高级情绪。

作者说,把握了情绪,就把握了生命的根本。在临床中,张维杨博士已经帮助很多人体会了聚焦并有效应对情绪的益处。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方法并从中获益是张维杨博士纂写这本书的初衷。那就让我们跟着这本书,拨开情绪迷雾,开启一段情绪之旅,学会应对、处理、表达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情绪   武汉   疫情   土壤   认知   外界   念头   愤怒   敏感   观念   危险   身体   状态   优势   原因   发现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