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作者:磊小石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建国至今,发生过很多震惊中外的恶性案件,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白宝山、贾文革、张氏兄弟等等,他们仿佛恶魔降世,用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突破社会的底线。

如果抛开其他,这些犯罪分子的胆识和计谋,确实是高于常人的。白宝山两地作案,采取迷惑手段,导致警方迟迟不能判断是否并案侦查。贾文革连续杀害40余人,尸体就堆放在自家菜窖内,冷静到令人发指。

普通的警察,似乎难以对付他们,但上天,又不愿看到这些魔鬼逍遥法外,本书则记录了这些恶魔们跌落的瞬间。而把他们推向断头台的,是一位今年已经87的老刑警,黑龙江省公安厅痕检专家崔道植。

最终,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衣冠禽兽们知道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本书的作者冯锐,一位公安战线资深文化人,历时数年,跟踪采访崔道植以及他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全景还原一个真实的崔道植,一个新中国第一代,乃至世界级刑侦专家的风采。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本人物传记,它更多的在展现一种精神,一种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冯锐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崔道植和这种精神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伴随这种精神的,还有大量鲜为人知的恶性刑事案件的侦破细节,催人泪下的暖心时刻,以及崔道植一生的传奇经历。

有猎奇、更有眼泪;有故事、更有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方向。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用心感受新中国第一代刑警,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刑侦史诗,由此开始。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童年 原来并不是人人都有

在了解了崔道植的童年经历后,作者冯锐突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心酸,代替了文字。

大概没有谁的童年,如崔道植般凄惨。

4岁丧父,6岁被母亲抛弃。他的童年,是灰色的,严格来说,是黑色的,没有一丝色彩。

崔道植清晰地记得,6岁那年,母亲把他带到了一片玉米地里,等再回头,母亲已不见了踪影。

在崔道植的一生中,除了母亲的“失踪”外,没有任何一件破不了的案子,唯独至今下落不明的母亲,成为了他心头的“悬案”。

所以,便有了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慌”。那是崔道植一生中少有的慌乱时刻,但至今,他也不愿意承认,是母亲抛弃了他。

在《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这些经历,除了让崔道植沉默寡言外,所幸没有给他的成长带来任何的灾难,反倒让他养成了独立、顽强,坚韧的性格。

而这些,后来都成为了崔道植独有的名片。

少年参军的经历,让崔道植得到了历练,很多优秀的品质,也都是在部队的大熔炉中,淬炼、升华。这一点,在作者与崔道植的交谈中,得到了印证。

即便离开部队已经60余载,再谈起那段经历,崔老的眼中依旧满是光芒。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每一次破案 都是一个故事

破案的经过,往往让人忽略崔道植不要命式的工作方式,截取几段,便可窥一斑。

白宝山无疑是中国众多悍匪中智商较高的一个,他多地作案,计划周密,持枪杀害15人,抢劫现金百余万。每次作案前,都要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几遍,觉得有把握了,再行动。

对于迷惑警方视线,白宝山交了一份让他自己很满意的“答卷”,他在新疆服刑完毕后,就地杀害军警人员,抢劫枪支后在新疆和北京同时作案。

但警方在侦查时却没有充足的理由将两地的案件合并,根据初步鉴定的结果,两地作案的枪支,完全不同,打出的,却是相同的子弹,且相隔3000公里,很难并案。

虽然射出的子弹相同,但崔道植愣是几个昼夜不眠不休,从弹壳细微处的微小横线,判断出,两地作案的枪支是同一支枪,八一式自动步枪,因为初检时判断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没有这条横线。

寥寥数语,印证了几十年的痕检功力,那年,崔道植63岁,计算机,还是稀罕的产物,所做的痕检弹道等工作,几乎全凭手工完成,更神奇的是,崔道植预测,犯罪分子,很可能是新疆服刑期满人员。

这个判断,是压垮白宝山的最后一根稻草。

贾文革强奸杀人案震惊了国内外,在进入贾文革家的菜窖时,崔道植低沉的可怕,里面陈列着几十具高度腐烂的被害人尸体。

也许在贾文革看来,这些都是他储存的“菜”。但崔道植觉得,这些冤死的人,在他们的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爸爸、妈妈、女儿。

在不通风的菜窖里,如此多腐烂的尸体,味道可想而知,细菌的感染力更是可怕。

但崔道植,却比任何一个人,在现场呆的时间都长,气味和感染的危险,都不及为这些死者讨一个公道,来的重要。

最终,在这个令人崩溃的菜窖中,崔道植连续工作一个多月,手绘现场的三维立体图,固定大量证据,最终,把贾文革送上了断头台。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每个人 都需要一种精神

崔道植对于名利的淡泊,可以说“世所罕见”。

这一点,作者深有感受,同在省公安厅工作,相比较取得的成绩,崔道植本可以获得更多的荣誉,但每次当荣誉到来的时候,崔道植都默默的回到实验室,无数次的重复枯燥到极限的痕迹实验,整理数据。

只有工作,才让他觉得快乐。

身为国际刑侦专家,他曾经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但荣誉,却并不多,他是真的不争。

与其他的刑侦专家不同,直到现在,崔道植在如此高龄的情况下,很多工作,都是亲力亲为,没有助手,也没有徒弟。

枯燥的刑事检验工作,没有年轻人愿意做,崔道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要求,更是让常人望其项背。

即便退休之后,全国发生了难以侦破的大案要案,公安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崔道植。

每当这时,他都无条件服从。如此高龄,出行却尽量不乘坐飞机,理由也十分简单:为国家省钱。

这是一个真正让人钦佩的老者,除了业务上的权威,崔道植身上, 是一种让人天然可以肃然起敬的精神。

在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科技的进步,可以取代很多人力的工作,就像崔道植的痕检工作,可能以前要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几天的数据,现在用计算机程序几秒钟就可以完成。

但唯独那种对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却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替代。

而这些,才是崔道植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书中评价,崔道植有三宗“最”:

最旺盛的精力,80几岁的老人,带着面包和水,连续几天待在实验室,日夜不休比对痕迹。

最严谨的态度:近千枚指纹,挨个筛选,每个都做出近乎苛刻的分析报告,不容一点差错。

最平易近人:无论你是部长还是单位的普通技术员,只要找到崔道植,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都一视同仁,从不推脱。

回顾崔道植的一生,除了破获一件又一件惊天悬案,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刑事鉴定的标准规范外,对生活、对家庭,他实在没有值得一提的地方。

有人说,这是一种缺憾,但崔道植,真正把工作,当成了人生最大的快乐,一切的事情,都要为工作让路。

在本书的最后,提到了崔道植的三个儿子,同时也是三个警察,虽然战线不同,但也都在用各自的方式,续写着父亲最钟爱的公安刑侦事业。

一个人的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就够了。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里阐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高贵的品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向崔道植先生致敬!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作者:磊小石

《共和国刑警崔道植》:87岁的中国版“福尔摩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共和国   刑警   福尔摩斯   菜窖   断头台   悬案   横线   枪支   新疆   中国   两地   童年   母亲   精神   专家   作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