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被“吃”上市!草根创始人的生存法则,全在两个字里

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17年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据招股说明书,年度利润由2015年的4.12亿元增至2017年的11.9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5%。


截至目前,海底捞拥有的餐厅数量达320家,包括中国内地的296家餐厅以及24家位于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及美国的餐厅。海底捞终于被吃上市了!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从摆摊卖麻辣烫,到把海底捞做成中国第一大火锅品牌。


一个来自四川简阳从社会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穷小子,真牛!


图片


很多的文章都会写海底捞的服务有多极致,关于这点,掌门不做赘述。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细节,海底捞在全球320家店铺,上千名员工,而离职率只有不到10%,是因为张勇性格里最重要的一个能力。


1

在餐饮行业,柔性指标起决定性作用


要讲明白这个能力,我想先跟你们分享一篇张勇自己的文章:对于让老板和员工都头疼的KPI,张勇到底走过多少弯路?


图片


我居然“败给”了一个吧台小姑娘?


——2017年4月22日 张勇


当有了管理和被管理,有了KPI之后,人的行为会失常。在KPI这件事上,我们是走过弯路的。比如我们曾经尝试把KPI细化。有人说你们火锅店服务真好,我有个眼镜,他就给我个眼镜布;我杯子里的水还没喝完,他就又给我加满了。


所以我们就写了一条:杯子里的水不能低于多少,客人戴眼镜一定要给眼镜布,否则扣0.05分。


图片


这下完蛋了,来一个人都送眼镜布。客户说豆浆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须给你加上。这是干嘛呢?因为不这么干要扣分啊!


后来我自作聪明地认为,那我就不考核这些具体的事情了,我考核一些间接指标。


我不考核你赚多少钱,我就考核你的翻台率是多少。因为翻台率高就证明你的服务满意度高啊,翻台率高就意味着赚钱不就多了嘛。


图片


结果有一天,我在北京一家店,电梯间里,听到一个四川人跟另外几个四川人讲:“我要让你们见识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锅有多牛,你不订是绝对没位置的!”


我就纳闷了,怎么晚几分钟就没位置了?这还怎么做生意啊?


后来内部一问才知道,原来问题出在考核指标。因为预定客人不一定准点来,但现场还有客人在排队,空台等你的话,翻台率就少了一轮。


图片


这下我就崩溃了,我找不到考核的指标了。但是总得考核啊。后来我发现,一家餐厅好不好,我们其实非常清楚。


我发现,在餐饮行业里,柔性的指标起决定性的作用。


顾客满意度可能没办法用指标去描述,但是我们可以感知。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没有办法用指标去证明,但是我们的顾客、同事、包括去检查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图片


所以我就决定,把所谓的KPI全部去掉,就只考这一个指标。怎么考呢?一个副总组织一堆神秘人去考。后来发现非常准。


我把我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级, A级是要表彰的,B级你就在这儿待着,C级需要辅导。但是我不会扣你钱,会给你一定的辅导期,超过这个辅导期依然干不好,这个店长就要被淘汰了。


另外,我大量地号召餐饮企业的老板,要用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就是干得多挣得多,表现好的你就让他多干。这就避免了管理上的很多难点和疑点。


图片


一个组织背后是有非正式的组织力量在推动的。有时候当你觉得一个员工表现好,你把他树成先进的时候,对他其实是很大的“打击”。


我就见过这样的现象。一个员工在那使劲擦玻璃,其他员工在旁边聊天。擦玻璃的员工说,大家加把劲吧。你猜其他人怎么说?他们说,“你先进嘛”。那哥们一下就不吭声了。


他可能拿了一点奖金或者奖状,但是他要承受这种非正式组织带来的无形压力。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在这里面大到什么程度?


图片


我曾经见过一个小伙子,干得可起劲了,干完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跑到别处去帮忙,干完这个干那个,我说要提拔他。结果我们杨总说,不用提,他已经辞职走了。


为什么啊?真相是这样的:吧台那边的小姑娘已经明确告诉他了,“不要在这儿这么表现了,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他不是为了海底捞在奋斗,他是为了吧台的小姑娘在奋斗。


图片


你看,我想了那么多激励措施,做了那么多亲情化举动,还跟他们讲情怀和梦想。他们告诉我说他们也都听得懂啊,但事实的真相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正式的东西和非正式的东西都要充分考虑到。计件工资就避免了一些“非正式组织”的负面的东西。每个人干多少你就挣多少,一下就简单了。


越是经历过底层的贫穷,越是人性的高手。在海底捞上市前夕,掌门再看这段话,得到了一点启示:一个超级企业的崛起必然来自一个超级体系的搭建。


张勇能把KPI制定成既让员工满意,又能起到激励作用,就是因为,他狠狠抓住了人这个字。


图片


2

把人管好,自然一切顺理成章


张勇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高中时候,因为贫穷连学都没上成,怎么会如此了解人性呢?可以说,张勇的贫穷经历反而成就了他。


张勇第一次遭受打击是在14岁的变声期。不知道什么原因,张勇的变声期格外长,整整一年,只要一开口,就会被人嘲笑是公鸭嗓。再加上家里穷,所以那个时候他很自卑。


图片


整整一年,张勇都一个人躲到到县城的免费图书馆,阅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


后来张勇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时,说“不知道为什么,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别人总是听我的!”这种意见领袖魅力,得益于读书。


图片


张勇在创立海底捞之前,有三次非常失败的创业经历。


第一次是买博彩机。当时,张勇借了5000块,准备去成都采购一台博彩机,可就在长途汽车上就被骗子给忽悠了,花5000元买下一块假金表。


图片


第二次,张勇决定倒卖汽油。当时汽油凭票供应,倒卖汽油是门生意。不过,张勇举着“收油”的纸板,在公路口连等三天,不但没有收到一滴油,反倒被十多个司机啐了一脸唾沫。


第三次,张勇改卖麻辣烫。当时麻辣烫很流行,张勇倒是赚了一万多。不过,那点钱却被对面发廊的一个女孩给花了个精光。


图片


这些在底层实打实吃过的苦,让后来的张勇在管理海底捞上更得心应手,海底捞的员工,外来打工者居多。


他非常清楚,什么是这些人的最主要需求,其实是生存,是有尊严的生活。


图片


2008年,一位北京市民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怎么说也是东四环内黄金地段,我真想不通,海底捞居然在我们社区租了两套三居室给70多名员工做集体宿舍。


这还不够让员工死心塌地吗?


图片


掌门见过很多身价不菲的创始人,他们在对待员工上反而比许多创业初期的年轻人更谦卑,原因就是这些人是真真正正吃过底层苦,更懂得人性,也更尊重人。


把人管好,自然一切顺理成章。


图片


张勇能做到长期把员工离职率控制到10%以下,不仅是在不断调整KPI上,做人性高手,在管理海底捞的方方面面,海底捞有无数条参透人性的小规矩。


海底捞的服务员,有权给任何一桌客人免单。送菜、送东西之类的就更别提了。


图片


再比如,在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给8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这个人被对手挖走了,也给。


张勇解释:因为在海底捞工作太累,能干到店长以上,都对海底捞有贡献,应该补偿。


图片


这种承诺,如何不让员工有忠诚度?


创业20多年,张勇和海底捞一直是大公司的学习对象,华为指定要求公司高管体验海底捞的服务;小米创始人雷军,不仅要求高管体验海底捞,还要在服务上向海底捞学习。


图片


海底捞很难学,因为张勇设置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你学到了绩效考核,少了晋升制度,你学到了亲情化管理,少了相应的薪酬制度,甚至是品牌本身的影响力和价值观都是这个体系里的内容,即便这些你都做到了,你依然不会是海底捞!


海底捞也很好学,做人的生意,服务于人。把人管好,自然一切顺理成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海底   变声期   计件工资   吧台   麻辣烫   店长   顺理成章   掌门   草根   创始人   法则   人性   客人   眼镜   指标   员工   两个   组织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